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3-02-19甘文杰广东省从化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从化510900
甘文杰(广东省从化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从化 510900)
脑梗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部分思想意识出现障碍、头晕头痛、反应迟钝,出现运动障碍,失语,吞咽困难。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64例。利用回顾分析法对64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溶栓及非溶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男41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67±4.23)岁。
1.2 门诊观察:我们通过对这64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门诊观察及分析,发现患者脑梗死病程均在6 h以内。48例患者思想意识可以保持清醒,16例患者思想意识出现障碍;其中均存在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症状,24例患者出现眩晕感,21例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无力,12例患者出现运动障碍,5例患者出现失语,6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3例患者出现昏迷,偏瘫患者13例,其中面瘫4例,肢体瘫痪7例,2例舌瘫。
1.3 检查方法:根据对患者进行入院门诊观察与分析的结果,按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医学身体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头部CT常规扫描以及MRI证实等检查,通过检测,发现64例脑梗死患者中单发性脑梗死患者53例,颅内病灶大小在0.23~1.3 cm,患有多发复合性脑梗死患者11例,颅内病灶大小在0.25~1.6 cm。经测量患者血压均少于196/110 mm Hg(1 mm Hg=0.1333 kPa)。
1.4 治疗方法:本次医学试验,根据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两个组别,治疗组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方法,同时配合溶栓治疗进行全程护理。使用RTPA 0.85 mg/kg,1/10剂量,进行静脉肌内注射,注射时间1min,其余进行静脉滴注。同时按照脑梗死常规诊治的方式进行扩容、注射神经营养药物、香丹注射液以及口服拜阿司匹林等。对照组采用非溶栓治疗的方式,并进行常规护理。注射香丹注射液20 ml,同时每天服用150~350 mg的拜阿司匹林胶囊。治疗组临床护理:配合溶栓治疗进行全程观察护理。①溶栓时机的选择,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一般认为6 h以内为治疗的最好时机。因为RTPA溶栓治疗的特点,为了能够将梗死患者的血管溶通,需要尽可能的缩短发病到治疗之间的时间。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筛查病例,对于CT检查和验血结果无出血的患者,应准备泵液尽快进行治疗;②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建立全程监护护理模式,对患者的体征进行随时观察,包括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四肢行动能力以及瞳孔情况等。监护的主要工具为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检测仪器,一般观察频率为,溶栓治疗后12 h内,每30分钟观察1次,24 h内,每60分钟观察1次,48 h内120min观察1次;等到病情稳定后240min观察1次;③并发出血倾向的监护,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皮肤、鼻腔、口腔、消化系统等系统中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对于患者脉重、语言表达缺失、四肢障碍的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并将情况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再此不再进行叙述[1]。
1.5 疗效判定:在溶栓治疗后,24 h以及3周后,对两组患者按照欧洲脑卒中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定[2]。ESS评分比较具体如下:治疗组32例患者治疗前(51.33±12.46)分,24 h治疗后(69±21.57)分,21 d治疗后(76±16.41)分;对照组32例患者治疗前(45.33±11.53)分,24 h治疗后(62±25.17)分,21 d治疗后(69±17.52)分。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治疗和全程护理,以及30d的临床治疗跟踪追访,得出以下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7例,治愈率为53.13%;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31.25%。
3 小结
脑梗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性疾病。在治疗早期脑梗死过程中,采用溶栓治疗的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今后各医院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暴海燕,李志平,秦慧芳.脑梗死135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35(1):22.
[2]上官稳.脑脉泰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2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