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

2013-02-26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通关升级出口

张 磊

(上海海关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上海 201204)

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经济工作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领域。早在2004 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政府就为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及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2011 年五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商产发[2011]448 号)。该文件肯定了加工贸易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等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着“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和政策与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仍然是未来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具有诸多切入点,曲健(2008)认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包括股权结构转变、产品产地转移、组织方式转换、生产方式转化和营销市场转向五个领域的转型以及在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集聚配套、增值能力五个方面的升级[1]。这些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即为出口加工产业层面的升级。因此笔者拟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探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的浪潮之中。为了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我国开始尝试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加工贸易逐步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加工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宏观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约12.6万家,为社会提供了约4000 万个就业岗位,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并带动了大量的间接就业机会。

1、加工贸易出口总量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货物出口额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比值都呈现高速增长的势态,特别是在1996 年之后,加工贸易出口成为贸易出口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高达50%以上。可见,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拉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2002-2011 年贸易出口额以及所占比值如表1、图1 所示。

表1 2002-2011 年贸易出口额及比值(单位:亿美元,%)

图1 1981-2011 年加工贸易出口货物比例(单位:%)

2、加工贸易出口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加工贸易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转变,这集中表现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变上。

加工贸易发展的早期,由于我国的工业水平较低,加工贸易以纺织服装、玩具等商品为主,停留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加上我国科技创新及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都得以持续提高,产业的升级换代也逐步加快。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不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型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比例不断提升。从表2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机电设备出口份额占加工贸易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传统产业如纺织、化学、塑料橡胶等所占比例均不超过10%。而从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结构来看,机电设备中接近70%以上的份额都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予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高新技术的出口也主要是依赖加工贸易形式。如图2 所示,2010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方式中,79%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的,可见加工贸易已成为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主要形式。

表2 2007-2010 年加工贸易出口产业结构

图2 2010 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方式

可见,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加工贸易方式能充分发挥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要素资源方面的相对优势。劳动密集型加工制成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就业以及技术的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加工贸易也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加工制成品出口向技术密集型加工制成品出口过渡,最终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并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早期,由于我国现代工业水平较低,严重缺乏相关的技术和人力资本,只能发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利用来料加工等方式从事最初级的装配工作,这不仅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处于劣势地位,而且极不利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东南亚各国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迅速崛起,对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带来了巨大冲击,通过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升加工贸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然而,虽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革推动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虽然加工贸易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逐年增长,也已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突破点,但其大部分出口增加值都集中于加工制造和装配环节,高新技术产品的深加工增值程度不高,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的R&D 和营销方面仍然是我国加工贸易的软肋。

2、加工贸易出口产业结构地区间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商的吸引力等因素,通过设置经济特区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试图在东部地区积累经验并通过渐进西移的发展战略来实现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容置疑的是,在此过程中东部地区受益匪浅,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效益。但是东部地区经济却并没有发挥梯度转移的效应,迄今为止大量的外资仍然源源不断的投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相关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也持续的向东部地区倾斜,一方面导致西部地区无法通过加工贸易手段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致使东部地区逐步丧失了廉价劳动力等传统优势,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凸显,出现各类经济成本大幅上涨、“用工荒”等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加工贸易的97.5%集中于沿海十个省市,其中广东省占比高达47%,中西部地区仅占2.5%[2]。

3、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加工贸易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开始考虑加工贸易所带来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一般来说,由于引致需求的存在,加工贸易企业会通过供给或者需求而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关联从而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这即为产业间关联效应。此外,发展加工贸易还能获得极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加工贸易为了获得上游原材料,可能愿意帮助供应商建立生产设施并寻求新的客户、建立质量标准、提供技术援助或信息支持以及人员培训等。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虽然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占比较大,但其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环节,缺乏高技术和深加工的出口过程。加工贸易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设备、中间投入品均需要从国外进口,对我国上游原材料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受益面较小,这导致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通过带动相关工业发展来拉动我国整体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大打折扣。

4、加工贸易缺乏核心技术

参加国际分工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缺乏核心技术并难以形成自主品牌,在全球分工产业链上处于低端制造者的地位,难以参与产品定价权和利润分配决定权。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我国加工贸易也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在此过程中能否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显得尤为关键。但我国企业要么缺乏研发的动力,要么缺乏研发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时间,再加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重视程度方面的缺失,我国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而国外企业为了保持技术垄断,不大可能会将自身的核心技术转移到我国,因此引进核心技术这一方式并不可行。我国企业应致力于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的质量,从而达到利用加工贸易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目标。

5、加工贸易长期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且增值程度不高

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厂商拥有技术垄断或技术优势地位,同时还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品牌资源,因而占据高附加价值的“两头”,即产品开发、主要中间品生产、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而发展中国家厂商则主要凭借廉价劳动力,从事“中间”低附加价值的加工组装环节[3]。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仍以在华跨国公司为主,加工贸易方式一般由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为主。对于来料加工来说,全部料件来源于国外,而进料加工中又以进口料件为主,这就造成了国产料件使用效率的低下和国内价值链较短的现状。

表3 2002-2011 年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单位:亿美元)

从表3 可以看出,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一度为负数,且绝对值较高。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开始转负为正,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保持在50%左右,但这一比例仍然较低,反映了我国加工贸易增值情况不容乐观。这也是我国出口量大而效益状况不佳,从而导致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实质即为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延伸产业链,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盈利空间,并通过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作用和产业凝聚作用拉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如下:

1、从政府层面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结合上述分析,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加工贸易进行产业层面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技术创新周期长、前期耗费的成本高,许多企业往往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就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予以扶植。政府必须充分利用税收、融资、财政拨款等手段建立科技创新激励制度,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自主创新。融资方面,银行应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贷款予以倾斜,给予其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利息损失应由政府利用财政拨款进行弥补。政府需利用专项资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大力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税收方面,对于技术创新型加工贸易企业应给予更多税收优惠,对于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核心设备要给予免征、少征关税以及进口环节的税收减免。

2、加快国内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

国内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平衡区域加工贸易间差异的重要手段。东部地区应该加速实现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加工贸易方式的转变,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在东部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因而必须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从而有效发挥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同时应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相对富裕的人力、土地等资源,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国内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过程中,东部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应尽可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层次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伸加工贸易的价值链并提升加工贸易的盈利空间。而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将原有的劳动密集型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也应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有针对性的制定配套措施以有效保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顺利推进。

3、加强加工贸易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度

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一个重要目标即为充分发挥加工贸易活动的产业关联作用,通过加工贸易产业来拉动上游原材料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从我国的加工贸易现状来看,由于我国技术创新相对落后以及国外对我国实行的技术封锁,我国的加工贸易一直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和组装为主,这导致我国的加工贸易对上游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611 家加工贸易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4%,达到国际一般水平的占21%,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47%。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呈现相对较为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5]。因此,应通过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其产业关联作用。

通过加工贸易产业关联作用的加强,在华跨国公司能够加强与国内上游原材料厂商的联系,并形成为国内上游原材料厂商提供技术支持的动力,从而推动国内上游原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加工贸易产业的经济意义和实践价值。此外,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也不容忽视。西部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能依靠单一的产业结构,必须以某一主导产业为依托并通过相关的配套政策来聚集大量的相关配套产业,才能确保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6]。

4、建立加工贸易的综合监管体系

加工贸易一般依赖于出口加工区,而出口加工区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我国政府在管理出口加工区时,应构建以海关加工贸易部门与出口加工贸易委员会双主体的加工贸易监管机制。海关出口加工部门应高度重视对加工贸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与管理的政策研究,探讨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保税监管的规章制度并予以组织实施。海关出口加工贸易部门还须加强与海关关税、通关、监管、缉私等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积极配合,在加强加工贸易风险管理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加工贸易企业,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出口加工贸易管理委员会应关注出口加工区的规划、建设、协调和管理等工作,管委会的工作必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公平、合理、便利的经营条件。此外,只依靠海关与管委会的管理与监督远远不够,应形成以海关和管委会为主体,出入境检验检疫、货代、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加工贸易监管格局,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5、改革和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和内容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海关监管模式已显得相对落后,海关必须进一步完善和简化现有的监管和通关模式。加工贸易业务量急剧增加,海关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贸易监管和通关任务,工作量必然日益剧增,海关如何简化通关手续就成为提高通关速度、降低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首先,应合并海关现有的审单、查验和放行环节,有效减少进口结转单证的作业时间,提高通关的效率。其次,要在加工区海关乃至整个海关系统推行无纸化通关。现行海关通关流程下,企业在通关时要在现场提交打印的纸质报关单以及相关的合同、发票、提运单、监管证件等单证,这样平均每一票货物涉及的随附纸质单证高达12 张,若实现无纸化通关作业,企业不需在海关现场提供纸质单证,而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直接向海关申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完成相关的申报和通关全过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仓储和资金成本。自2012 年8 月1 日起,上海等12 个海关开始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将通关过程所有纸质单证转变为电子单证,实现全程无纸化,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从试点结果来看,无纸化通关大大降低了通关速度,效果非常显著。仅2012 年8 月一个月上海海关已放行通关无纸化报关单1585 票,货值12699.46 万美元,其中进口48 票,出口1537 票[7]。

发展加工贸易的最终目标是以加工贸易为杠杆,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水平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8]。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正是因为现行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紧密与国家整体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现状相结合,让加工贸易服务于整体经济,实现我国加工贸易和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加工贸易增值率= (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出口额。

[1]曲 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对策[J].开放导报,2008,(5):49-51.

[2]曾凡富.简析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必要性[J].知识经济,2009,(18):122-123.

[3]黄小玲.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7):5-9.

[4]张 骥.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中国经贸,2011,(1):42-44.

[5]崔 玮,赵亚平,张铁刚.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理论模型与对策建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0,(1):114-117.

[6]何雄浪,陈灿平,胡运禄.地区资本收益、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6):28-36.

[7]上海新闻.上海海关通关无纸化改革“满月”电子报关,不到1 分钟“现场接单”[EB/OL].http://sh.eastday.com/m/20120901/u1a6829356.html,2012-09-01.

[8]姚志毅.基于国际外包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和途径[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57-61.

猜你喜欢

通关升级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通关英雄榜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通关游戏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