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肤止痒颗粒治疗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临床研究

2013-02-24胡思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丘疹荨麻疹受试者

赵 晶,王 楠,杨 娜,王 健,胡思源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1)

荆肤止痒颗粒治疗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临床研究

赵 晶1,王 楠1,杨 娜1,王 健1,胡思源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1)

目的:评价荆肤止痒颗粒治疗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的有效性,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采取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22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荆肤止痒颗粒(药用荆芥、地肤子、防风、野菊花等)及其模拟药,疗程6 d。结果:荆肤止痒颗粒对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的疗效试验组愈显率82.72%,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愈显率69.23%,总有效率84.6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证候的疗效试验组愈显率68.52%,总有效率97.53%;对照组愈显率50.00%,总有效率82.6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荆肤止痒颗粒治疗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疗效确切,疾病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同类对照药,安全性良好。

荆肤止痒颗粒;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荆芥;地肤子

荆肤止痒颗粒是由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中药制剂,处方由荆芥、地肤子、防风、野菊花、鱼腥草、茯苓、山楂(炒焦)组成。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用于儿童风热型或湿热型丘疹性荨麻疹。症状可见脓疱疮、风团、水泡、瘙痒等。为探索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9家医院于2012年3月-9月对该药进行了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项试验采用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所选病证为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计划试验组入选171例受试者,对照组为57例。鉴于本病病情无需住院治疗,故全部选择门诊病例。

1.2 诊断标准 丘疹性荨麻疹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皮肤性病学》[1]。丘疹性荨麻疹可能与昆虫叮咬,肠道寄生虫及某些食物有关。患者常具有过敏性体质,多累及儿童及青少年,易于春、秋季发病。好发于腰背、腹、臀、小腿等部。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直径1~2cm呈纺锤形或圆形,中央常有丘疱疹、水疱或大疱,多群集但较少融合。自觉瘙痒,反复搔抓可继发感染。一般发疹1周后逐渐消退,病因未祛除可反复发生。风热证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主症:1)风团样丘疹;2)局部瘙痒。次症:1)抓痕;2)恶风;3)身热;4)口渴;5)尿黄。舌脉:舌边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主症必备,次症1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3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主症风团样疹、局部瘙痒分无、轻、中、重4级,分赋0、2、4、6分;次症和异常舌脉分无、有2级,分赋0、1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西医丘疹性荨麻疹诊断标准者;2)符合中医风热证证候诊断标准者;3)年龄为0~14岁;4)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血液等系统性疾病者;3)对试验用药成分过敏者;4)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5)入组前3d内用过其他治疗药物者;6)1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7)根据研究者判断,容易造成失访者,或不宜入选的其他原因。

1.6 脱落病例标准 1)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试验者;2)试验过程中病情恶化,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3)受试者依从性差(依从性<80%或>120%)或自动中途换药或加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中西药物者;4)各种原因的中途破盲病例;5)无论何种原因,患者不愿意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提出退出试验要求而中止试验者;6)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试验,但不再接受用药及检测而失访者。

1.7 剔除病例标准 1)严重违反纳入或排除标准,本不应随机化者;2)纳入后未曾用药者;3)其他。病例的最终剔除与否,由数据库盲态核查会议确定。

1.8 用药方法 荆肤止痒颗粒及其模拟药:开水冲服,1岁以下每次0.5袋,日2次;1~2岁每次0.5袋,日3次;3~5岁每次1袋,日2次;6~14岁每次1袋,日3次。消风止痒颗粒及其模拟药:口服,1岁以下每次0.5袋,日2次;1~4岁每次1袋,日2次;5~9每次1袋,日3次;10~14岁每次2袋,日2次。试验组予荆肤止痒颗粒加消风止痒颗粒模拟药;对照组予荆肤止痒颗粒模拟药加消风止痒颗粒。

1.9 观测指标及时点 1)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2)疗效性指标,包括疾病综合疗效、皮损数量改善、瘙痒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原皮损消退时间、新皮损发生率(试验过程中)。以疾病综合疗效、皮损数量改善、瘙痒改善为主要评价指标。3)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试验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用药后随时观察)、一般体检项目(包括体温、静息心率、呼吸、血压等)、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和肝功能(ALT、AST、ALP、GGT、TBIL)、肾功能(BUN、Cr)等。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4)观察时点,包括人口学资料和一般体检项目:基线点诊查;中医证候:每次就诊时诊查;试验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用药后随时观察;实验室指标:基线点、试验终点诊查。属于安全性指标疗前正常疗后异常且有临床意义者,应定期复查至随访终点。

后现代主义时期使钢琴曲领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钢琴作曲家。后现代主义是由西方引进的,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们大都是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的影响,在迁移默化中创造了他们的创作。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借鉴了各种的语言、音色音乐、偶然音乐、整体序列音乐等等都被引进和采用。

1.10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轻度:受试者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无影响;中度: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撤药终止试验或做特殊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有直接影响;重度:危及受试者生命,致死或致残,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3]

1.11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疹出现,瘙痒消失,留有色素沉着;显效:皮疹数消退>70%,无新疹出现,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疹数消退>50%,瘙痒有所减轻,或皮疹数虽消退>70%,但仍有少许新皮疹出现;无效:皮疹消退不足50%,瘙痒无减轻,新疹仍成批出现。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12 统计学分析方法 1)对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例数、最小值和最大值,或加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Q1)、下四分位数(Q3)、95%可信区间做描述性统计分析。2组组间或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先对变量分布进行正态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时,用t检验或自身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若考虑到中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用协方差分析。2)对定性数据,以频数表、百分率或构成比做描述性统计分析。2组组间或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分类指标及等级指标的比较若考虑到中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采用CMHX2检验。若考虑基线混杂因素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除优效性检测外,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取α=0.05。

2 试验结果

2.1 病例分布 本研究共入组228例(试验组171例、对照组57例),其中全分析集(FAS)222例(试验组167例、对照组55例)占入组病例97.37%;符合方案集(PPS)214例(试验组162例、对照组52例)占入组病例的93.86%;安全性分析集(SS)222例(试验组167例、对照组55例)占入组病例97.37%。

2.2 可比性分析 对2组受试者入组时人口学资料(年龄、身高、体质量、性别)、生命体征资料(静息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疾病基线情况、中医证候量化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或各单项症状积分)、皮损基线资料等的可比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具有良好可比性。

2.3 疗效分析

表1 2组疾病综合疗效比较(PPS)例(%)

2.3.2 2组中医证候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比较(PPS)例(%)

2.3.3 2组皮损数量改善评价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皮损改善评价比较(PPS)

表4 2组瘙痒改善评价比较(PPS)

2.3.4 2组瘙痒改善评价 见表4。

2.3.5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分析 见表5,表6。

表5 2组主症变化百分比情况比较(PPS)%

2.3.6 依从性分析 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依从性良好,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安全性分析 对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以及安全性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的分析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试验组静息心率与呼吸频率在试验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无实际意义的变化,考虑该指标对本适应证影响较小,故不加以分析。其他生命体征指标无论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均在人体正常范围内,无实际意义的变化。试验前后进行的血、尿、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表明该药对心、肝、肾、胃肠及血液系统等无不良影响。证明试验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 讨论

丘疹性荨麻疹又名为荨麻疹样苔藓、婴儿苔藓,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以1~7岁为主。春、夏、秋季多见,4~8月最多,本病主要与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有关,但少数患者可能与胃肠功能障碍、食物及药物过敏有关,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当患者被昆虫叮咬后产生迟发性过敏反应,致敏需10 d左右,再受叮咬则促使皮疹发生,反复叮咬可产生脱敏作用。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多因素体秉性不耐,湿热内蕴,特别是暑湿之邪困脾、风热之邪困表或过食生冷造成脾胃运化水湿不利,水湿停滞肌肤而发病,兼昆虫咬伤,毒邪内侵皮肤,或因过敏体质,由鱼虾食物,肠寄生虫等过敏而导致本病的发生。[4-7]荆肤止痒颗粒对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的试验组愈显率82.72%,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愈显率69.23%,总有效率84.62%,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证候的试验组愈显率68.52%,总有效率97.53%;对照组愈显率50.00%,总有效率82.69%;2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临床试验表明:荆肤止痒颗粒治疗丘疹性荨麻疹(风热证)疗效确切,疾病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同类对照药消风止痒颗粒,安全性良好。因此,在风热型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荆肤止痒颗粒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5.

[3]马海军,魏志平.急、慢性荨麻疹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8-20.

[4]尹逊国,卢凤艳,张朝栋,等.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因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4):126.

[5]苏向阳,赖维,李海涛,等.2005-2009年丘疹性荨麻疹15 269例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4):237-238.

[6]孙艳,张怀亮.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1-943.

[7]李旭东.皮肤病的预防措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452.

R275.9

A

1007-4813(2013)02-0207-03

2012-12-22)

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资助项目(2011ZX09302)。

赵 晶(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儿科学。

*

胡思源,E-mail:husiyuan1963@sina.com。

猜你喜欢

丘疹荨麻疹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