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的发展与启示❋
2013-02-25珊珊
詹 伟,珊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
军民融合的发展与启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
分析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在军事电子领域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原因,介绍了国外军民融合情况,研究了我国军事电子领域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军事电子军民融合的具体措施。
军事电子;军事转型;军民融合;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启示
1 引言
“军民融合”的理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历史实践,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和经济技术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及实现形式。古代的军民融合表现为“奖励农战”、“亦兵亦民”等形式;工业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军民融合贯彻的是政府购买理念,通过军事采购逐步形成了经济框架下的军民融合模式;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从建国开始,毛泽东就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的主张,经过几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发展,逐步成为指导国防工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针。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转型浪潮在全球迅猛开展,电子信息系统和装备正在向功能综合化、装备智能化方向发展;陆海空天一体化,各军兵种一体化,传感器到射击器一体化,信息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分发和管理一体化已成为电子信息系统与装备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些新变化和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为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党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军民融合”的重大方针。
军民融合,实际上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实现武器装备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世界大势。虽然各国在推行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各有千秋,但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基本发展规律。
2 各国在军事电子领域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原因
2.1 军事电子自身发展的需求
军事电子作为国防科技的重要组成和支撑,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有赖于军事电子的发展,其发展呈现系统化、集成化、信息化、高技术化以及高投入等特点。面对国际环境、国内现实以及军事电子自身的发展规律,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本国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纷纷调整国防工业战略,制定相应的军事电子方针政策和发展计划,以期在未来战争中保持军事优势。经过各军事强国的历史经验总结得出,发展军事电子必须走军民融合的道路,也只有这条路,才能够打破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军事电子的长期束缚,整合优势、夯实基础,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真正发挥军工的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降低军事电子研制成本,建设经济可承受的军工,从而才能推动军事电子迅猛发展,巩固国防,实现国民经济水平整体提升。
2.2 军事电子工业调整改革的需求
冷战结束后,美俄等国国防任务改变,却开支锐减,无力维持庞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军事电子高新技术(如计算机、半导体、通信、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逐步由民用市场所驱动。因此,通过军民融合,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开展双向技术转移,是建设在经济上能承受得起的国防的关键,也是增强国家经济竞争能力和平战转换能力的需要。
2.3 军民融合成果利益牵引的需求
各军事强国通过军民融合的不断实践,取得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大成绩,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局势,各国当局面对利害冲突,纷纷选择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作为国防科技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军事电子行业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民用技术,增强研制实力和提高经济竞争力。
3 国外在军事电子发展进程中的军民融合情况
军事电子发展在现代化战争中处于关键性环节,任何军事武器和设备都需要精密的电子装备作基础,因此,掌握这一最重要的战斗力,便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和优势,避免军事失败、经济受损,被动挨打、受制于人[1]。面对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各国力争凭借高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武器装备,夺取军事胜利的制高点,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军事电子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以加快军事电子、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步伐。
在军事电子行业发展中,美俄首先发展军用技术而后转民用,但目前则强调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日本、德国主要发展民用技术,再转向军用;美国近来民用、商用技术发展较快,也出现了民用技术转军用的苗头[2]。
3.1 美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情况
冷战期间,为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推行“先军后民、以军带民”的政策和军民分离的国防采办制度,逐渐形成了民用和军工几乎完全分离的两个市场。随着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美国政府越来越感到军民分离的代价太高。冷战结束后,为了能在国防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军事优势和国防工业的活力,美国提出了“国防转轨战略”,国防采办扩大利用先进民用技术的军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3]。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截至2001年,美国原先军民分离的两个工业基础已基本融合为一体。
在美国1.6万多家电子公司中,约有6 500家从事军品生产[4]。军用电子产品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将近20家,在千万美元以上的有100余家,其中有1/3的公司其军事电子产品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50%以上。
经营军事电子的企业大部分是兼营军品和民品。多数企业充分利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发展相关民品。例如,罗克韦尔等均用电子设备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民用电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商[5]。目前,由于大多数民用信息技术比军用产品的技术更先进,美国的军民转换、民技军用非常广泛,并大大提升了其工业能力。例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电子系统设计部在生产时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快速三维样机技术,具备设计制造一体化的能力[6]。
目前,美国国防工业的军民融合已经向更深层次发展。美国开始从被动地“吸引民用资源为军所用”转变为“主动寻求军民互动的军事电子工业体系”。例如,美国防部开展《装备明日部队:2010年及以后军民制造结合》研究,要求主承包商必须考虑采用民用产品。同时,美国防部将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分类管理,凡是能够满足装备研制需求的,一律采用现货采购,只有少量的特殊产品才列入军用专制产品目录[7]。
3.2 前苏联/俄罗斯军民融合的发展情况
在冷战时期,前苏联把军事工业放在突出的优先地位,其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基本处于“两张皮”的状态。一方面,巨大的国防投入和相对独立的国防工业,赋予前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成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大国;另一方面,由于国防工业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先进的军用技术不能有效地转为民用,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几乎没有。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防预算急剧下降。因此,俄政府大力推行国防工业“军转民”政策,把军工转产作为维持国防工业特别是军事电子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军转民”解决军事工业经费不足等问题。尽管由于资金缺乏、管理不善、各部门意见分歧等原因,使“军转民”工作遇到重重阻力,但政府仍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对“军转民”工作进行调整,开始强调发展和采用军民两用技术,进行优势互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并利用两用技术加强国防能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8]。
进入21世纪,普京提出了振兴军事工业的10点主张,其中第4点明确提出新世纪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发展方向,即军工综合体要尽量缩短周期吸收民用技术,并将军事高科技实现军转民[9]。“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及以后国防工业综合体发展政策基础”也提出要利用区域需求提供服务。
2008年,已有首例私营电子企业从事装备研制的案例。与此同时,俄罗斯军工电子企业积极推进军事高科技实现军转民,如通过实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002-2011年计划,进一步发展和有效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不仅提升军用,还计划为国内和国外客户提供新航信号,扩大俄罗斯的民用导航系统。
3.3 欧洲
欧洲军事电子工业的军民转换能力很强。由于民用电子技术的发展在许多领域已领先于军用电子信息技术,因此军事电子装备已大量采用商用现货产品。欧洲军事电子工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军事电子装备依赖的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如显示器)、电真空器件、通用软件等,已大量采用商用现货产品。此外,还有大量经过改进(如加固)可用于军用装备的计算机、网络产品(路由器、交换器)、通信设备等。可以说,将民用技术用于军事已成为欧洲军事电子装备发展的推动力。然而,民用电子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满足近期的需要,且发展非常快,而军事装备有较长的寿命周期,这意味着武器装备含有迅速过时的元器件,这是军事装备生产商和军方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欧洲主要是通过对武器装备的电子设备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从欧洲军事电子工业的构成看,除少数系统集成商外,大量的中小企业是其供应链上的产品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它们都是面向军民两个市场的供应商。鉴于这种情况,欧洲在军事电子技术开发和军事电子装备研制方面,鼓励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民用电子技术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参与,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基础研究,根本没有军民之区,更是鼓励民用电子技术科研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参与。欧洲主要军事大国如英法等国已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了两用技术开发计划、民企科研资助计划,推动民用电子技术向军用的转换。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十分重视军用电子技术向民用的转换。例如,德国、法国的军工电子企业将探测技术、赛博空间技术、指挥控制技术应用到国土安全、民用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交通管制等领域,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巩固军事电子工业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10]。
4 从军民融合角度分析我国军事电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我国军事电子发展现状
我国军事电子技术研究起步于建国之后,是为国防建设服务而创建发展起来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当时军事电子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在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发展,我国军事电子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常规兵器的发展和部队装备的现代化,取决于军事电子技术的应用。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电子工业有关部门、部队及军工科研院所、企业的通力合作下,研制、开发和生产了大量配套的电子产品和独立军用电子装备:
(1)先后研制了适应各种型号的飞机配套的多种歼击雷达、轰炸瞄准雷达、多普勒导航雷达、各种机载和机场用导航及着陆电子设备、各种通信电台、塔台指挥设备以及多功能导航系统;
(2)先后研制了适应舰艇配套的快艇海上搜索雷达、潜艇搜索攻击雷达、对海对空警戒雷达和火控雷达;
(3)设计了新一代功能完善、自适应能力强、能为各种舰艇对海空目标进行监视、为武器系统指示目标进行射击控制的雷达系统,超长波通信系统,超高速瞬间通信系统,以及高精度船用无线电定位仪和通信导航系统等;
(4)研制提供了适应兵器配套的各种火控雷达、地炮侦察和校射雷达、单兵便携式侦察雷达、新一代追击炮位侦察和中远程地面活动目标侦察雷达,以及坦克激光测距设备、红外夜视设备、反坦克导弹制导系统等;
(5)为了适应地对空、地对海、舰对空、空对空、地对地、舰对舰等战术导弹系统的需要,先后研制提供了各种制导雷达、自动导向雷达、计算机、近炸引信、测试议器以及大量的新型元器件;
(6)为加强国土防空建设和海防建设,研制提供了防空自动指挥系统、海用雷达和声纳情报指挥系统;
(7)根据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创建了电子对抗研究机构,为各军兵种提供了各种类的电子对抗设备;对于各种雷达、制导和通信设备,也提高了反侦察、抗干扰的能力;
(8)为了服务于野战军作战指挥和国防通信,研制提供了各种战术电台、单边带大功率短波发射设备、载波通信设备、接力通信设备、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保密通信设备以及卫星通信地面站等。
4.2 我国军事电子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军民融合的战略指导下,我国军事电子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在军事电子行业中的军民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问题
民企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军工企业很多时候处于观望状态,即对军工产业存在着神秘感,又对自身的竞争能力认识不足,这些因素阻塞了军民技术转化的渠道,使其转换过程不通畅。
(2)管理体制问题
军民分离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军民技术发展与转换。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各自都有一套发展体系,军民分离,自我封闭。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军用技术的研发很少考虑民用的前景和利用民用技术的可能,民用技术也很难与军用挂钩,常常造成重复开发,难于协同攻关和科技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也影响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
(3)军民技术成果转换的中间环节薄弱
在成果转换方面大量具有民用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滞留在军工科研院所之中,制约了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同时,民用部门先进技术也很难应用于军事领域。在市场开发方面,多数军工科研院所主要是从事军品研制,缺乏与民用市场的联系,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而民用部门也很难挤进军工市场的圈子,不能平等参与竞争。
(4)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
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在许多领域前景不错,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特征。由于目前大部分军工单位经济状况不佳,民用部门只有技术但还难以工程化,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或完全依靠国家资金支撑是很难拓展成产业的。此外,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没有形成适合军民互动发展的政策环境。
(5)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军工行业在战略重点转移和结构调整中步履艰难,许多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以及生活条件相当困难,因而在分配和奖励政策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价值难以通过评估认可参与收益分配。特别是那些既有较强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又精通经营之道的企业家和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稳定困难。
5 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发展我国军事电子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军事电子总体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中央高屋建瓴,及时提出军民融合战略,强调发展要适应“四个协调”。那么,在军事电子建设进程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军民融合战略,发展中国的军事电子,实现我国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跃升,进而巩固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值得深思。
军民融合战略要求,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科技水平的基础上,要促进军事电子的发展,必须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军事电子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全面依托经济社会搞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进行改革,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融合、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要提高以下3种能力:
一是跨越发展能力,在新概念、新原理、新领域等成果基础上,突破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产品技术等的创新,推进产品性能的提升和跨越;
二是快速转换能力,加强产、学、研等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工程应用转换;
三是军民合作能力,加强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等的联合攻关,科研成果实现军民共享。
具体措施如下。
(1)建设军事电子科技创新体系
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以促进军民科技资源统筹配置、有效共享为重点,建设军民融合的军事电子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军民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协调力度,以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为突破口,统筹电子科技计划,促进军事电子科技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各环节的有机衔接。
(2)确定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
要立足于军事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优势,站在生产要素的高端,在行业的选择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进入技术、资本密集行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3)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按照政府与企业分摊资金的原则共同开发,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和部门应该按照优势互补、经费分摊、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组成各种联合体,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尽快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资源共享模式。
(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和相应政策,建设开放式的管理体制,力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军地沟通协调机制、重大建设项目联合决策机制等,形成“管理创新,制度先行”的发展运作软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民企及相关技术向军用方面转化,使更多的民企加入到军品研发的行列中来。提倡跨领域、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协作和联合,鼓励多元化的投入形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立畅通的军民技术研发、转换渠道
有关部门要定期向有关军工企业及研究院所征集技术需求及攻关项目,摸清军工行业的需求以及技术“瓶颈”,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及时组织民用企业与军工企业相互交流,创造联通渠道,共同研讨,提出应用合作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专项论证,评估其转为军用的可行性;对于民用技术已转化为军用产品的项目,要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总结,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
(6)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标准
我国现行的军品生产和民品生产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各有各的特点。而从长远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来看,军用标准向民用标准靠拢是大势所趋。因而,应逐步建立一套军民两用技术标准,为军事电子行业军民技术研发、转换消除技术障碍,达到既要有民用产品的先进性,又要有军工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7)突出综合集成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以国防科技力量为主,社会和国际合作为辅的综合集成体系,建设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集约资源、综合集成、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统筹规划、集中协调,确保军民融合和“寓军于民”的目标实现。实施重大工程,以带动“军民两用”、“民技军用”和“军技民用”;突出前瞻性和战略性,突出基础性和通用性,发展共性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优势的技术手段、优秀的人才和先进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综合集成,实现资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6 结语
坚持军民融合战略发展军事电子,既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世界国防工业的发展趋势,适应国防建设规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必须加强军事电子的研制,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要切实落实军民融合战略。这里的军民融合不是口号,而是通过军民融合打破一直以来军工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状态,真正做到军事电子吸收借鉴民用电子研制利用的先进经验,并和民用电子共同开发和开拓市场,促进军事电子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
总之,我们在发展军事电子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军民融合战略,但是,探索和创建军事电子行业军民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的统一为标准,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1]罗敏.美国国防工业发展历程和特点[J].信息化研究,2010,36(5):6-12. LUO Min.The progress and features of U.S.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J].Information Research,2010,36(5):6-12.(in Chinese)
[2]中美俄的电子工业真实水平[EB/OL].2012-06-12[2013-01-10].www.pzzc.net/simple/t93631.html. The true level of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of China,USA and Russia[EB/OL].2012-06-12[2013-01-10].www.pzzc.net/simple/t93631.html.(in Chinese)
[3]Department of Defense.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ic management plan(FY2012-FY2013)[R].Washington DC:DoD,2013.
[4]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09-2010年全球及中国军工行业研究报告[R].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10. Research In China.Report on Globle and China′s military industries in 2009-2010[R].Beijing:Research In China,2010.(in Chinese)
[5]Cyber&Space Defense[EB/OL].[2013-01-10.]http://www.defense.gov.
[6]The Executive Branch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ngres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M].Washington DC:The Executive Branch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ngress,2010.
[7]世界军事工业的今天与明天[EB/OL].2011-12-13[2013-01-10].http://milnews2.com/2011/1213/47618.html. Today and yesterday of world military industries[EB/OL]. 2011-12-13[2013-01-10].http://milnews2.com/2011/1213/47618.html.(in Chinese)
[8]苗宏,周华.美俄日国防工业管理体制及特点[J].国防技术基础,2010(1):3-7. MIAO Hong,ZHOU Hua.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features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es in USA,Russia and Japan[J].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Base,2010(1):3-7.(in Chinese)
[9]俄罗斯专家剖析本国电子工业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EB/OL].[2013-01-10].http://china.cn2.com/news/101883.html. Russian expert analyzes Russia electronic industry and puts forewor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EB/OL].[2013-01-10]. http://china.cn2.com/news/101883.html.(in Chinese)
[10]Anwar A.Defense Electronic Industry Review[R].Newton,MA:Strategy Analytics,2012:1-59.
詹伟(1980—),女,河北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情报研究和电子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
ZHAN Wei was born in Hebei Province,in 1980.She is now an engineer with the M.S.degree. Her research concerns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periodical editing.
(1980—),女,北京人,2002年获学士学位,现为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情报研究。
XIAN Shan-shan was born in Beijing,in 1980.She received the B.S.degree in 2002.She is now an engineer.Her research concerns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Email:cetcqkb@126.com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M 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ZHAN Wei,XIAN Shan-shan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operation,Beijing 10001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the leading military powers in the world implement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strategy in the area of military electronics,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broad,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finall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a′s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mplementation in military electronics.
military electronics;military transformation;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weaponry and equipment;development status;enlightenment
cetcqkb@126.com
E252;G30
A
1001-893X(2013)05-0677-06
10.3969/j.issn.1001-893x.2013.05.029
2013-01-10;
2013-05-15 Received date:2013-01-10;Revised date:2013-05-15
❋❋
cetcqk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