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误区及对策

2013-02-19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误区观念

吴 迪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辽宁 沈阳 110818)

2003年以来,由于高校大幅扩招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递增。然而受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及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等客观因素制约,适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中端就业岗位数量的增长远低于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已从国家统包统分的体制走向个人自主择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新机制。客观形势的变化,给广大毕业生的择业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形势、新的体制必然需要新的观念与其对接,许多毕业生因为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误区,而对其就业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的主要误区

就业观念误区的产生根源在于就业观念滞后或不适应新的就业环境与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误区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精英身份”的误区。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这种情况造成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市场中所在的比率越来越大,直接结果就是其就业层次的下移。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当前我国每年能够实际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和退休自然减员造成的岗位空缺之和仅有1200万个。而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9年突破600万以来,依旧持续走高,于2012年达到了680万,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部分毕业生在这种就业形势下,依然抱着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应“高端就业”的等级意识不放,其面临的就业困难可想而知。

2.地域观的误区。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毕业生往往将眼光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对于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就业认识不足。能够提供较高收入、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高生活质量的经济发达地区更能吸引毕业生,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就业过程中,盲目追求就业地域,往往造成个体与地区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战略大背景下,许多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显著,可以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就业地域认识上的误区,阻碍了部分毕业生顺利就业。

3.“行业观念”的误区。部分毕业生依然抱着“一次择业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不放,认为只有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大企业工作才算真正的就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单位,在提供相对较高薪酬及较大发展空间的情况下依然备受冷落。然而国际经验表明,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领域,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占60%以上,而我国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不到全部就业人口的1/3。除行业发展原因外,劳动者就业观念也是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4.“待遇观”的误区。许多毕业生片面看重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资、福利等物质条件,而较少考虑工作岗位与自身综合能力的匹配性,忽略工作岗位给自己提供的发展机遇与进步空间等长远因素,缺乏全面、客观判断工作岗位“优劣”的眼光与能力。自我定位不切实际,过多关注物质条件,已经成为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5.“被动就业”的误区。有的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畏首畏尾,缺乏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一味依赖家庭、学校的力量就业,缺乏就业的主动性与紧迫感。

6.“攀比心态”的误区。不能结合自身的能力,从就业市场实际状况出发,确立自身的就业目标,而是在就业人群中盲目攀比。这种作法既不利于毕业生结合自身特点、特长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也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毕业生就业观念误区成因

1.学校教育因素。由于我国教育升学体制的制约,如何成功“应试”一直是我国初、中等教育的最重要、也最为核心的内容。“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人的初级教育阶段便开始有意识渗透并不断深入的职业、就业教育更不可能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学生升入大学后,专业教育又成为核心内容。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往往存在着授课力量薄弱、授课方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等问题,使得就业教育往往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就业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学生就业观念误区的关键因素之一。

2.传统、社会因素。传统社会价值观中将职业分为等级、进而将人划分为高低贵贱的文化糟粕依然没有彻底根除;计划经济体制下,“捧铁饭碗”、“一次择业定终身”的陈腐思想仍旧存在;社会就业市场中,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屡禁不止,上述情况的存在对青年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3.家庭及毕业生个人因素。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方面肩负着父母“望子成才”的高期望,甚至是过高期望;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其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分析问题、抗压能力又往往不足。家庭过高期望值与自身能力的缺失,也是影响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对策

毕业生择业的误区是由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顺利就业,必须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以及毕业生个人多方力量的发挥。

1.学校层面

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仅仅是到大学四年级才要解决的问题,它应该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涯始终。一方面,学校要将职业理想教育、就业观念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能力、锻炼求职技巧,这对于学生顺利就业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建设高质量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校应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构建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真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及爱好,尽早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进而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及创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并为就业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就业指导课应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参与性,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亲自体验增进教学效果。

第二,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在职业测评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咨询与指导,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重点关注毕业生群体,帮助其完成就业心理调适,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择业、就业问题,促使其顺利就业。

第三,开展职业素质拓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通过职业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体验就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寓教于乐,将就业指导以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助推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形成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2.社会层面

大学生就业观念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政府要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针对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问题,健全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措施。应加强调控和管理力度,加强行政监督,统一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大对以权谋私、任人唯亲的制约措施,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企业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要勇于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不能只看经济利益,也要看重社会效益。其在就业问题上的体现就是:企业应该破除“就业歧视”,为每一个应聘者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机会;企业要勇于承担培养员工的义务,将大学毕业生作为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要尊重员工,把员工利益视为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第三,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的宣传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从而对其正确就业观念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3.家庭及毕业生层面

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家庭因素至关重要。学生父母在孩子就业问题上不要有过高的预期,就业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影响、带动孩子顺利完成就业的心理调适和目标设立。广大毕业生要具备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英精神”,但在就业过程中也要勇于接受“大众身份”,认清整体趋势,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自觉调整就业期望,明确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拼搏意识”,使自己的观念从陈腐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

[1]王立,罗小林,周丽丽.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04).

[2]叶莲.高校学生就业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3]高海生,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误区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健康观念治疗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