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探讨

2013-02-26冯荷英

价值工程 2013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高端化

冯荷英

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产业集聚化和产业高端化可以成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Abstract: Producer services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a's producer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industrial high-end can become the choice of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产业集聚;高端化

Key words: producer services;development model;industrial cluster;high-end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34-02

0 引言

当今全球经济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人力资源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凭借其雄厚的知识和人力资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已是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而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或生产服务业,目前对于其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在我国一般认为它不是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而是直接或间接的为生产、经营或商务活动提供中间服务的。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它不直接参与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也不表现为物质的直接转化,但它又是任何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有:中间投入性,这也是它与其他服务业最大的不同;与工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强度很高,其或者是从工业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或者本身就是工业制造业的环节之一;具有知识、人力和技术资源的密集性;其产业或价值呈现链式发展;其地域布局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空间分布表现出非连续性。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一般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信息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等。

2 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 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和迅速壮大,对经济增长所起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最终产品的产出价值还可以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服务性产品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加之制造环节价值提升空间的有限,生产性服务业更容易为制造企业提供利润,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2.2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有新的科技服务产品问世时,会产生相应的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指导方面的服务,形成最新的、最直接的生产力。具有开拓市场作用的服务业,比如:商务、外贸、交通运输等,会不断拓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而新鲜的市场必然会带来新鲜的生产力。总之,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无限性会带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无限性,进而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推动产业的协调发展 产业之间的协调问题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也就是产业之间生产和消费的问题,产业结合紧密会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而带来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解决,比如商业贸易可以通过连接国内外市场,实现产销的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和物流可以保证货物流通的通畅,缩短产销之间的空间距离等等,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大力的推动了产业间的协调。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深化制造业的分工;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由此可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其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确定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可以考虑集聚化发展和高端化发展。

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及相关建议

3.1 集聚化发展模式 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空间位置上的集中分布现象,即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内,一些在地理位置上临近、有相互关联性的产业因为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结在一起。这些产业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发展,可以共享其中的基础资源和设施,甚至产生规模效益。

产业集聚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首先,产业集聚可以产生一定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性在具有国内或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以及核心区域表现的更为强劲。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具体主要体现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产业链整合优势和集聚领域内的资源共享效益,在这方面表现较强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多,比如:金融业、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科研服务等产业。当产业集聚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后,会产生品牌优势,获得市场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认同,进而提高这一区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次,依托产业集聚的发展可以深化区域经济的合作。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形中缩短了国家间和区域间的空间距离,区域间的竞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在总量上的竞争转化到了优化质量上的竞争,区域经济也由单体城市转向了区域间的合作,产业集聚恰好可以实现城市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及有序竞争。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或产业的集聚对总部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资源,使总部经济的发展获得成本上的优势,促进总部经济的创新等。在国外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较突出有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服务体系和英国生物技术产业集聚的服务体系。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国外经验来看,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来说是值得考虑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为此,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模式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从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良好发展的基础,德国为了物流业的发展,根据多式联运的运输战略修建了铁路,开通了水路还兴建了几十个货运中心,而我国有些地方的交通运输仍然是个问题,这就限制了产业集聚模式的发展,所以,要加强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道路设施,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外的相比也存在着差距,所以,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也是今后的工作之一。

②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企业的良性竞争。产业集聚模式是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共赢,这就要求企业要化竞争为合作,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从而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战略联盟,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整合。

③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促进企业间的协同管理。产业集聚发展模式要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就不能只着眼于自身的小利益,而是要考虑到整体,对区域内的企业实施协同管理,对各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整体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整体的品牌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推进服务产品的创新;将集聚产业融入到全球的产业价值链中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2 高端化发展模式 虽然从表面来看,我国目前的生产性服务产品和服务在总体上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高端化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选择的一种的模式,与产业集聚化不同的是高端化受到更多因素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行政的过严管制,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的发展 因为我国大部分的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或者是具有垄断性的,所以对于其的管制有较严格的政策约束。这使得某些大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在审批时,过程繁杂,周期较长,导致诸如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行业对政策和行业信息时效性的利用较弱;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也有负面的影响,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这些都不利于它们的转型和高端化的发展。

3.2.2 管理观念守旧,缺乏完善的标准 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所涉及到的产业较多,性质相对复杂,在过程中易产生新的模式或出现新的问题,但是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管理观念较落后,这些思想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需求。此外,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和规范也表现出了滞后性,无法适应行业的新态势,更不利于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3.2.3 竞争无序,创新保护机制不完善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序竞争,这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信誉,阻碍了行业高端化的发展。产品的创新性得不到相应程度的保护,极易产生仿制品,使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性受到挫伤,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行业的信用环境较差,自律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创新仅仅流于形式,缺乏高端人才,这些也阻碍了产业高端化的发展。

所以,要想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行政管理部门适量放松管制标准。这主要是针对行政层面的过分约束和束缚,可以对项目的审批流程等进行改革,删繁就简,提高项目的审批效率。还可以放宽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改革融资体制等,实现产业的多元化,使产业的高端化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②在产业高端化的发展过程中实施集聚融合化的管理方式。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与集聚化发展有共同的方面,其中一项就是管理方面,实行集聚融合化的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效率,使企业资源的有限化向资源共享转变,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为高端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建立信任机制,营造适合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信用制度的建设,完善行业和市场的信用体系,以法律为手段维护信用秩序;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的监督促进企业间和市场的互信;加大信用评级等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满足产业多样化和高端化的需求。

还要适时的引入高科技手段和人才,开发高端服务产品;适度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

4 结束语

生产性服务业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会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虽然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起步较晚,但是只要找到合适的模式,我国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集聚化和高端化的发展模式是就整个生产性服务业而言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特征、不同地区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要对这些发展模式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辉,阎思思.总部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论,2011,(28):1-2.

[2]王岩.浅议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J].学术要论,2010,(2):34-35.

[3]田华泉,张祥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10,(09):46-54.

[4]王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2,(7):77-79.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高端化
聚甲醛高端化亟待解决 中国企业将如何破局
澳克泰工具: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