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网络阅读研究概述*——基于WoS 数据库与CAJD 数据库的文献主题分析
2013-02-22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刘 婧(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华薇娜(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 国外网络阅读研究概述
本文选择国际性核心期刊WoS 数据库三个系列的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研究对象主要是网络阅读,检索式设定为:在题名限制下:ti=(online same read*)or ti=(web same read*)or ti=(www same read*)or ti=(digital librar* same read*)or ti=(net same read*)or ti=(site same read*)or ti=(read*same hypertext)or ti=(online same read*)or ti=(virtual same read*),时间跨度从1898年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共获得609 篇研究文献,最早有关网络阅读的文献可以追溯到1987年,从这些研究文献的主题角度分析发现:国外的网络在线阅读研究不仅重视理论基础,更重视应用和对实践方面的指导研究。关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网络阅读相关理论基础:国外阅读理论经历的三阶段是网络阅读理论的基础。20 世纪60年代的传统理论阶段的“自下而上”(Top-down)的阅读理论(高夫P·B.Gough,1969),70年代认知阶段,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自上而下”(bottom-up)的阅读理论(古德曼K·S·Goodmen,1976)及交互式(Interactive)阅读理论(鲁姆哈特RumeIhart,1977),80年代至今的图式理论阶段,图式理论成为阅读理论的主要组成。读者接受理论(Reception Theory)、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Reading Process Eye Movement Theory)、网络阅读的模式理论成为网络阅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问题。从认知资源分配的角度考察学习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roy,CLT),时常出现在有关网络阅读研究的文献资源中。MACEDO-ROUET 等(西班牙圣保罗卫大学,2003)在评价在线阅读的效果特别强调是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在评价媒介效能时提出基于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DIT)。
其二,网络阅读的对象研究,围绕着读者的类型、阅读的需求与阅读目的三个方面。网络阅读的读者类型宽泛,涵盖不同年龄、知识层面,在校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与普通网络用户。尤其针对英语学习者(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进行网络阅读的研究较为丰富,Hsin-chou Huang 等(美国天主教会大学应用英语系,2008)就外语学习者的网络阅读策略与文本理解进行调研分析。Aase Sara(美国明尼阿波利斯,2011)从需求的角度对印刷本阅读与网络版阅读的结合体给阅读者带来的益处进行说明;在多篇有关网络阅读的书评中都提到了网络为更多的用户提供阅读与学习的机会,并给出用户网络应用的多项指导。MCICA MACEDO-ROUET 等(西班牙圣保罗卫大学,2003)总结了从网络阅读进程中达到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关注度的目的;另外Muhammad Asim Qayyum 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信息研究机构,2008)提出网络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阅读理解力、外语学习能力、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网络资源利用能力等。
其三,网络阅读模型与系统研究,包括网络阅读系统的开发与使用及网络阅读相关模型的构建。网络阅读系统、网络阅读程序、网络阅读使用的网站方面受到较多地关注,如PBR,CALL,FHSS,PEQIS,ALLGS 等。XIN LI 等(北京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2009)对PBR(在线博客阅读者系统)的各项功能及运用的技术、系统架构及相关使用步骤进行了细致的评述,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优化的设想;日本早稻田大学John Paul Loucky2010年通过选择了多个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网站与程序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确定“CALL or ESL/EFL gold”,让使用者获得更多基于内容与多媒体的网络阅读数据资源。Teemu Valtonen 等(芬兰约恩苏大学应用教育系,2009)结合芬兰高中生的学习现状,对在芬兰乡村高中所采用的FHSS(芬兰高中系统)提供的网络学习功能、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网络学习功能的改进,提出了针对学生单独学习任务替代合作知识构建的可能性的方案。Bannan Ritland(美国弗吉尼亚乔治梅森大学教育技术系)设计开发了一套在线学习系统:在线阅读计划LAO(Literacy Access Online)。LAO 是建立在有关阅读和网络学习的理论基础上的在线阅读系统,以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目的。系统主页(http://www.literacyaccessonline.com/Home/index.asp)简单明了,导航鲜明富有特色。主要包括LAO 介绍、阅读探究、辅助支持、联系交流和探索可得性五大的板块。最重要的阅读探究板块。综合考虑识的特征、阅读和写作策略的使用、孩子们的计算机技能水平、生理和心理因素、学习障碍,以及辅助者(如家长、辅导老师)与孩子们的关系等因素,另在阅读策略中又分了几个小的目录,包括前测阅读、从故事选择器中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后测阅读、阅读一定的故事,习得一定的阅读技巧之后利用软件自己创作故事,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通过网络扩展阅读,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和智力水平一步步的在阅读和探究中习得阅读技巧。
网络阅读的相关模型构建。Julie Coiro(美国罗德岛大学,2011)构建了网络阅读理解隐藏复杂内容的模型,此模型是根据遇到的网络阅读信息文本范围的问题将现存的思考策略模型进行转换的,特别提出了think-alound(出声思维)指令模型,引导学生在网络阅读环境进行网络阅读训练。MACEDO-ROUET 等(西班牙圣保罗卫大学,2003)在评估媒体效能时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模式来说明用户对于网络文本的满意程度。
最后,网络阅读评价研究,主要是在这四个方面:在线阅读效果的评价、不同层次在线阅读系统的评价、网络阅读工具的评价、网络阅读者意愿评价。MACEDO-ROUET 等(西班牙圣保罗卫大学,2003)在评价媒体效能时使用了多维方法,从定量研究角度拓展网络阅读理解方面的易读性研究,从定性研究角度通过网络阅读的认知负荷感知与网络文本满意度两方面进行用户理解与用户行为探究;另外,界定网络经验的定义与评价标准将网络用户特征归入媒介效能的评价中。Arnold,Niked(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应用语言系,2009)在以德语作为外语的网络扩展阅读的定性评价是从建立的网络阅读程序中,通过学生由网络阅读代替印刷本阅读、阅读材料没有教师预选性这两个方面进行的实证研究。Shedlosky-Shoemaker 等(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系,2009)为了帮助用户从网络上获得高质量的健康与遗传方面的阅读信息,在寻找与设计相关网站方面制定了一套从网站易读性与健康知识相关内容质量的评价标准。Federici Stefano 等(意大利佩鲁贾大学人类教育科学系,2010)研究盲人用户使用屏幕阅读者工具,通过PCTA(部分同时出声思维)技术来进行网络阅读,PCTA 技术能够弥补使用屏幕阅读者工具与回顾协议的局限性与结构性界面的不足,并会降低不同使用性评价的效率。Lana Ivanitskaya 等(美国中央密歇根大学,2010)提出的互动在线研究意愿自我评价系统(RRSA)是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质竞争性标准建立地,该评价体系中有56 个互动在线评价项目(有多选项与基于问题的练习),用于衡量大学生健康信息竞争力水平。从研究结论显示出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应用网络检索工具的能力,信息意识强弱与教育程度有直接关系,另外大学生搜集最新信息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DRA2,QRI V,Rigby PMBenchmark 等是美国的几个比较权威的阅读测评系统。通常要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一对一测试,较为准确地评定儿童所处的阅读水平阶段。
2 国内网络阅读研究概述
1987年至1993年是互联网在我国的起步阶段,自1994年实现了互联网的TCP/IP 连接,逐步开通了互联网的全功能服务后,我国进入了网络的飞速发展时期。网络阅读自1997年以来渐渐成为了国内研究热点问题,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收录自1915年至今出版的期刊,部分期刊回溯至创刊,CAJD 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期刊为主,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截至2012年6月,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900 多种,其中创刊至1993年3500 余种,1994年至今7700 余种,全文文献总量3400 多万篇。为了使所收集数据更加精确及有代表性,采用CAJD 标准检索界面,将收集数据的内容检索条件限定为:篇名=网络阅读or 篇名=在线阅读or 篇名=数字阅读;检索控制条件限定为:时间限制为起始时间不限,终止时间为2011年(由于2012年其数据量有限),期刊类型为核心期刊(这里特指2012年1月CAJD 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主要鉴于高质量的期刊论文)。检索后经过分析剔除不完全符合检索要求的期刊论文,共获得98 篇核心期刊论文。基于这98 篇文献进行主题内容分析,涉及的学科主题有15 个,其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51 篇,出版24 篇,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1 篇,详见表1,可见网络阅读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主要是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教育领域与信息领域,其中图书情报与出版界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
表1 按学科类别统计的文献量
仔细阅读这98 篇文献,不难看出较之国外网络阅读的研究,国内网络阅读研究更加侧重于网络阅读的细节研究,根据相关文献主题内容分析概况如下。
第一,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提供阅读的环境变化、选择阅读的具体方式、阅读所带来的思维模式转变、阅读心理认知的改变及涉及到不同的阅读效果。金嘉毓(广东商学院图书馆,2006)陈冬梅(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2006)从信息资源角度比较了电子超文本与普通纸质文本的不同、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功能定位分析、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策略分析。杨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2006)以传播学角度根据媒介形态变迁带来的阅读主体结构、性质、方式及心理、阅读功能价值等阅读行为要素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未来阅读行为多样性的归宿的观点。王凤荣(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图书馆,2008)从阅读的综合环境、阅读的具体方式、阅读的心理感知、阅读的实际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网络阅读的心理研究。阅读心理过程是阅读认知过程和阅读调控过程的结合,是直接影响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从网络阅读的心理特征、网络阅读的心理过程、网络阅读的心理类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张智君(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2001)认为阅读认知风格研究是研究超文本系统的一个有效指标,为自适应导航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依据;注意理论的研究强调注意力的控制与分配和信息检索能力一起成为衡量网络阅读水平的重要能力;网络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而网络阅读调控研究集中在阅读动机方面上。梁桂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8)从阅读认知负荷研究方面提出了导航辅助是目前解决网络迷失问题的主要途径的观点。付昕(佳木斯大学图书馆,2009)的网络阅读心理类型研究从享受心理、选择性阅读心理、趋同心理三个方面入手。
第三,网络阅读的模式研究。网络阅读模式是对网络阅读行为采取的标准化、结构化的表达形式。网络阅读模式的奠基性研究,由韦斯特利(WestleyBH)和麦克莱恩(Maclean-MS)借鉴了纽科姆的模式,并从网络阅读行为采取的标准化、结构式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扩展性研究,创建了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韦斯特利(WestleyBH)一麦克莱恩(MacleanMS)模式将简单的线性阅读模式与简单的人际互动式的阅读模式相结合,是一个互动式的线性阅读模式,这一特点是其他现有的阅读模式所不具有的。另一方面时少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网络阅读模式的改进性研究结合了信息的需要、信息的搜索、信息的使用三方面多种相关模式,对韦斯特利(WestleyBH)一麦克莱恩(MacleanMS)模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贺子岳(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6)基于网络阅读中的交互模式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提出了网络阅读模式,其中加入了技术因素,并强调了互动因素,得到国内多数研究者的认同。时少华提出的网络阅读一般模式对韦斯特利模式在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信息使用三个方面做了改进,分成了四个历时性阶段,分别是网络阅读行为的信息需要阶段、网络阅读信息搜索阶段、网络阅读信息使用阶段、网络阅读信息反馈传播阶段。
第四,网络阅读的指导研究。理论上从网络阅读指导的界定与特点、网络阅读指导形式、网络阅读指导的消解进行研究。实践上应结合不同网络阅读主体、采纳的不同网络阅读环境,由图书馆员及专家给予不同的书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读构建。沈晓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2004)建议学校在现阶段,阅读教育应当在“建、疏、堵、立、管”五个方面做足功夫,也就是校园信息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并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利用网络技术监控封堵有害信息,除要求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外,学校还应制定校园网管理规范,学生上网吧及寝室上网等方面的相关纪律制度,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学生组织网站、网页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也要经常关注学校周边营业性网吧的经营情况及提供服务的内容。余训培(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提出了四种网络阅读指导形式,意见领袖型网络阅读指导、基于统计的网络阅读指导、把关人型网络阅读指导、阅读社区的网络阅读指导。蔡楚舒(湘潭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2006)认为少儿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少年儿童网络阅读指导工作的思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阅读指导理念;净化信息环境,确保阅读效果;净化信息环境,确保阅读效果;针对网络阅读的特点,馆员应指导少儿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组织阅读资源。林小勇(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08)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阅读指导观念;树立为大学生网络阅读服务的意识,净化信息环境,为大学生上网阅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信息导航,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导航员”,为大学生指引阅读方向;开展网络教育服务,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选择、整合能力及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针对网络阅读的特征和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心理特点,指导大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加强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组织阅读网上资源。
3 推进网络阅读研究的几点建议
首先,网络阅读用户群体研究未涉及年龄较小的群体,如儿童,相关研究较为欠缺。现有研究的导向是以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康复学、信息学、出版学角度进入为主,研究更侧重于网络阅读本体与网络阅读客体的研究,特别是网络阅读概念、心理、方法、过程及网络阅读环境、系统、模式、指导等方面。涉及到的网络阅读主体既宽泛又有极强的局限性,研究主要从普通网络用户及大学生群体、研究群体及外语学习群体角度展开讨论。
其次,针对网络阅读行为模型或网络阅读模式的研究不够充分。国内研究更加注重网络阅读指导、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多数属于网络阅读的描述性研究,仅有少数学者开展诸如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等较为深入的解释性研究;国外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但大都集中在单一领域的网络阅读理解研究范畴,针对网络阅读行为模型或是网络阅读模式的研究较少涉及。
最后,从网络阅读者的行为角度,就影响行为意图的维度及行为主体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方面现有研究不够全面具体。国内外研究多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对网络阅读资源、系统、效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而深入到网络阅读者利用网络阅读资源、使用网络阅读系统及程序、对网络阅读的需求、影响网络阅读行为的因素及网络阅读评价结果指标等内容的系统性研究稍显薄弱。
1 黄雪英.国外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20(4):56~57
2 Rumelhart D E.Schemata:the Buildiing Blocks of Cognition[C]//Spiro R J,BruceB C,BrewerW F,et al.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comprehension.1980:33~58
3 M~nica Macedo-Rouet,Jean-Fran~ois Rouet,Isaac Epstein and Pierre Fayard. Effects of Online Reading on Popular Science Comprehension[J]. Science Communication.2003(25):99,104~106
4 Sara A. Print vs Online: Can There Be a Cohabitation of Competing Media and How Readers Can Benefi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11(111):4
5 Qayyum M A. Capturing the online academic reading process[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08(44):581~595
6 Xin Li et al. An Online Blog Reading System by Topic Clustering and Personalized Ranking[J].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Technology,2009(9):9
7 Loucky J P. Constructing a roadmap to more systematic and successful online reading a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J].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2010,25(2):225~241
8 Valtonen T,Kukkonen J,Dillon P,et al. Finnish high school students’readiness to adopt online learning:Questioning the assumption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53)742~748
9 卓玲玲,王忠华.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实例——在线阅读计划(Literacy Access Online)案例分析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7):94
10 Coiro J. Talking About Reading as Thinking:Modeling the Hidden Complexities of Onl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J]. Theory Into Practice,2011(50):107~115
11 Niked A. Online Extensive Reading for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An Evaluation Study[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9(32):346~360
12 Shedlosky-Shoemaker,et al. Tools for Assessing Readability and Quality of Health-Related Web Sites[J]. Journal of Genetic Counseling,2009(18):49~59
13 Stefano F,Borsci S,Stamerra G. Web usability evaluation with screen reader users: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ial concurrent thinking aloud technique[J].Cogn Process,2010(11):263~272
14 Ivanitskaya L,et al.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ompetencies of Information Age Students: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ve Online Research Readiness Self-Assessment(RRSA)[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010(25):40~50
15 孙南南.美国分级阅读教育体系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5,165):49
16 金嘉毓,陈冬梅.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行为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6,10(26):107~108
17 杨军.媒介形态变迁与阅读行为的嬗变——以印刷媒介与网络媒介为例的考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2(132):91~92
18 王凤荣.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2):172~173
19 张智君.超文本阅读中的迷路问题及其心理学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1(2):102~106
20 周荣刚,等.背景信息导航帮助力认知风格对超文本使用的影响[J].心理科学工作者,2003(4):642~645
21 刘宇,陈晓慧.选择性注意理论对多媒体教学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0(6):5~8
22 王海明,等.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2~111
23 梁桂英.1997-2007年国内网络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08(4):9~10
24 付昕. 近10年来国内网络阅读研究代表性观点述评[J].图书馆学刊,2009(5):5
25 时少华,何明升.网络阅读一般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54~55,54~57
26 贺子岳.论网络模式的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9(3):379~380
27 沈晓艳.网络环境下对青少年阅读的指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4):139~140
28 余训培.网络阅读指导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8(106):17~18
29 蔡楚舒.网络阅读与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4):52
30 林小勇.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J].图书馆学研究,2008(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