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剖析及对策思考

2013-02-20郭晓敏李开平张文元邹宽生胡冬南牛德奎

经济林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低产油茶造林

郭晓敏,李开平,张文元,邹宽生,胡冬南,牛德奎

(1.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0;3.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作为南方丘陵地区首选的生态经济型树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在当今国家重视、政府鼓励、科技扶持、企业参与、林农自愿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江西油茶产业发展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在江西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和应对所面临的一些产业快速发展必然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和掌握江西油茶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为政府和林业行业部门提供政策和技术决策参考,笔者作为江西省政策研究室油茶产业调查小组成员,2009年以来对江西省油茶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和随访,在此基础上,文中就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瓶颈进行了剖析和思考,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1 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分析

1.1 现 状

自2006年以来,油茶热席卷江西全省,从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社会各界对发展油茶产业良好前景的认识统一上看,均可谓前所未有。

地方各级政府的强势支持,无疑给油茶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发展动力,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助推剂。同时,由于江西省林业行业和各职能部门在油茶产业发展上做到了有规划、有目标、有资金、有项目、有要求、有措施、有示范,其鼓励的政策促使全省新造油茶林数量3年上了3个台阶,大大小小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涌入油茶种植和加工行列,掀起了新一轮油茶种植和加工的热潮。企业则在竞争中扩大了影响,逐步开拓了市场,各地油茶协会和公司农户联合体及合作社纷纷成立,涌现出了一批有良好示范作用的企业和个体,对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09年,江西省新造高产油茶林达到了3.87万hm2,为历史之最;2010年,江西省仅国家项目安排的油茶造林面积就达到了3.4万hm2,当年直接拉动投资超过7个亿。可以说,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春天和历史机遇已经到来[2-3]。

1.2 瓶 颈

尽管江西油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从笔者调研统计的数据来看,仍然存在较多被大造声势和正面宣传下掩盖的问题。

1.2.1 对高产优良无性系油茶栽培、经营、管理、加工的难度认识不足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油茶产业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大,江西省油茶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但许多由其他行业转投到油茶产业的企业和个体老板,仅仅从宣传和报道上了解了油茶,而对油茶经营发展的投资效益、产投比、周期和经营管理要求等方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对资金、林地、苗木、劳力、经营的困难的认识也不够,企业和大户盲目上马后,大都走了弯路,资金浪费很大,有的形成骑虎难下之局势,据了解,有一些企业老板,从深圳、广东等地携资回家乡来投资油茶产业,租赁、整地、苗木、造林等方面的前期投入每公顷就超过30 000元,他们没有算细账,不知道什么投资方式和产投比才有收益,也不明确用材林和经济林培育方式的差异,不清楚油茶产量和经营水平的关系,更不了解油茶新造林多少年后才可收回成本、每年需投入多少、每公顷可获纯利多少、发展多大面积才最合适(依据是劳力)。实际上,新造油茶林一般要10年左右才达到投产持平,造林第11年进入投资回收期,视经营水平有逐年递增不等的收入。由于急于求成,缺乏经验、苗木和技术,许多新造林成活率低,造林后又失于管理,其补植和后续管理及施肥还需大量投入,企业已经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而如果不加大后期投入和管理,没有重视油茶前5年的树型培养和营养生长,则每公顷产750 kg的预期目标将很难实现,甚至会形成新的低产林。此外,很多企业盲目购置加工设备,陷入资源稀缺而设备闲置的恶性竞争的怪圈中。如此经营,大企业可以维持,但一般林农和企业却难以承受,导致林农和企业积极性受到挫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难以挽回的[4-8]。

1.2.2 大面积油茶低产林经营现状依旧,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江西省现有油茶林总面积75万hm2,低产林分就达90%,2010年,江西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省油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油茶林总面积将达到140万hm2,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66万hm2,逐步改造现有油茶林73万hm2,年产茶油60万t。从目前油茶发展的情况来看,政府、企业、个人都将关注力主要放在了新造油茶林上面,而对于大面积低产林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措施,产量和质量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难啃的硬骨头。实际上,油茶虽然是南方耐旱耐瘠、适生的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 a以上[1-6]。但是,如果按产投比来核算,油茶前5年基本无产出,试想,即使每年新造油茶林6.7万hm2,且不说前5年没有产量,就是开始有产量,也可能会由于经营不当,不能达到每公顷产750 kg的预期目标,目前的适宜造林地已经不多,传统的油茶林已经占据了好地域好林地,是千家万户受益的主要林产品。因此,笔者认为,实现国家和江西省油茶规划目标的瓶颈不是新造林,而是低产林,我省油茶的希望也在低产林。只有在73万hm2的低产低效林上做足文章,因地制宜,切实把好油茶低产的脉搏,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才是江西油茶产业实现既定目标并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9-10]。

1.2.3 对油茶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林地、苗木、资金、技术、管护、服务等方面准备不足

按照国家和江西省油茶发展的10年规划,我省新造高产油茶林每年需递增3.3~6.7万hm2,油茶产业在多年沉寂的情况下,要跳跃式发展,要一蹴而就,实非易事。这几年显现的各种问题已经表明,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各项准备是不足的,如林地、苗木、资金、技术、管护等方面的准备就很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油茶生产周期长、科技含量高、投资大、见效慢的特殊性决定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盲动。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3%,近年的“一大四小”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及特种经济林发展等都利用了大量的林地,江西省可用来营造油茶的山地面积,特别是适宜油茶造林的林地已经为数不多,林改后,林权的分散更不易将林地流转集中造林,形成规模经营之势。而毁林毁果造油茶也不是解决林地问题的好办法。

此外,近几年,油茶苗木供需市场波动大,前期(2009~2010年)由于油茶苗木短缺且利益大,导致争相营建采穗圃,育苗户遍地开花,虽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查认定,但问题还是不少,育苗户也并不是都按照采穗圃和苗圃的要求来营建和培育的,不可避免地有鱼龙混杂的情况出现,尽管省林业厅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措施,但还是出现了壮苗好苗比例低和以次充好、不合格苗上山造林的问题,这给造林埋下了隐患。2011~2012年,油茶苗木市场饱和,导致育苗户有苗卖不出去,随之减小育苗规模,但又造成了2013年苗木供应不足。因此,油茶苗木市场急需稳定的调控机制和育苗规划及指导,才能充分保证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11-12]。

技术力量和储备及技术服务跟进不足,则体现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新品种选育、油茶组培苗,精细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大小年调控,树体管理,蜜蜂授粉,茶油精细加工等方面,储备的技术不多,适用的技术推广不力,一些适用技术和成果更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转化和应用,行政、科研、高校等单位各自为政,没有做到强强联合,成果应用和推广速度慢,科技服务不到位。据调查,很多大型油茶种植企业和大户没有学林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招聘不到技术人员,省里虽举办过多期油茶技术培训班,但参与者多是管理者和领导人员,技术落不到最基层,管护技术落不到实处,错过油茶生长最关键的前5年,造成成活率低或造林失败。加上过于强调连片和规模,管理难度大,劳力缺口大,失于管护的面积已经不少。

资金上,大、中企业和大户经济实力雄厚,又能够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项目资助,资金缺口较小,但小企业、个体和林农一般没有足够的资金准备,且得到的国家和政府的项目资助金额较少,在前期无收益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个体和林农将难以维持经营开支,因而影响了经营质量。江西各地由于财力所限,对油茶的资金补助也不均衡,尽管目前对油茶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还是远远不够,这使得产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

1.2.4 油茶加工企业无序扩张,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及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加大,江西省的油茶加工企业也不断涌现和壮大,油茶产业要最终实现效益,加工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自然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全省拥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36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油量16万t,为本省原料(油茶籽)实际供给能力的4 倍,实际产油量的3.2倍。2009年,实际生产加工油茶籽为7.6万t,年消耗油茶籽约30万t(含外省收购的)。这些数据说明,现有油茶加工企业原料供给已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加工能力,许多企业年开工率仅有30%~50%。但是,据调查,目前江西茶油加工企业增长的势头仍然强劲,许多种植大户后续的计划都是进入加工业,这种油茶产业的无序扩张必然带来恶性竞争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前两年的“金浩”茶油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13-15]。

另外,江西现有的油茶加工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一般食用茶油上,在高级保健茶油炼制、茶油化妆品系列产品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与国内大型企业和日本等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精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非常少。近年来,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对茶壳、茶枯的衍生产品进行开发、生产,但产品的品种、质量及市场占有率等都不如省外大企业和其他国家,反映出企业的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及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这将大大制约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16-17]。

2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

纵观江西油茶产业的发展,有成就也有问题,有亮点也有瑕疵,有作为也有盲动,为了这一阳光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思考。笔者认为,应该在发挥江西油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措施,化解瓶颈之困,清楚了解未来将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掌控油茶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惟有此,江西油茶的发展才会是顺畅、健康、持续的,其既定目标也将会实现[18-19]。

2.1 客观宣传,适度造势,快中求稳,措施跟进

油茶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离不开企业投资,但是,我们需要的是科学而理性的投资,必须使投资者对林业与农业的差别、油茶和其他林木的差别,投资时效、周期、回收期,实现效益的必要措施及相应风险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对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有必要在油茶产业的宣传造势上,为企业和投资者考虑,算好几笔账,作出符合实际的计划,并通过多种途径使他们对油茶产业的长周期、长效益、高要求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有备而来,有备而投,同时,在政策和措施上跟进扶持,这是吸引省内外更多资金和企业加入油茶开发行列的必要措施。

2.2 重视低改,设立专项,联合攻关,政策扶持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众所周知的硬骨头,由于其改造难度大,补助资金少,效果迟缓,政策无倾斜,地方政府、企业、林农积极性不高,国家林业局曾花大气力实施过多次大的改造工程,最终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实施低产林改造其难度更大。实际上,低产林改造的意义并不亚于新造林的营造,关键是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对低产林的改造要有足够的重视[12-13]。低产林改造并非仅靠简单改善经营条件就能大幅提高产量,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我省的73万hm2低产林中,处于衰产期的大约有41万hm2,这些林分,林相稀疏,失于管理,树龄很大而结果稀少,只能采取换冠的方式更新,但这样改造的成本很高,这对于分散经营的林农是不适宜也不经济的,从产投比来看,还不如重新造林。因此,低产林最终如何改造,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方式改造,是否值得改造,改造的成本是多少,新造和改造相比的效益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要算的细账。

鉴于此,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不能光喊口号,科技厅和林业厅应该组织全省的精英力量,协同攻关。先要查清家底,对现有传统经营老龄及衰退期油茶林的产量、密度、林龄、品种进行调查,共同制定全省油茶低产林改造切实可行的计划、方针和策略,像抓新造油茶林一样,分任务列指标,分年度定步骤,给政策补资金,作出切合实际的规划,方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江西省设立了相关的招投标项目,虽然能选中少数单位来参与研究,组织实施,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范围广,问题复杂,不是几个单位小面积的试验就能解决和攻克了的难题,需要上下同心协力,动员所有科研力量来攻克难关。政府有必要为油茶低产林改造设立专项资金和项目,加大对研究示范资金的投入力度,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实行鼓励和倾斜政策,真正花大气力做好此项工作,这才是当务之急。

2.3 服务林农,强化研发,储备技术,应对未来

近年来,新造油茶林面积的迅速扩大已经显现出江西油茶技术服务和技术储备的软肋,加上林地、资金、苗木、技术、管护上的准备不足,致使大面积新造林实际上远没有达到真正的集约经营的水平。油茶高产要依赖良种和良法,缺一不可,如果油茶前期没有大的投入和集约管理,就很难实现其预期的产量目标。油茶产业又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因此。必须充分依托高等院校和林业科研部门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发挥其在油茶测土平衡施肥养分管理、集约标准化生产等实用营林技术方面的骨干作用,共同创办油茶集约栽培、油茶低产林改造、油茶有机栽培、油茶生物防治、油茶水肥管理等先进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含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推广活动,送科技下乡,做到培训到现场、服务到林地。

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但要从科研方面着手,还要结合农业生产,解决面临的实际应用问题。把高深的学术理论指向实践,使理论为经济服务,这是从事农林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利用成熟的技术和成果开展油茶技术服务,做到深奥的理论语言化,复杂的技术图片化,组织力量编写符合林农文化水平要求的油茶种植知识手册,提供免费实地培训,提供易掌握、易操作的技术。林业主管部门应牵头建立和完善油茶科技服务网站,提供免费油茶技术资料下载和高清视频技术讲座,把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造林整地、品种配置、合理施肥、去杂除灌、垦复深挖、成林修剪、密林疏伐、防病治虫等实用技术,以简单化、可操作化、可视化的形式传授给广大林农和企业技术人员,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及时总结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许多实用的生产经验,如“七挖金,八挖银”,“夏垦荒,秋翻地”,“一干三枝九条梢”等,通过系统归纳和提炼,形成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技术口诀,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要出台鼓励和促成科研生力军及林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油茶经营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同时,采取在职人员进修、培训等措施,或采用在高等院校开设油茶专业课程、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学生多种方式来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增加技术人员编制,建立技术人才录用绿色通道,解决县级林业部门专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并保证每一个油茶大企业都有懂技术、能吃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逐步完善油茶科技服务网络。

在解次各项准备不足问题上,政府需要从多个层面上加以调控和管理。如在林地准备上,要通过宣传,正确引导,使林权所有者立足长远,积极支持和参与流转,林业部门要抓好林地流转的宏观调控、监督监测和中介服务,解决油茶林地流转不畅的问题。此外,如何发掘现有林地资源,利用不良造林地和大量废弃地和荒地,将是解决油茶造林地不够的途径。对两年以上的荒山,可采用一定的经济、行政手段予以制约。同时,要解决“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和油茶专业合作社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避免因为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组织解体。

目前,对全省大面积连片栽种的油茶集约化园艺化经营模式、栽培技术、后期管理及未来油茶成熟后的采摘、运输、加工一系列后续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后续研究必须加快,方有应对良策。这些技术难题包括油茶集约高产园艺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保花保果,蜜蜂授粉,水肥耦合、保水保土、花期调控、营养诊断、施肥制度、树体管理、植物激素应用)、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山地油茶小型经营机械和加工机械(整地、挖穴、抚育、修枝,施肥,采摘、脱粒、烘烤等)研发、优良无性系品种选育优选淘汰、油茶组织培养等问题。

2.4 有序扩张,打造品牌,拓宽市场,保质保量

江西油茶产业的未来取决于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政府应当集中力量,以奖代补,大力支持江西青龙高科股份公司、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强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扶持和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股份制公司、油茶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组织等现代产业模式,有效发挥油茶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自律、产业服务和规范与拓展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实行有序扩张,遏制加工企业无序竞争,以规范准入应对恶性竞争。

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应主攻高档山茶油产品的开发创新,大力开发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山茶油功能性产品(保健品、色拉油等产品),使山茶油从区域性的小品种食用油跻身到国际高档油行列中。第二是提升山茶油美容、美发、化妆、护肤、美体等产品的质量;利用茶油的营养功能,研发油茶保健营养品、健康小食品;利用茶皂素的药理功能,研发以茶油作为主要成分的抗癌降脂抗炎医药产品和辅料;对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肠梗阻等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成药。打造品牌,实现产品多样化,使油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江西油茶企业还应该努力提高本地茶油目标成分含量。产品的名气和特色在于某产品中的特殊功能成分的含量。而不同地区和不同海拔油茶主要成分较悬殊。各企业应开展油茶主要营养成分测定和种质评审工作,建立油茶品质档案,为开展本地油茶品种选育,发展本乡、本地的特色茶油提供依据。要努力通过人工培育,改变油茶生产特殊成分形成的条件,如在有机肥中适量加入硼、锌、盐等均有助于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合成,改善茶油品质。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惟有以质量和特色取胜,才是今后油茶产业发展的方向。

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在低速区和中、高速区,采用交互双模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时ω的精度明显提高,其估计曲线几乎与实际曲线重合。从图10和图11可以得知所采用的算法能够有效辨识出变速模型M2和变速因子ζ,表明交互双模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良好地跟踪永磁转子变速运动状态。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邹宽生,郭晓敏,曾赣林.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 (7):212-215.

[3] 王玉娟,龚 春,徐林初,等.江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1,(1):53-56.

[4] 吴晓芙,胡曰利,吴立潮,等.林木施肥的有效立地指数区间与目标肥效[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7,17(1):1-8.

[5] 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等.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测土配方施肥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650-655.

[6] 陈隆升,陈永忠,马 力.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6-10.

[7] 胡冬南,游美红,袁生贵,等.不同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 (1):94-97.

[8] 李 青,胡冬南,张 慧,等.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春梢生长和果形指数及果实产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 2012, 30(4):36-40.

[9] 罗玉环.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88-189.

[10] 胡玉玲,胡冬南,郭晓敏,等.“园丰素”对油茶生物量及光合影响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4):0768-0772.

[11] 左继林,龚 春,徐林初,等.赣油茶25个优良无性系品质评价[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 (5):624-629.

[12] 雷治国,黄永芳,何会蓉.油茶及其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 ,2003,21(4):123-125.

[13] 秦 洁,陈永忠,李福初,等.活性硒元对油茶产量的影响及其在果实中的分布[J].经济林研究,2012,30(2):68-72.

[14] 廖书娟,吉当玲.茶油脂肪酸组成及其营养保健功能[J].粮食与油脂,2005,(6):7-9.

[15] 吴雪辉,陆顺忠.茶油的保健功能作用及开发前景[J].食品科技 ,2005,(8):94 - 96.

[16] 吴 娟,王薇薇,魏 丹,等.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 ,2010,(5):84- 87.

[17] 谭晓风,胡芳名.二十一世纪经济林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趋势[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0(1):82-85.

[18]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19] 谭晓风,马履一,李芳东,等.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2,30(1):1-5.

猜你喜欢

低产油茶造林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油茶价值观的转变是发展油茶产业的一个关键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