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期前予中药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观察

2013-02-24薛梅芝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黄褐斑气滞肝郁

薛梅芝

(灌南新区人民医院,江苏灌南222500)

经期前予中药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观察

薛梅芝

(灌南新区人民医院,江苏灌南222500)

目的:观察经期前给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于经前3d给予中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血瘀、脾虚湿盛、肝肾亏虚3型,并随症加减(药用柴胡、赤芍、香附、川芎、当归、生地黄等),若服药中来月经即暂停服用,对照组则非择期给药,就诊即辨证施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2组比较,P<0.05。结论:经期前给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

黄褐斑;经前期;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肝肾亏虚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褐色色素斑,多分布于额、眉、颊、颞、鼻周、口周等处,面积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颜色深浅不一,无炎症及鳞屑,无自觉症状,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原因大致归结为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加大及一些慢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和外用化学药药物的刺激等[1]。陈彤云[2]提出“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学说,强调“治斑不离血”[3]。笔者近年采用经前期给药,调经而理血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80例,均排除肝、肾、内分泌疾病,非妊娠或哺乳期。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半年。中医辨证分型:肝郁气滞血瘀23例,脾虚湿盛10例,肝肾不足7例。对照组40例,所选病例与治疗组病例在分型及褐斑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辨证分型 肝郁气滞血瘀:褐斑色深,伴烦躁易怒,情志不遂,经前乳胀胁痛,经色紫暗或有瘀块,舌紫暗苔薄,脉沉涩;脾虚湿盛:胸脘痞闷,乏力纳呆,经色淡,舌淡苔白腻,脉细滑;肝肾亏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虚烦不眠,经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

2 方法

2.1 治疗药物 肝郁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柴胡舒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赤芍、香附、川芎、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陈皮、甘草;脾虚湿盛型,治以健脾燥湿,理气活血,黄芪、白术、薏苡仁、生地黄、黄芩、山药、茯苓、丹参、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红花、甘草;肝肾不足型,治以补益肝肾,六味地黄汤合逍遥散加减:柴胡、山药、山茱萸、桂枝、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丹参、牡丹皮、当归、赤芍、茯苓、白术、陈皮、甘草。

2.2 服药方法 治疗组:每于经前3d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辨证分型,随症加减,给药3剂,每日1剂,每剂加荷叶1片后下,3煎分3次服用。若服药中来月经即暂停服用,治疗3个月统计疗效。对照组:非择期给药,就诊即辨证施治,9剂药连续服用或分3次服用,3月后统计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拟定。基本痊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评分方法和标准:皮损面积评分,0为无皮损;1为皮损面积<2cm2;2为皮损面积2~4cm2;3为皮损面积>4cm2。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总积分=面积积分+颜色积分。评分法计数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3.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40)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平均下降指数比较(n=40)

4 体会

黄褐斑属祖国医学“黧黑斑”“面尘”“肝斑”范畴,总属瘀血阻滞络脉,责之肝脾肾三脏,或肝郁气滞血瘀,或脾虚湿盛,湿热互结络脉阻滞,或肝肾不足,气血不能上荣面部,治当活血补血,兼以理气、清热、调补肝脾肾。中药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报道不一[4]。中医周期疗法按女子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辨证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疗效显著,并已在辨证论治经验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周期辨治用药的疗法[5-6]。可有效调整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恢复内分泌系统的稳定。《血证论》中说:“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之胞中,于是月事乃下。”中医认为,经前期为由阴入阳阶段,即在肾阴充盛的基础上,通过阴阳转化,发挥作用,治疗上当平补阴阳,双调气血。故此期养血、活血,并祛除其他诸邪,使气血充盛,血脉流畅,待经期“泻而不藏”之时,借机因势利导,祛瘀生新。经前期予中药治疗黄褐斑,亦借此良机,调畅气血,祛瘀消斑,较一般时机用药治疗,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1]周颖华.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34(9):163-164.

[2]陈勇,曲建华,陈彤云.陈彤云对黄褐斑的辨证论治[J].中国美容医学,2005,2(1):99-100.

[3]陈勇,曲建华.陈彤云治疗黄褐斑医案[J].北京中医,2006,4(4):205-207.

[4]袁敏芳,刘涛峰.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现状[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2):149-151.

[5]吴贵娥,谢鸣.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用药规律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3):35-37.

[6]杨荣仙,陆启滨.中药周期疗法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07-108.

R275.9

B

1007-4813(2013)02-0314-02

2012-12-12)

薛梅芝(1966-),女,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推拿临床。

猜你喜欢

黄褐斑气滞肝郁
从肝郁论治失眠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