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分析与对策探究
2013-02-26严爽等
严爽 等
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利用已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成果,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功能,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了解、适时总结,归纳推理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指导大学生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与可能。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university life, even the whole life.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rational self-understanding and positioning.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career planning. By using existing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per gives full play to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valuation system function, combining normative research and posi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all kinds of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imely summary,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er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diversity.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influence factor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02-04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价值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下简称:大学生职涯规划)则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的独特性和职业社会环境的评估基础上,形成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而设计的“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且正好跨越了该阶段的过度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的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大学生毕业后则会走上初次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故此,在实验承诺期内,许多大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测评分析
我们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本次调研主要是基于吉讯大学版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通过对大学生测评信息的分析与挖掘,及时了解、适时指导大学生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与可能,探究大学生职涯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江苏科技大学2011级本科学生中,共有1592人注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吉讯大学版),其中包含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共十三个学院的学生。
通过学生的问答卷,测评系统数据给出了江苏科技大学11级本科注册学生在职涯规划三个方面(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行动力度)上的基本现状。学生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和行动力度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分别是8.3、6.3和6.5(各维度总分为10分,学生平均分越高说明在该方面表现越好)。数据表明该群体学生在自我性格、兴趣等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在职业信息获取和对职业的认识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且作为思想的执行者——行动力度也急需加强。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测评分析
该系统分别从兴趣测评、性格测评、技能测评、价值观测评和学习风格测评五个方面着手,根据相关理论对测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意见。现针对江苏科技大学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3.1 兴趣测评分析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如果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并将其充分发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必定大有裨益。(兴趣测评指标及校整体情况见表1)
该项统计表明我校学生的兴趣类型主要是企业型和社会型,而研究型和艺术型得分较低。这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爱结交,重人脉,关心社会问题,而轻探索和艺术创作。
3.2 性格测评分析 北森性格测评基于荣格的心理类型学理论开发,包含四个两极性的维度,也就是说,每个维度的两极对应于两个相反的偏好:一般心理倾向(外向—内向)、接收信息方式(感觉—直觉)、处理信息方式(思维—感情)、行动方式(判断—知觉)。通常而言在每一组类型中,人们都偏好其中一种,而相对不太适应另一种。根据人们在四组类型上的组合,可以从心理能量、心理过程、心理功能、行为方式等角度对个人的特点做出综合立体的分析,可以帮助个体对自我形成更为深刻而体系化的认识。(具体性格指标见表2,校整体情况见图1)
就我校学生整体测评结果而言,INFP组合的人数最多,ISTJ和ENFP类型人数次之, ESTP和ISTP类型组合的人数最少。其表明我校大多数学生敏感、灵活、理想化,有强烈的荣誉感。
3.3 技能测评分析 该系统在技能测评模块共设立了积极学习、积极倾听、批判性思考等共35项具体指标。根据数据分析,江苏科技大学学生最擅长的技能是积极倾听,服务他人次之,质量控制分析和系统评估最弱。从这些方面反应出学生整体上能够较好掌握倾听技巧,充分理解要点,但在测试和检查产品、服务或流程,确定改善或校正系统性能的方法或指标等方面还存在欠缺,有待加强。
3.4 价值观测评分析 职业价值观是指无论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会努力在工作中追求的东西。本测验就是把职业价值观从支持满足、赞誉赏识、工作条件、注重关系、崇尚独立和追求成就六个方面加以区别,然后测定学生更倾向于表现出哪种类型。通过比较六个方面的平均得分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校具体情况见表3)
我校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测评中,注重关系项得分最高,赞誉赏识最低。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期望工作的内容是能够给予别人帮助,并有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服务意识,而少部分对职业的追求,是拥有充分的权威,能够对他人的工作提供指导的富有社会声望的职业。
3.5 学习风格测评分析 四种学习风格在一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只是有侧重而已。同时,不同的专业对人的学习风格经常会有非常不同的要求,而且学习风格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一个人行动的风格。因此,大学生需要对自己目前面临的学习任务以及自己的学习风格有所认识。(校具体情况见表4)
统计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强烈偏好于反省型的学习风格,行动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最少。这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喜欢在做出任何结论前充分思考,能缜密地收集和分析经历及活动的相关资料。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生参与规划
4.1.1 大学生职涯规划是建立在他们的实践水平意识基础上的,知识与态度结合的主体性规划。大学生作为规划的主体,首先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明确自身的需求、态度,积极主动进行探索,而非被动地接受“被规划”。即大学生第一步要在意识上重视职涯规划,坚定其主体性地位,明确其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4.1.2 学生通过自身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经历中积累、积淀实践经验与体验,并经自己认同、内化,对环境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果,即导致了主体的差异性。学生对主体以及社会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大学生职涯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认识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一切情况,其中主要有兴趣、性格、职业技能、价值观等。学生不能准确审视自己,认识自我,就不能准确区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职涯规划中做到扬长避短。大学生如果对社会缺乏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问题、环境不能准确全面分析、并进行理性思考,进而使学生缺少对自身不足的认识和改进,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的可能性。
4.1.3 职涯有了规划还需落实。解决职涯问题和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复杂的任务,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问题”就是事件的现在状态与更理想的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我们进行职业生涯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动力源泉。积极的行动是消除差距的办法,但如果大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消极对待,那么一切便只是空谈。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坚持不懈,适应形势与环境,把握机遇,才能提高职业生涯的决策技能并控制我们的职业生涯。
4.2 学校和家庭教育 大学生职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的主体性、职业目标的预见、健康发展的中介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理性诉求。高校教育中,学校理念上的重视程度、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情况、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角色相关信息的发布、从事职业生涯指导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的使用情况等都将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每个孩子的家庭是造就其素质以至影响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
4.3 从外部环境来看 从本次研究中本校学生表现出的无法潜心学术研究中可见一斑。因镇江地区仅有两所本科学校,较南京大学城等高校集中区而言,我校校园环境较为单薄,学生难以形成激烈的竞争意识和氛围,各方面信息获取渠道较窄,更新较慢,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也局限。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招聘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对职业信息了解不够及时全面。
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探究
5.1 学生自我规划对策
5.1.1 认知规划认识自我 从思想上对职业生涯规划予以重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或参加职涯规划的培训、讲座,关注新媒体(人人公共主页、微博平台等)等途径,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更加充分地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明晰自己的独特性与职业的性质及关系,构造一个与价值联系的参考性框架。
当大学生在面临生涯抉择时,必须对自我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断努力实践自我与稳定自我现状,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并完整地达到生涯发展计划。
5.1.2 分段规划动态发展 金斯伯格认为职业发展是长期的过程,并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在理想的职业与现实可找到工作之间,以职业决策作为最佳的调节手段。而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应充分把握影响职业决策的个人与外部因素,可采用SWOT决策分析法,实践CASVE循环等,做好职业决策。对于大一新生,“调节自我,适应环境”是主旋律。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要学会如何支配时间,要学会自我管理、独立面对出现的问题。大二阶段需要的是积极尝试,学习上的、科研实践上的社会活动上的、兴趣爱好上的,在尝试中清晰自我认识,加深专业了解,获得职场信息,提高综合能力,逐渐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了解现状、及时总结、及时纠正是大三阶段面临的首要任务。而大四是一个冲刺阶段,全身心地投入行动中是本阶段是重点任务。
5.1.3 生涯开发全面发展 职业生涯开发是指一切通过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的手段,来改善当前或未来工作绩效、发展与职业生涯目标相应的潜在职业能力的过程。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进行自我管理,具体包括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
休闲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形态,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节奏平衡机制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休闲时间的管理和开发的过程中,应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休闲观,端正休闲动机,培养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休闲的功能,利用积极的休闲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重视生活经验和积累,生活经验是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社会认知理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可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必须切合实际、区分阶段、突出重点地制订全程化的社会实践规划,并按照规划切实实施。
5.1.4 就业信息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应学会利用直接渠道接触社会职业,以取得及时、真实的职业信息。一般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新闻媒体、招聘网站、社会上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的就业指导顾问委员会或就业基地和通过“自荐”获取就业信息。在获取职业信息后,还需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时间上注意动态性,空间上讲究全面性,内容上注意信息的广泛性。
5.2 学校规划教育对策
5.2.1 制度保障专业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职涯规划教育的重视,推进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才队伍建设,保障规划实施。教育者队伍的建设应从根本性、长远性考虑构建建设范式,建设健全培训、激励等制度。用制度的指导性和约束性、鞭策性和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引领教育队伍建设,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宣传与指导体系。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上,高校应从真正意义上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实际需求,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要与现实具体的职业领域要求紧密联系。同时,在专业教育上要重视学生对价值与道德人格的培养与追求,对丰富的道德情感的体验和经验。
就操作层面而言,高校可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规划,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提高专业知识的适用性。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可适时讲授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认识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深刻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应用领域。在实践环节,学生工作的开展力求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在发扬传统优秀活动的基础上,切实从学生利益角度出发,尽量做到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多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的讲座、培训或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提高学生参与度,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化,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5.2.2 正视现状加强指导 为大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性意见帮助大学生在收集更多的有关职业性质(如职业要求的不同标准,报酬等)和自己独特性(如职业价值观,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个性特征等)的信息时,做出显而易见的、有根有据的判断,并依此对结果或可能的后果做出准确的预测,理解并构建自己的行为。这些指导性意见还帮助他们发展适当使用信息的技能、理解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理解现实的多样性、尝试新的认识方式,同时,帮助他们在对精神性和生活目的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大脑的独创力与创造力,避免冲动或受到偏见的影响。从而,通过令人满意的途径而不是最优化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出合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5.2.3 其他方面的改进措施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学校、社会固然赋予了多方面的影响,可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本身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觑。家长们自身需要有意识地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多与孩子进行“双向沟通”,了解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学会尊重与帮助孩子进行职业身涯规划。
就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方面,首先要做到信息发布到位。在招聘中,企业首先需清晰表达相应岗位用人要求,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尽可能向学校和学生提供真实、详尽、全面、最新的就业信息、职业发展状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尽可能完善,以便学生、学校、企业三方能够及时的交流。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能力储备和任务转变要求;对大学生的发展以及内在身心成长产生更为广泛、深刻的影响;对现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基于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基本问题、主要困惑的性质及其阶段的具体判断,诞生而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通过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职业生涯规划会在每位大学生的一生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再生编著.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赵敏,张凤主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9.
[3]洛克著.钟谷兰,曾垂凯,时勘等译.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克里斯汀·仁著.李康译.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简介[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