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2013-02-19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陕西宝鸡721000
徐 珂 (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陕西 宝鸡 7210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治疗方法很多,经腹股沟管手术是临床上常常会选择的一种较经典的方法[1]。笔者采用经下腹壁皮肤横纹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现将具体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2012年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765例,男686例(89.7%),女79例(10.3%)。单侧608例,其中右侧395例(51.6%),左侧213例(27.8%),双侧157例(20.5%)。年龄4个月~8岁,平均2.6岁,均为小儿易复性腹股沟斜疝。
1.2 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准备: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检查等项目。术前禁食4~8 h,禁饮2~4 h,术前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
1.3 手术步骤
1.3.1 麻醉方式: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麻醉。
1.3.2 手术方法:患儿仰卧位,置于加热毯上,取患侧下腹部耻骨结节上外侧腹股沟皮肤横纹处横切口,切口长约1.0~1.5 cm,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用电刀暴露腹外斜肌腱膜,找到外环,触及精索,顺精索钝性分离精索外筋膜、并分离提睾肌后于精索的前内侧可以找到疝囊,钝性加锐性将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分离开。牵拉并向内环口剥离,至腹膜外脂肪处,确认达高位,用4号丝线贯穿缝扎疝囊颈两针,切断远端的疝囊。精索创面、疝囊横断处压迫止血,牵拉同侧睾丸,常规将睾丸下拉至阴囊,以防止医源性隐睾[1],并使精索复位,缝合外环口,以外环口能容小指尖为度[2],缝合腹外肌腱膜,逐层缝合深筋膜、浅筋膜,皮肤切口用5~0的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
1.4 经下腹壁皮肤横纹手术入路应注意:①较大年龄患儿随年龄增长切口位置应偏离腹横纹下方,采取触摸精索的办法确定切口的位置,在耻骨上方扪摸精索,向上延续摸不到时即为外环处,以此为中心做横切口[2];②剥离疝囊时,首先应找到输精管加以分离,并严密保护避免损伤;③保护精索干动脉勿损伤,能有效避免术后睾丸萎缩;④高位结扎前把睾丸下拉到正常位置,避免医源性隐睾;⑤剥离疝囊必须到达腹膜外脂肪,确认高位,减少复发。
2 结果
手术时间15~40 min,平均20 min。门诊随访765例,复发3例,765例随访1个月~5年,平均2年。复发3例,3例是高位结扎没有到腹膜外脂肪处,二次手术均获成功。本组无输精管损伤、医源性隐睾、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均未使用抗生素,术后3~5 d即可出院,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较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小儿腹外疝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膜在腹股沟内向外有一袋形突出,称为腹膜鞘状突。腹膜鞘状突未闭是其发病主要原因,加之哭闹、咳嗽、便秘等因素所致的腹压增大,导致疾病发生[3]。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入路均取腹股沟斜切口,长约3~5 cm,术中需要延外环切开腹股沟管,而我院改用经下腹壁人体自然皮肤横纹手术入路具有以下特点:①切口小,在皮肤横纹作小切口并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术后不留明显瘢痕,患儿随年龄增长,几乎完全淡化;②经下腹壁皮肤横纹手术入路,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且患儿年龄愈小,内环与外环几乎重叠,不需大范围分离即可完成操作,损伤很小,术后局部水肿明显减少;③手术时间很短,减少术中麻醉风险;④手术简单,无需复杂用药,住院时间短,可以大幅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1] (爱)P.Puri(澳)M.Hollwarth王延宙,王 刚(译).小儿外科手术图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4-106.
[2] 王 果,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0-394.
[3]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小儿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