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峥 囧途路上的囧导演

2013-02-21梁伟

中华儿女 2013年2期
关键词:喜剧演员监视器徐峥

梁伟

一部电影《泰囧》,让中国观众从2012“笑”到了2013。

截至1月12日,这部电影全国累计票房突破12亿元人民币,观影人次达到3600万,击败《阿凡达》创下的2700万的观影“神话”,成为近十年来最卖座的影片。

影片出品人、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笑了,因为股价全线飘红,“前期是营销带来的,后期则是市场带来的,说不高兴是假的,但我们不能得意忘形。”

编剧束焕乐了,朋友们现在称呼他是“束十亿”,“说实话,《泰囧》是挺难超越了,这事已经成了个现象,让我有点蒙。”

而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徐峥,他是导演,他是编剧,他是制片,他是主演。即使内心澎湃,但是他表现出来的却相当平静,“现在已经不去想票房到底会冲到什么程度了,太高的话反而和电影本身脱节,现在很担心大家以票房来评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其实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

“我是一特难伺候的演员”

在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时,徐峥说:“我其实更想回去演戏,因为演员更单纯些。”当本刊记者把这个问题再次抛给他的时候,他挤了挤眼睛,说,“如果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我就死而无憾了!”其实,他还是非常享受做导演的感觉的。

“作为演员来说,我不算特别幸运。拍了一些戏,但是一直没有完整表达的机会。演员其实很被动,明明看到有一些地方觉得可以改善,但是你没有这样的权利,因为电影还是属于导演的。有时候拍完一个剧本不是那么好的戏,是挺有挫败感的。”徐峥说:“《人在囧途》拍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而且可以做成中国式喜剧的感觉,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市场品牌舒适度。所以当资金到位后,我决定自己尝试一次,进行比较彻底完整的表达,看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拍好。结果很幸运。”

《泰囧》让徐峥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坐在了监视器后,在这里,大家叫他“徐导”。

“坐在监视器后面的感觉,是不是和面对摄像机有很大的区别?”

“作为演员,你要感性,但是坐在监视器后,你就要客观。做导演不是说要把自己表现为一个导演,导演其实是在协调各方面工作,达到一个平衡,他要控制全局,更像是‘车间主任,因为我自己也演,如果我感觉不到位的话,都不用看监视器。直接说再来一遍,这其中大家会给我一些意见,一起把把关。”

有人说徐峥第一次做导演就“火”了,是偶然,更是幸运。其实不然,可以说为了这一天,他早就准备好了!他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演戏,高中就在上海人艺参加演出,早在出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前,熟悉上海话剧界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主儿。后来,他主演的《资本论》和《最后一个情圣》同样卖座又叫好,堪称经典。用他的话说,“我演话剧比演影视剧更‘资深,我拍电影的经验都源自舞台剧的教育,这让我知道,观众什么时候会笑,节奏怎么样处理。”而就在《泰囧》上映十天之前,徐峥和陶虹一起在全国戏剧文化奖上摘得了话剧领域的“表演金狮奖”。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条件,就是他一直爱“多管闲事”。徐峥说:“我一直都是一特难伺候的演员,拍戏时候会想给出超过演员职责的意见。”众多与徐峥合作过的导演都知道,招徐峥进组是一件“既划算又烦人的事”,因为徐峥一定会在拍戏的过程中找导演热烈讨论剧本,时不时就有些新提议,常见的镜头是他在角落里奋笔疾书改剧本,导演、编剧蹲旁边尴尬地抽烟。

“等他改满意了,他还得找你算稿费,说你欠他多少多少钱。”这是《爱情呼叫转移》的编剧刘仪伟笑着爆料的。还是《爱情呼叫转移》,影评人老晃在跟组日记中描述到:“徐峥在电影的音效和镜头感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意,比如他向录音师建议,不妨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最著名的‘棒棒棒棒来制造男主角遭遇尴尬时的黑色情境,他还能进而想到这个创意将成为一条时髦彩铃,充分体现了他的创意思维。”

由此可见,这么多年,徐峥都在为做导演准备着。

关于剧本:

追求的是幸福,追随的是梦想

《中华儿女》:很多观众看了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搞笑了”,不少人笑了105分钟,很多人笑到流泪?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徐峥:《泰囧》追求的是幸福,追随的是梦想。我只是要写一个屌丝和一个压力很大的城市人的故事,这才是我想表达的,我认为这些都是最大众、最普遍的。坐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的人都是这样,工作中,总是有些碰撞,谁没有过焦头烂额?谁没有过分身乏术?我们不断问自己人物关系合不合理?是不是按照人物的逻辑在一步一步往前走?是不是向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前进?倘若不是,就要做一些牺牲,哪怕是各种桥段。电影能逗乐一大片人,因为它当中的段子并没有“抄袭仿冒”,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征,不是瞎编乱造。段子附加在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是加倍的效益,说什么不重要,谁说很重要。不要以为在网上抄个搞笑段子就会好笑,这个一定要依附于人物性格。

《中华儿女》:很多片子在拍摄现场还在改剧本,《泰囧》里有很多即兴喜剧,会在现场不断修改吗?

徐峥:我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剧本到现场还不行,开拍之前我会和每个演员排好戏,我希望自己的团队效率很高,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一点做得蛮变态。我们在案头想的东西最后都实现了!完成度很高,剧本的定稿和完成片对比,基本没有什么改的,包括台词也是,我当导演的状态跟其他人当导演的状态不太一样,有的导演坐在监视器前面,泡好了茶,就开始了。我呢,经常是到现场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摄影师开始忙活了,我就在旁边化妆。记得有一次弄得跟鬼一样,然后我往水里一趴,说来吧,副导演说开始,然后就开始演。

《中华儿女》:《人在囧途》主要就是你和王宝强的对手戏,你们俩一路艰辛,可这一次,还出现了一个搅局的黄渤,让剧情更加扑朔迷离,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徐峥:《人在囧途》是我和王宝强的组合,这个组合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它是类型明确的喜剧,混搭了公路片的形式,加上它是现实主义题材,让观众认为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事,特别接地气。但是要继续,就必须升级,而且要更加现代。徐朗代表了一部分的白领,他们判断事业上的成功,就是利益的最大化,而王宝应该算是自给自足的“草根”,但又不仅仅代表所谓的草根精神,我希望王宝强塑造的是一个新时代的“屌丝”,他阳光、健康、有着童话般的梦想、有着纯真的价值观,虽然和很多社会型的人不一样,但他却拥有很高的幸福指数。跟这样的人碰到一起,在一个旅途里就会发生很囧的事情,表面看来你是被摧残得狼狈不堪,但是风景却越来越好,其实我们想传达一个“境由心生”的感觉。这是一个初衷,也是电影的主题。

黄渤这条线,就是希望这个组合有一个升级,让故事的设计感和层次更加丰富。因为现在的观众特别聪明,他能获取更多的电影信息,信息的密度得达到一个量。但是作为黄渤来说,其实比较为难他,这部电影不可以变成三个人的电影,它必须还是两个人的电影,所以黄渤的处理变成独立给他一个线索,让他负责一层压力,可以推动这个故事往前走。所以我敢说,我们这个电影,很多人看了开头,是猜不出结尾的。

关于演员:

我想成为一个有演技的演员

《中华儿女》:陶虹说:王宝强是草根派,他身上有很多我们不具备的表演元素,他的喜感是与生俱来的;黄渤是自由派,他的喜剧元素让人很轻松;徐峥是学院派,他的喜剧元素偏向冷幽默。你怎么看这句话?

徐峥: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演戏,三个人的方法不同,没有什么技巧上的问题,问题是我们三个人的特质到底在哪里。宝强身上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他演的这个角色,换了别人你觉得就不对了,这是他本身的一个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加上他自己的悟性。我当时在剧组跟宝强说你什么都不用管,你只要成为我们剧组最快乐的人就OK了,他也是这么去做的。黄渤在角色的把握上,自然也是恰到好处的。我跟其他男明星在一起,没有这样的机会,把他们拉一块,我就可以演“高帅富“了。其实在我的这部戏里,我把黄渤变得很帅。

《中华儿女》:你认为什么样的演员可以成为好的喜剧演员?

徐峥:好的表演就是好的表演,我从来不认为葛优老师是喜剧演员,因为他演《活着》的时候,演的非常非常好,他是一个有着高超演技的演员。另外,是否成为喜剧演员也不是我的追求,我觉得好的演员应该是你演喜剧的时候可以成为喜剧演员,当你演一个恐怖片的时候,你也可以让人害怕。我其实一直想成为一个好演员,我想成为一个有演技的演员。事实上在《泰囧》这个电影里,你会发现我并没有用喜剧的方式去演,其实还是以正常的现实主义表演的方法去诠释人物。

《中华儿女》:下一部电影,会选择什么的电影?会是喜剧吗?

徐峥:现在,我需要冷静一下,不会匆忙开始筹备续集,假如拍第三部的话要求就更高了,要有好的故事,好的创意。拍《泰囧》还是一个命题作文,依然延续喜剧公路片。再创作的话可以不拘泥于公路片的形式,但是它得是喜剧,如果我能想到好的创意,我当然会去做。喜剧是我喜欢的一种表达的形式,因为喜剧片有天然的优势,反正喜剧也没那么好做,我也不想被票房绑架,先想到好的故事再说。如果我要再做的话,我会按照我自己的良心来再拍一个电影,仍然不会太去在意它的票房成绩。我觉得一个作品本身还是要看它本身应有的更加公正的价值。

责任编辑 张小华

猜你喜欢

喜剧演员监视器徐峥
下定决心
我的爸爸是喜剧演员
徐峥:理财不““囧”
深耕广电,时代奥视监视器“花香遍墙内外”
THE JOKE’S ON ALL OF US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