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3-02-19张冬梅段红敏
张冬梅,段红敏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对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护理安全日益受到医、护、患三方的共同关注。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直接性、动态性和具体性,决定着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1]。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医院的 ICU及各专科监护室集中了大量危重症患者,这是以抢救各类急危重症患者为主的诊疗场所,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其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3]。国外大多数国家设有专门的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如英国政府成立的国家患者安全机构,美国的卫生保健组织资格认证联合委员会、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及国家患者安全基金会,都重视患者主动参与护理安全[4]。美国议会2005年通过“患者安全和医护质量行动”[5]提议构建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护理安全事故的高效上报系统[6],此外,WHO于2004年10月启动了世界患者安全联盟,旨在改善国际患者安全,减少医疗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2009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其目的就是落实强化护理安全工作,因此危重症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不容忽视。
1 危重症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1.1 患者因素 一是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医院和医护人员寄予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危重症患者多住监护室,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极易产生恐惧感和不信任感。二是医疗费用高。危重患者用药多、仪器多、管路多、治疗多、抢救多,一旦治疗效果不能达到家属的期望值,高昂医药费超出了家庭经济的承受底线时,家属往往会不理解、不认可[7]。三是不遵医行为。危重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识及承受力,将影响其情绪,进而影响其行为及对医嘱的依从性[8],如自行拔管、拒绝监护等。
1.2 护理因素 一是护士人力配置不足。国外ICU多按床护比1:5~6来配置护理人员,国内医院ICU床护比为1:2.5~3.0,国内三甲医院普通病房床护比1:0.4,多数医院未达标。一个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8人,护士的婚假、产假、病假、外出进修等均会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超负荷的工作导致护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是产生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二是护士心理素质欠佳。目前是独生子女的临床护理人员增多且流动性大,面对紧张的工作环境和压力,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和职业倦怠,对患者缺乏耐心,造成言语行为不当,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的后果。如工作粗疏、有章不循、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工作计划性不强、责任心差、用药或执行医嘱错误、情感受挫、疾病、疲劳等[8]。三是护士的专业技能欠缺。目前国内临床护士日益年轻化,不能实现按职称上岗导致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中高技术含量的内容日益增多,护士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意外事件的处置能力等不强。研究报道医疗事故的发生有46.2%与护士有关,且护龄在5年以内,资历也比较低(52.5%职称为护士)[9]。四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欠缺。有调查表明,护士对民事诉讼和医疗诉讼的平均知晓率为39.75%,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10-11]。
1.3 药品、仪器、感染因素 一是药品管理难度大。监护室内基数药品种类多、用量大且高危药品多。科室药品保管和使用不当,极易出现药品过期、使用错误等。二是仪器使用管理不到位。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护士不能很好地去熟悉和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12],仪器使用不当、故障、老化、性能不良或长时间的不检测、不保养都会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是导致护理不安全的间接因素。三是院内感染不可避免。危重症患者病情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多、剂量大、时间长,增加了二重感染和耐药菌产生的危险。有调查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 ~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由此甚至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13]。国内报道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4],欧洲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流行病学(EHC)调查,欧洲1417个ICU发现1038例患者中有45%存在感染,其中在ICU获得感染占2%[15],由此可以看出院内感染在ICU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护士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缺乏慎独性等,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之一。
1.4 制度管理因素 一是护理核心制度不落实。如护士随意简化工作程序。二是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随意涂改,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手术等记录不及时,医护记录不相符等。一旦出现了医疗纠纷,就会造成举证困难。三是护士长检查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强。
2 护理防范措施
2.1 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有效沟通 一是护理工作是高风险职业,护士要强化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慎独”精神,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工作中要记住一个“法”字,关注一个“情”字,突出一个“勤”字,把握一个“度”字。即知法守法、以情待人、勤奋工作、制度为本。二是护理人员要学会履职尽责,遵章守纪,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护理行为。三是护士长要学会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来约束人。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形成患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四是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医疗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倾听,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与患者沟通,必要时可用一些非语言沟通方法,制作图文并茂的卡片,一次抚摸、一个微笑等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五是要做好与医生的有效沟通。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以及将患者信息有效传递给医生,使医护心中有数。
2.2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一是护士长应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依据护士的资历及能力、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量,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二是采取弹性组合式排班,护士长根据危重症患者数量及时调整护士人力,根据时间段和工作量的不同,将高、中、低年资护士进行合理组合,减轻低年资护士护理高危患者时的心理压力,较好发挥高年资护士的帮带作用,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护士业务互补互助的作用[16],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三是利用各种培训方法,培养护士爱岗敬业、服务患者的精神,建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化业务培训,尤其是护士的岗前培训,对在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加选送专科护士比例,全面提高护理技术。
2.3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防止院内感染 一是危重症患者使用的仪器多、护理操作项目多、医嘱变化多、患者管道多、护理难度大,重要的护理细节如床头交接班、消毒隔离、危重患者抢救、管道护理、压疮的预防、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上报、医护工作衔接等方面都应引起高度重视。二是建立和使用患者识别程序,提高患者身份辨认的准确性[17],完善各类评估,如防跌倒、坠床、烫伤、药液外渗、交叉感染的评估及各种提醒标志悬挂到位。三是制定标准的预防流程。落实病区环境、空气的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及物表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接触性传播。
2.4 加强科室高危药品与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使用安用 一是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区和普通药品区。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组织学习新药知识,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杜绝人为制造的风险。二是科室各种仪器专人负责、定期维修、保养和登记。三是急救药品和器材要做到四定: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定人管,确保急救药品及设备完好率达100%。严禁关闭各种仪器的报警线,严禁报警参数的设置偏离生理范围,严禁有问题的监护仪器用于患者[18],另外科室应设备用仪器以免仪器故障时影响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士要高度关注危重症患者的不安全因素,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18-22.
[2]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3]黄秀华,陈韬琴,黄碧灵,等.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J].淮海医药,2007,25(1):66-67.
[4]Nancy M,Saufl M S.Patients encouraged to speak up[J].J Perianesthesia Nurs,2003,18(2):118-119.
[5]Catherine A G.Focus on healthcare delivery,quality,and nursing[J].Association Operating Room Nures,2005,82(4):656-660.
[6]Bagian J P.Patient safety:What is really at issue[J].Front Health Serv Manage,2005,22(1):1-16.
[7]麦国钊,黄嘉正,冯文聪,等.ICU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07,5(9):15-16.
[8]耿丽萍,宋丹,刘肖眉.我国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B):15-18.
[9]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10]张艳.护理安全管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5):188-189.
[11]刘艳琼.应用护理书写质量控制文书质量的时间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6-20.
[12]敖薪.ICU病房仪器设备使用中的缺陷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学,2007,23(5):767-768.
[13]曾红萍.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17):375.
[14]张桂屏,黎维芳,杨慧.ICU感染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5):71-72.
[15]Vincent L.Microbial resistance lessons from the EP IC study.European Prevea-lence of Infection[J].Intensive Care Med,2000,342(2):1301-1308.
[16]周涓,刘素蓉,杨俊芬.我院ICU实行分组式弹性排班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7,8(1):39-41.
[17]杨卉,黄金.病人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50-52.
[18]王静,韩洁,高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研究的进展[J].天津护理,2010,4(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