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2-26齐姗

价值工程 2013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专业

齐姗

摘要: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以青海省高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Abstract: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leading to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ability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15-03

0 引言

结合根据事业发展阶段理论和事业锚理论,本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三方面。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

1 青海省高校大学生整体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存在差距

①学生的就业期望高于社会需求。当前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程度上还是结构性矛盾,学生希望到大城市、待遇高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到基层、艰苦条件的地方工作。

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吻合。表现在大学生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准确,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很多学生甚至在办公软件的操作方面都存在问题,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少,同时很多大学生表现出对自身的工作缺乏热爱和忠诚。总体来看是大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要的不适应。

③大学生对就业服务满意度低。很多学生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虽然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了相关服务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有限,难以提供系列的持续的指导。

④高校的学科体系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目前三所高校都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专业设置不尽合理的问题,尤其在经管类专业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2 学生自身素质影响就业能力高低

①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培养缺乏意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许多学生对就业能力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就业能力的概念理解的很狭小;另一方面,许多学生认为就业能力的培养仅仅是在即将毕业的前几个月才进行的,认为大学的前三年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大学期间没有有意识的去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

②择业意识的形成相对滞后,求职能力有待提高。大学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步,但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并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据有关调研显示“青海省三所高校并未对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几次讲座而已,更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①就业指导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临近毕业的几个月里开始求职,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并不了解,对自己和职业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更谈不上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就业时常常手足无措,不能准确把握求职信息,准备不足。

③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学习能力不强。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不熟练是一个典型问题。同时文科和理工科学生也存在差别:因为人文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物的学科,所以在大学期间很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在专业技能上存在欠缺;而理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方法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专业,所以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校所学的课程,专业的技术较强,但缺乏人文专业基础的教育。

④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缺乏。当前,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很多企业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一来就能马上胜任工作。但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又一大因素。

⑤思维能力差,缺乏创新思想。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只有靠不断创新才能够生存,而企业的创新取决于它的人才的开拓创新能力。因此墨守成规、不具备创新能力优势的大学生受到了冷落。

⑥较汉族而言,少数民族的就业能力不足。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意识淡薄,对实现自己的就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缺乏就业支持网络②。拿藏族同学来说,青海藏族大学生多来自各州、县及偏远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基础教育,导致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普遍弱于外地大学生。

2 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大学层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2.1.1 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管理思想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绝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毕业生面对的问题,想要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建立全面管理思想。

第一,建立正确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观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是应聘能力而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只有使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就业能力的准确含义才能引起学校以及师生的关注,从政策措施上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二,树立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就业能力培养思想。大学教育正是处于事业建立阶段,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学校需要建立一整套从新生入校开始至毕业全过程的分阶段、分侧重点、分专业的系列培养方案,对就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第三,动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来。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需要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从课堂内、课外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互动角度把传授科学知识和育人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传授给学生的应是科学的、先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体现实践应用的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与职业需求相吻合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发展意识、适应能力以及应聘能力。

第四,激发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自我养成意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归根结底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除了学校将就业能力培养作为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以外,学生自身也需要加强自身就业能力的塑造。

2.1.2 大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夯实专业基础 青海省的各个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应该把握当前我国的发展政策以及本地区内产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考察,根据市场的动态来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以及外部的环境,树立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以及办学特点,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学校的规模大,专业多。

2.1.3 高校要继续加强教学改革,推进“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 针对理工科和文科的就业能力的差异,一方面,加强理工科的素质,多开些素质选修课,提高其自我意识发展能力和应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文科生的专业技能能力。高校需要加强教学改革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变陈旧的“讲授式”、“接受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传统的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训力度,努力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

2.1.4 重视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入学开始,就开始向学生传授创业精神,并不断的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欲望,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大学生认识到未来创业也是一种实现自己理想和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并不断的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一些创业课程,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创业,并通过一些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通过一些创业型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大学可以成立一些以创业为主体的社团,将有着创业志向的学生们组织到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2.1.5 加强系统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仅是找工作的指导,更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开发,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追求,内化科学的择业创业观念。青海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中提及“青海省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与竞争力。”由此高校需要加强系统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

2.1.6 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作用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个体在就业中会面临不同的就业问题或困扰,也可能出现一些就业心理问题或不良情绪,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尤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工作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科学的心理咨询,随时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避免他们走进心理误区。

2.2 大学生自身方面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

2.2.1 大学生要尽早意识到培养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要在入校后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换,清醒认识本科教育阶段中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同时,需要经常关注与就业相关的社会需求性形势,使自己的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不能到大四阶段才为就业而着急,重视入学早期的就业意识教育,让学生从入校开始乃至四年间都能关注所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形势,并结合自身特点经常思考,逐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正确实施自己的能力培养计划与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就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利于今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而赢得主动。

2.2.2 大学生应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本论文的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学生的专业能力较差,尤其是文科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差,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总之,学好专业,不误就业。

2.2.3 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应聘能力和职业获取能力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业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鼓励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多关注当前社会就业的趋势,并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就能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加油目的性和针对性,并通过目标来激励自己在学习中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提前进行简历的制作,以及应对面试的训练,通过提前做好一些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就业时的万无一失。

2.2.4 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大学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集体活动中,参与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而作为参与者的学生必须去解决这些琐碎的、甚至超越了学生本身能力的问题,这就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借助社会实践的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注释:

①赵昌芝.青海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②朱韶晖.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0,(7).

参考文献:

[1]王宁.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

[2]姜苏容.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

[3]李建军,张志军.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7(0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专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