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质设备综合管理提高地质设备投资效益
2013-02-20袁文哲张忠学
袁文哲,张忠学
1.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资处,吉林 长春130052;2.吉林省地矿测绘院,吉林 长春13006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设备管理水平是单位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产值,仅抓产销环节,忽视设备管理将会直接影响单位的生产和发展。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真正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要明确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保持设备完好,利用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手段恢复设备的性能,提高设备的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成本,促进单位生产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产品以“质量求生存、科技促发展”的今天,设备技术性能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产品的质量,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开发生产先进产品,必须建立在单位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同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必须处理好经济与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
地质设备管理只是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资源,但不是全部,其配置也是按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可单纯强调设备管理重要,否则就可能与单位的发展目标不一致,要积极协助、支持单位决策层按外部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
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是以经济管理为目的,技术管理为手段。现代设备管理的目的“要管好、用好、维修保养好设备”等等,“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以最小的投资最大限度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也就是首先要合理配置设备这种资源,一但在设备资源配置上不合理或者没有实现优化配置,再要进行调整,去强调追求设备的效能,修好、用好、维修好设备,已远远不能弥补因投资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将经济效益放在设备管理全过程的首位,核心地位,而贯穿于设备管理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
在设备管理全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使设备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取得最佳投资效益。换言之就是:以先进有效的技术管理为手段,以经济管理为目标,开展企业设备管理活动,这就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内涵。
2 搞好地质设备管理工作
为了搞好地质设备管理工作,单位决策层和设备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讨,努力学习,不断的总结各种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和方法,很多单位对自身的设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有的地质单位已不在是单一的设备管理职能,但这项管理职能在单位仍然存在,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比较好?有的单位也将外国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引用到本单位设备管理中来了。
在管理方法和维护修理技术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反映在设备产品自身的技术含量上,同时也反映到管理方法中来了。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故障诊断检测技术等,都在设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何在单位进行推广应用,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哪些领域内进行推广应用,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最有效的管理机制就是最好的模式,最有效即能使设备资源的占用发挥最大的功效,设备投资效益最好为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设备管理全过程中每个重要环节。在学习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技术问题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要结合本单位的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突出经济效益,建立自己的设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只有最有效,最适宜的方法和技术才是最好的方法和技术,不要单纯追求先进,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是最适用的技术。衡量其好不好的标准是能否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投资效益比较大就是好方法、好技术,值得推广应用,反之就不值得推广应用,或者是当时的时机、条件还不成熟。效益是检验一项新方法、新技术是否适宜推广应用的唯一标准。
任何一项新方法、新技术又往往不是唯一的。在同一个时期,可能推出不同的新方法、新技术,且各有利弊,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其优劣,如“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TPM)”“设备综合管理”、“状态维修(TBM)”、“可靠性维修(RBM)”等,还有“设备管理信息技术”、“数控技术”、“设备状态监测技术”、“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等新技术应用,既反映了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在设备管理领域方面的具体体现,又反映了任何一种方法和技术应用均不是唯一的。这些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具备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还要与自身的基础条件相一致。这主要是指人的素质即管理基础,在企业员工而且是多数员工素质还没有达到必要的水平。管理基础还不具备时,强制推广,应用一些超过自身条件、不符合实际的先进方法和技术,不但不能提升自身的水平和效益,相反的,还可能使投入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3 认真对待传统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继承问题,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对于创新的设备管理新方法、新技术,我们要积极的进行推广、应用,但对传统的由我们的前辈们经过长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技术也要继承。要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对仍然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应认真的继承和发扬,积极的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如“巡回检查法”、“十字作业法”、“例行保养制”、“点检制”、“四懂三会”、“示板管理”及“摸、闻、听、看”状态监测诊断方法等等传统方法和技术,更容易被维修与操作人员所掌握和应用,更有利于普及及推广。所以,对于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我们要积极的去推广应用。而对仍然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技术也同样要认真的发扬和继承。
4 重视地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都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上。基础工作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起点,没有健全,完善的基础工作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管理。像现场管理比较混乱,管理水平特别是管理基础工作与装备水平不同步,管理明显滞后,不久出现了重大事故。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仅有现代化装备,而不具备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现代设备管理体制,特别是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基础管理,即使具有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不能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装备的效益来,相反的,还会使企业的经济损失更大。
基础工作就是我们工作中时刻离不开又与我们具体工作行为密切相关的行为规范,每一项工作每一项行为,作什么,如何作,要达到什么标准,都要明确、具体、最终将我们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有机的串连成一个整体,首尾相接,环环相扣,纵横形成网络,而且是一个闭环,没有盲点,任何一项工作结果都可以追溯到源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使我们的设备管理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实现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这也是设备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健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并将其落到实处,变为我们的实际作业行为,形成理念和意识。把设备管理中的制度和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行动上。如原始记录,基础数据,设备运转工时,故障停机时间,设备维护、保养部位,设备技术状况,设备点检记录等等,这些都是对设备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时最基础的原始记录和数据资料。但我们往往在记录统计、填报时,不认真,不准确,不完整,不真实,完全失去了这些原始资料数据的意义,这时不论你用如何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处理,都不起任可作用。
在日常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制定了设备的点检工作;建立了设备巡检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测和维护管理制度;在生产作业现场开展“6S”(整理、整顿、清洁、素养、安全)活动等等,在这些管理方法中都规定有明确的内容、程序方法以及标准,只有严格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标准去实施,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我们往往走了形式或者没有严格按标准实施,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很多管理方法与技术,往往不是应用的方法和手段不正确,而是没有认真全面按这种方法去做,中间掺了水分,因而效果才不好。解决意识问题是推行现代设备管理的首要问题。
树立符合外部市场环境要求的现代管理理念,是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我们要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设备管理体制,必须首先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其经济效果。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加强设备的综合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生产出优质、高产、节能、低耗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为单位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取得较好的设备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