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对策*

2013-02-24严西平王伟群

化学教与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情意态度价值观

严西平 王伟群

(1苏州市立达中学江苏苏州215003;2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1)

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对策*

严西平1王伟群2

(1苏州市立达中学江苏苏州215003;2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1)

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还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文章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或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初中化学;反思;对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是新课改的最重要的亮点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施十年了。由于这一维度的教育(以下简称“情意教育”)本质上属于“隐形教育”,课标中没有相应的明确的内容标准,教师的理论水平有限、施教经验不足,加上评价的缺失和中考的制约等,造成这一维度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三维”教育面临失衡趋势。在近些年的实践和观摩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定位有些空

有些老师习惯性把三维目标等同于三类目标或三个目标,例如在学习沪教版第9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内容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情意目标定义为“关注能源转化问题,赞赏化学电源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没有了知识与技能的支撑、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的主线,显得机械、僵硬,把情意教育与其他“二维”目标机械割裂,缺少融合;有些老师没有真正理解行为动词的使用水平,往往把“经历”层次上升为“认同”或“内化”层次,以为行为程度越高效果越好,例如提到“侯氏制碱”,就要“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提到“酸碱中和”,就要“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顾及行为主体的接受程度,目标水平把握欠妥,空泛教条。

二、素材利用有些偏

有些老师利用现成资料多,挖掘隐形素材少。例如只学侯德榜的“爱国情怀”,殊不知他没有申请专利,放弃了成为富翁的机会,让“侯氏制碱法”以《纯碱制造》专著光耀世界,泽被众生。这是多么高尚的人格魅力呀!有些老师情感态度教育多,价值观教育少。例如实验室还原氧化铁时尾气要烧掉,而高炉炼铁时尾气要回收利用,这种不同就不属于“对不对”的追究,而应划归“值不值”的讨论。有些老师负面教育多,正面教育少。从“毒奶粉”到“毒胶囊”,从福岛核事故到南盘江河水铬超标,这种抹黑化学的情意教育很容易误导初中生:化学等于毒害,化学就是污染。其结果就是间接诋毁了“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这样的正面形象。

三、策略运用有些硬

有些老师要么倚重讲授,轻视体验,要么侧重宣教,忽视熏陶,要么看重单向传递,缺少双向互动。例如只讲课本上的一两个验证实验,怎么能让学生感悟到“无数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之艰辛与不易呢?怎么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归纳法的作用与意义呢?例如认识启普发生器,基本上只提是为了纪念启普的发明,但是他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发明这样的气体发生器等生动的史料却被割舍了,他的钻研精神、他的节约意识等都与学生擦肩而过了。再例如稀有气体的发现只讲瑞利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可惜都不联系学生的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在做实验的表现,在对待异常现象时有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呢?

四、效果达成有些虚

表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公开课上多,常态课上少;新授课上多,复习课上少;应用课上多,理论课上少。情意教育本应是常态教育,但是有些教师视作可有可无的累赘,只要不是公开课,不需要展示三维的全过程,就可以马虎一些、应付了事。在复习阶段课时紧、压力大,加上有炒冷饭之嫌,有些老师不愿再“浪费”时间了,干脆“忽略不计”了。理论课上,知识传授无疑是重中之重,于是“过程”可以让路,“情意”可以退避。例如某些老师在教授原子结构内容时,只愿用“科学研究发现”做开场白,而对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实心学说、汤普森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卢瑟福建立新型原子模型等重要史料一带而过,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代代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怎能让学生理解人类不懈追求真理的价值呢?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法或措施:

一、把握目标的精准性

首先,三个维度目标应该有机结合,融合一体[1]。例如关于“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情意目标,就可以设计为“在认识能量相互转化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或实验,意识到化学能在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应细化情意目标的内涵,找准定位。例如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可以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居里夫人则是爱国主义、献身科学、奉献人类的楷模。第三,应注意行为动词的选择及其水平层次,情意目标的表述一般使用体验性学习的行为动词,在行为力度上也要注意分寸,不要动辄就戴上“树立”、“形成”等高帽子。

二、注重素材的多样性

情意教育的素材实际是相当丰富的,教材上仅仅提供了少量经典的桥段。教师应该开拓视野,与时俱进,养成及时收集鲜活的化学时事的好习惯,将其融合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之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例如学习第9章第二节化学与材料时,可以结合今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会合的事例,赞扬刘洋等三位宇航员穿的都是国产的高科技的“飞天”宇航服,对比2008年“神舟七号”(当时尚有一名宇航员身着俄制“海鹰”宇航服)时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仅展示了我国新材料的高端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立志成才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教材上现成的内容也可以进行深加工,使其负载的教育功能更全面。例如铁生锈看似一无是处,学生对此的情感是负面的。但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自热式的“暖宝贴”和有双吸功效的“食品保鲜剂”都运用了铁生锈的机理,了解到这些神奇的应用后,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的态度和准确认识物质的使用价值等原本无法获取的熏陶都会呈现出来。

三、注意教法的适宜性

情意教育的隐形属性意味着浸润式或体验式教学是主要的教法。也就是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只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实现,而是伴随着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进程,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切实体验、感受、思考而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和发展的[2]。具体就是指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当然在讲授法中适当增加讨论与互动的环节,让师生在交流中传递情意信息,也能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情意水平。例如“稀有气体的发现”可以这样设计:阅读28页的《拓展视野》,然后交流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总结出该段材料蕴含的情意价值: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等。

四、运用时空的拓展性

课堂教学时空有限,学生接受的刺激很难在大脑中“烙”下深刻印象,为了使情意教育有较强的长时记忆效果,可以适当地利用课前、课后的时空,增加实践活动或撰写读后感、体会等,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情意的增长。例如“铁钉锈蚀”的实验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分组准备,每天派人记录实验现象,到时请每组代表课堂发言,谈谈观察的心情和体会;再例如“市场上燃料的种类和性价比”可以布置课后调查,在单元复习课上请各组代表发言,谈谈对不同燃料使用的看法;还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或小文章,例如“请用塑料瓶制作可替代的实验仪器”、“假如你是侯德榜,你有一项重大发明会怎么做”等。

在新一轮的教改实践中,教师应认真学习新版课标,深刻领会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新要求;在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初中生的既有的情意程度和体验水平,体现“三维”融合;在素材选择上要考虑适切性,适当挖掘教材外资源,体现教学内容的渲染功效;在教法的运用上要尽量采用体验式,让化学情意启蒙教育在情景熏陶和活动体验中得到充分的内化,体现“教为学服务”的理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

[2]刘敬华,张飒.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J].化学教育,2006,27(6):30-31,42

1008-0546(2013)06-0002-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6.001

*江苏省重点课题“教师心理工作坊的探索与实践”(B-b/2006/02/034)课题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情意态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心愿之选
态度决定一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