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总目录
2013-02-19作者姓名后括号内的数字前为期数后为页码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的数字,前为期数,后为页码)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总目录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的数字,前为期数,后为页码)
【学子语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深化 左亚文(1.5)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基础与现实路径 陈慧平(1.12)
中国道路的选择、意义与自信 陈锡喜(2.5)
“多维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辛向阳(2.12)
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总体布局” 包心鉴(3.5)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邹东涛 付丽琴(3.13)
从莱文对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评析看今日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 何 萍(4.5)
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兼评诺曼·莱文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看法 赵士发 杨 清 周 可(4.14)
论两种几何观念与空间结构 鲁品越(5.5)
从描述和规定看不完全性定理的悖论关联及哲学意蕴 王天思(5.11)
党内民主是党纯洁性建设的正能量 齐卫平(6.5)
党员干部执政评价体系的建立、运用与理想信念表达王延超(6.1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防范和抵御执政风险的经验与启示 周术国(6.18)
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 马拥军(8.5)
中国梦与当代中国实践哲学 杜明娥(8.14)
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郭 莉 骆郁廷(8.21)
忧患: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鲜明特色汪玉奇 汤水清(12.5)
论毛泽东对“中国梦”的创造性贡献尚庆飞 张 明(12.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胡为雄 王胜杰(12.16)
【哲学研究】
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 李存山(1.17)
中国美学象思维的逻辑演变 王燚(1.23)
境遇性、共在性与历史性——重释马克思辩证存在论的实践哲学基础高广旭(1.28)
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从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一个诘问谈起马新宇(1.32)
《斗争》(苏区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郭丽萍(1.37)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观察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视角 朱烜伯 刘明海 马懿莉(2.17)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与超越——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中心 李 娉(2.21)
论哲学的本质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游兆和(2.25)
《周易》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罗美云(2.31)
庄子思想中的道德基准 张洪兴(2.35)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张传民(3.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转向 车玉玲(3.23)
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变奏——大卫·哈维的空间哲学探赜 傅立宪(3.29)
伽达默尔解释学和两种“事情本身” 陈赛虎(3.34)
宋代居士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影响 颜 冲(3.39)
作为乾嘉汉学阐释目标的“是” 崔发展 宋道贵(3.44)
毛泽东“两论”与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刘华初(4.19)
西方现代思想中的存在者整体与人的关系——以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为线索章 林(4.24)
现代政治应该如何对待宗教——以《利维坦》的分析为例 李育书(4.29)
论道教的生命健康生态伦理 赵昌莉 李 成(4.34)
陈明水在阳明后学中的地位论考潘 攀 邓名瑛(4.38)
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化与去黑格尔化——诺曼·莱文《分歧的路径》的文本解读李佃来(5.1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探讨邓水兰 温诒忠(5.25)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主要环节李正兴 冯 霞(5.30)
现世生存与价值批判:政治哲学的本性探寻黄 岩 邸利平(5.34)
权利和自由:康德权利学说的归属问题 刘 作(5.39)
维护人的尊严:道德建设的核心课题 王福玲(5.44)
我国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价值取向 邱向军(5.49)
类本性理论的当代观照与人性自觉漆 思 张 爽(6.22)
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深层语法”?——以戈登·贝克的反传统解读为视角胡欣诣(6.27)
论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成就及成因崔文芊 王绍源(6.32)
拉兹对中立性原则的批评 敖 素(6.37)
自爱: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最高价值 朱 煜(6.42)
原始佛教的本体论意蕴 宇恒伟(6.47)
汉传佛教天台、华严“圆融”思想的特质 赵锭华(6.51)
论卢梭的共同体主义自由观 龚 群(7.5)
论析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劳动观王磊峰 陈永森 刘伟伟(7.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论争与评析李群山 葛维春(7.19)
政治初始状态与近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性论思想陈 炜(7.24)
现代境界论研究的演进模式与内在逻辑 罗绂文(7.29)
从儒家“乐”思想到幸福感研究 周 玮(7.34)
近代国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魏义霞(8.27)
张载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刘天杰 夏宇尘(8.40)
张载的“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黄 萌 李建群(8.44)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及其当代启示 邓美英(8.49)
公理形式演绎:从形式句法到形式语义李可胜 邹崇理(8.54)
论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周 睿(8.59)
“非人之人”与庄子的政治批判——以《应帝王》首章为中心 陈 眖(9.5)
魏晋士人的生态审美智慧——以《世说新语》为例 黄沁茗(9.16)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赵兴良(9.21)
卢梭与海德格尔:一个民粹主义的神话 郭 斌(9.26)
乔姆斯基对笛卡尔理性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陈 红(9.31)
“中国梦”的世界属性 姜 玮(10.5)
如何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王庆丰(10.9)
列宁的人权思想与实践 潘 宁 杜树枝(10.17)
人的品质与行为的主体性之维 杨艳春 卞桂平(10.22)
公共信任是一种美德吗? 曲 蓉(10.27)
文化与生态共生图式初探——兼论奥康纳与萨卡的文化生态思想杨宏伟 徐旖瑶(10.32)
生态文明视域下人的自我实现 刘芳芳(10.36)
历史中的沉默与权力真理——让福柯自己说福柯 张一兵(11.5)
马克思自然观的新现代性意蕴薛勇民 杨 磘(11.14)
形式语义学发展概述 付 艺 高 芸(11.20)
生活方式与语言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探讨刘森林(11.25)
延安新哲学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贡献常改香(11.30)
从半神到人到神:儒家圣人观的演变 沈顺福(12.21)
论葛兰西哲学的语言学起源 吴昕炜(12.28)
知识传播视野中的技术创新历史范式 陈家琪(12.34)
【经济研究】
贸易成本构件及其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随机前沿分析 许统生 陈文婷(1.43)
房地产投资信贷扩张与我国经济增长付志鸿 胡援成(1.49)
我国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研究 黄俊峰(1.53)
服务贸易与中国金融发展的协调效应研究马 琳(1.57)
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基于中国制造业百强企业的分析汤晓军 张进铭(1.61)
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研究黄新建 姜睿清(1.66)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架构改造的路径选择——以内陆省份JA市为例 郭旻蕙(1.7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的理论与实践龙晓柏 陈保林(2.40)
公司治理和特质性波动率的信息含量: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张宇飞(2.44)
债务契约对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影响研究——基于我国A股的经验证据张横峰 梁国萍(2.48)
政府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挤出还是挤入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GMM分析徐绿敏(2.53)
中部六省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张 诚 张广胜(2.57)
低碳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南昌为例张征华 柳 华 彭迪云(2.62)
中国农业生产率变化趋势与规律研究徐云涌 王展祥(3.49)
农户心理契约、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基于江西省的调研 余可发 杨 慧(3.56)
我国金融监管系统协同机制的构建及运行李 波 吴伟军(3.62)
股票融资、债务融资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刘斌斌 严 武 潜 力(3.66)
路径依赖还是适应性选择: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向林峰 文春晖(3.70)
制度变迁与交易费用视角下的 “诺思第二悖论”分析胡 晶(3.74)
金融资本新霸权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影响——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银 锋(3.78)
城市群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以长三角为例 谷永芬 洪 娟(4.43)
我国大豆产业安全预警系统构建鲍 韵 吴昌南(4.48)
我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ARMA-GARCH-M模型的经验分析徐 伟(4.54)
行为机制、组织环境与产业集群演化——以景德镇陶瓷产业为例徐敏燕 左和平(4.59)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分割问题研究吴照云 欧阳家忠(4.64)
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肖庆业 陈建成(4.69)
论全口径政府预算范围的合理构建徐旭川 罗 旭(4.74)
中韩装备制造业贸易特征分析 胡小娟 唐天雷(4.78)
政府公信力视角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陈卫东 幸高龙(5.53)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评价标准及内涵陈红艳 王秋石(5.57)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转换与启示黄若奕 黄家豪 胡晓鹏(5.62)
饲料价格及生猪价格对生猪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丁 雄(5.67)
信息化视角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途径——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张琰飞 朱海英(5.72)
江西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陈雁云 刘 晔(5.77)
江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研究朱清贞 甘敬义(5.82)
电力工业减排潜力与机制研究——以四川为例 王艳红 罗 洎(5.87)
我国主要城市大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关联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张宇青 易中懿 周应恒(6.56)
城镇居民个体特征对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改革的影响——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万丽娟 兰玉娇 尹希果(6.6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90村的调查数据 杨金龙(6.67)
中国国家创新动力不足的体制机制探究胡泽俊 王 军(6.72)
江西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 吴 群(6.77)
基于DEA方法的原中央苏区(赣南)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章莳安(6.81)
世界大国农业发展模式及我国的借鉴赵海燕 何忠伟(6.87)
平衡区域发展:产业西移还是人口东迁 杨国才(7.38)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度测评及比较毛智勇 李志萌 杨志诚(7.45)
地区科技水平:一个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影响因素肖梓光 张 东(7.51)
金融包容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肖 翔(7.56)
信任与家庭股票资产配置——基于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董俊华 席秉璐 吴卫星(7.60)
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陈义平 殷功利(7.66)
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机制变迁章立东(7.70)
以改善民生为基调的江西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杨 伊 温 涛(7.74)
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机制探索——以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梅国平 甘敬义 朱四荣(8.63)
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关系的实证分析万伟伟 乌 画(8.68)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西为例 王博宇 谢奉军 黄新建(8.72)
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来自不同时期的省级证据 陈玉兰(8.77)
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及成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刘中艳(8.81)
提高金融集团监管有效性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付 强(8.86)
网络环境下的税收征管制度改革 阳东辉(8.90)
农村公共空间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回顾与展望庞 娟(9.35)
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分析——基于环境污染视角 潘 丹 孔凡斌(9.43)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问题研究敬志红 陈秋红(9.48)
政策性银行绩效评价研究——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孙建星 何广文(9.52)
公共精神培育: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投融资的有效路径胡文骏(9.56)
流动的中国人口与空间集聚——兼论主体功能区的代际伦理 姚从容(10.40)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产业集群转型发展——以中部地区为例 彭迪云 温舒甜(10.48)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刘小铁(10.54)
对我国光伏产业政策的反思及完善建议吴志军 汪 洋(10.59)
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 陈 熹(10.63)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思路与制度设计杨飞虎(11.35)
城市群产业融合研究——以闽南金三角地区为例李 桢 刘名远(11.39)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比较与选择 高 玫(11.44)
生态文明视野下主导产业成长机制构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吴寒冰 张学玲 王恕立(11.49)
中部地区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研究沈海晖 李 民(11.54)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以欧盟对我国食品通报为视角 毛丽君(11.58)
“金融二元主义”框架下民间金融的风险解构李世财(11.62)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2县市数据蒋金法 李杰玲(12.40)
对我国推广农业气候指数保险的思考 李秀香(12.46)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衍生品开发与发展 巫文勇(12.51)
美国转基因食品自愿咨询程序初论——基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政策的分析刘旭霞 刘 钰(12.55)
高排放工业的低碳转型模式构建——以南昌为例 黄 蕾 谢奉军 杨程丽(12.61)
制造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中部地区相关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李宏彪 闫 娅 丁宝根(12.66)
国际铁矿石价格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张良成(12.71)
金融创新竞争力研究 王文乐(12.7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金融创新水平评价——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4县(市)为例章莳安(12.80)
【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场域解读——以国产动画片为例 冯宪光 周才庶(1.76)
精神分析与艺术作品的核心魅力邹志刚 曲德煊(1.81)
寻找超越性与普及性的现实联结——葛兰西论先锋文艺与大众文化 周兴杰(1.85)
作为“反方案”的反乌托邦文学 黎新华(1.89)
文学重构历史与后现代批评——评唐·德里罗的《天秤星座》 范小玫(1.94)
塞内加的生态文学伦理思想研究江 山 胡爱国(1.99)
全球化时代的艺术生产与审美认同 尹庆红(2.67)
从语象到图像——论文学图像化的审美逻辑 陆 涛(2.73)
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创伤的美学审视齐 欣 林意新(2.79)
形式美学的道德旨归:麦克尤恩《家庭制造》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尚必武(2.84)
新世纪国内学者早期英国文学研究述评 郝田虎(2.89)
越文化视阈下的乡土言说——许钦文师承鲁迅的乡土小说独创性意义鲁雪莉(2.94)
宋代江西文学家结构分析 夏汉宁 刘双琴(3.84)
宋代江西文学家族的构成及其分析 黎 清(3.89)
杨万里《江西道院集》中的地理纪行诗 陈小芒(3.94)
论欧阳修与王安石文学观之异同许晓云 谢珊珊(3.99)
论司马光独乐园诗文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宁群娣(3.104)
荒岛小说中海岛生态悲剧的警示 邹秀荣(3.109)
从《宋诗选注》不选《正气歌》看钱钟书的“审美批评”刘世南 李逃生(4.83)
陶渊明田园诗的生态神韵 李 田 吴勤喜(4.87)
近代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问题探讨——兼论上海沦陷区文学主体创作 翟兴娥(4.91)
菊与真——《红楼梦》37至41回的背后旨意安 宁 袁广涛(4.97)
论自然主义文学的美国嬗变 胡 桢 徐玉莲(4.102)
查尔斯·伯恩斯坦诗学简论 罗良功(5.93)
美国华裔文学中“东方主义”的消解 张 军(5.99)
艾尔格伦城市书写中的二元建构——以《长夜漫漫》、《金臂人》为中心王 琳(5.104)
美狄亚复仇与女性主体地位复归之路 李景琦(5.108)
莎士比亚戏剧幻觉的独特性 罗成雁(5.112)
诗杂仙心:魏晋道教审美趣味与文人游仙诗张 梅 潘显一(5.117)
大众杂志参与建构的中国比较文学——《新青年》杂志与比较文学 覃 岚(5.122)
《周礼》“六诗”述略 徐丽鹃 陶水平(6.91)
论中唐士伎同悲诗 文艳蓉(6.96)
刘禹锡咏史诗生成因素探析 王丽芳(6.101)
宋元之际的理学诗风及其反拨 史 伟(6.105)
时空视阈下的历代咏庐陵诗作简论 顾宝林(6.110)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月泉吟社研究 邹 艳(6.115)
名山文化与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以庐山诗歌为对象 查清华(7.79)
中国古代文论之于当代文学创作:缺席与入场高宏洲(7.85)
电子媒介文学文本的多媒介性研究 杨 拓(7.90)
试论鲁迅形象的接受 尹奇岭(7.95)
余华小说中的非线性故事结构探析 李景林(7.100)
论陌生化文本的审美张力——以张爱玲的创作为例 欧阳静(7.104)
顾城诗歌的意象之域与“谣曲”风味 江美玲(7.107)
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韩剧《清潭洞爱丽丝》为例周 怡(7.112)
新中国60年女性主义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王丽亚(8.9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工具论、集体性、公式化——以“白蛇传”改写为中心 李 斌(8.101)
论南宋前中期的词坛风尚及尊体进程 陈丽丽(8.105)
论王禹偁的七律诗风及诗学史意义张立荣 张 丽(8.109)
西汉娱乐之风昌炽的时代动因 王渭清 乔 瀛(8.114)
元代色目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失语现象 秦 琰(8.119)
“红色经典”主流价值与当下文艺创作研究——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为例马玉玲 黄解明 彭海宝(9.61)
从话语批评到文化批评——“边缘话语与社会”研究 丁建新(9.71)
陌生化:语义悖论与历史转义 杜智芳(9.76)
梁启超“新文体”与20世纪初文界剧变 胡全章(9.81)
明代唐诗选本中的李、杜之争 岳 进(9.86)
清初史诗观念与身份认同 郑 伟(10.68)
李白诗歌在宋代的接受 张淑华(10.74)
《李峤百咏》的启蒙思想与诗学价值赵 燕 栗洪武(10.79)
论荀子与儒家文质观的情感转向 刘延福(10.84)
当代土家族文学的人类学关照——以孙健忠、叶梅作品为中心的考察陈心林(10.89)
“否定”的语言和形式——从后现代主义文学反观阿多诺的文学思想曹 敏(10.95)
当代文学经典化建构的三个维度及反思肖 肖(10.100)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美国文学 高 奋(11.66)
资本主义生产与艺术相敌对——从艺术终结的视阈透视马克思的美学张 冰(11.73)
“非虚构”写作:个体经验与公共经验的困窘林秀琴(11.78)
新儒学背景下元代艺术精神的形成与拓展杨 群 刘松来(11.84)
王维的多元人格及成因 余冬林 谭云华(11.89)
当下电影批评有效性问题的生成及其应对李云凤 赖大仁(11.93)
陶渊明式归隐移民题材影视剧的美学哲思陈响园 程 胡(12.86)
解构与建构:对《金瓶梅》文化的再解读 陈灿芬(12.91)
金元时期唐、宋诗接受思潮探赜——以若干诗歌选本为核心 胡正伟(12.96)
论清代诗学思想的建构——以清代四大诗学流派为主要考察对象梁结玲(12.101)
原型批评视角下文学作品中“河流”的救赎意义——以《约檀河之水》、《施洗的河》、《阿难》为例孙胜杰(12.106)
多元叙事模式下的莫言长篇小说研究 张 丽(12.111)
追索与反思:本土化视野下的叙事学研究——以傅修延叙事学研究为中心陈保菊 王 瑛(12.116)
【历史研究】
政府、商会、同业公会关系研究——以1906—1937年江西南昌为例张芳霖 李大鹏(1.103)
晋绥边区营业税征缴引发社会问题的化解石攀峰(1.109)
浒湾雕版印书业盛衰原因新探 程 明(1.114)
15—18世纪景德镇陶瓷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詹 嘉(1.118)
20世纪20年代中德贸易关系的重构及其动因杨 捷(1.124)
论意大利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互动张震旦 尹建龙(1.128)
唐五代州县内部监察机制研究 杜文玉(2.99)
唐代泽潞镇建置及扩建考 陈 翔(2.109)
中国长城起源探析 黄永美 徐卫民(2.117)
清代赣关的设置及管理制度 廖声丰 余庆东(2.121)
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与张国焘的功过评说——纪念川陕苏区创建80周年 余伯流(3.113)
论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史 邱小云(3.120)
论中央苏区的妇女政治动员 胡军华 唐莲英(3.124)
我国实施“以工哺农”政策的内在逻辑毛志勇 高军峰(3.129)
民众在1938年英日关于中国海关问题交涉中的影响胡雪涛(3.134)
文化治理与社会重建:基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框钟起万 邬家峰(4.107)
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贡献万建强 许 静(4.112)
网巾与明代社会变迁 牛 犁 崔荣荣 高卫东(4.117)
传统社会中家族对道教发展之影响——以闵氏及诸家族与江南龙门派为例赖 全 王芳妮(4.123)
“会”与近代小农资产运作——以徽州文书为中心 黄志繁(5.126)
阵痛·觉醒·变革:清末民初桐城教育现代转型崔 磊 姚伟钧(5.131)
山志编纂与古代庐山旅游活动 龚志强(5.136)
北宋八大王赵元俨生平新探 仝相卿(5.140)
战国民间的巫觋术士群体 邵 鸿 耿雪敏(6.120)
春秋晋国霸业探因 余全介(6.127)
汉武帝“乃立乐府”考 李绍文(6.132)
萧常及其《续后汉书》初探 曹鹏程(6.136)
启蒙话语视域下的中国近代教育制度考量王倩雅(6.141)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述论与启示王永恒(6.147)
略论晚明的人文主义与社会转型 商 传(7.117)
论明成化“妖言例”——兼论成化时期的国家控制力汪红亮 陈刚俊(7.128)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教育根源探析杨 芳 卢少鹏(7.133)
近代早期英国平民服装的改善与工业革命的孕育谭赛花(7.139)
我国历史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尚莲霞(7.144)
新中国社会稳定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钟 宁 赵连章(8.125)
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联系: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黄 琨(8.132)
也谈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联系章爱凤 陈洪模(8.13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路卫生保健事业探析黄华平(8.142)
民国晚期印花税的赋税特征蜕变及其启示——以1946—1949年江西地方法院的印花税诉讼案件为基础 戴丽华 匡小平(8.147)
北宋中期由过度消费引发的通货膨胀俞兆鹏 俞 晖(9.92)
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受战争荼毒的宋代女性程 郁 文 丹(9.107)
两宋刑部尚书人员结构考述——以判刑部、刑部尚书为中心 贾灿灿(9.113)
利玛窦的中西文化交流之理念和价值曾 峥 孙宇锋(9.119)
“冷战”末期美国大众文化在中国的扩张刘 琴 肖华锋(9.124)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及启示张友南 罗庆宏(10.105)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文物的保护——以浙江为个案的考察 钱文艳(10.110)
言官与明嘉靖朝政治 胡长春(10.116)
清帝南巡与“江南三阁” 何 峰(10.123)
李鸿章“和戎”外交与甲午之败 王双印(10.128)
美国建国初期两党在交通建设上的态度及影响吕 畅(10.135)
宋朝海商与中日关系 陈国灿(11.98)
从汪楫奉使琉球看清初中琉关系 李圣华(11.105)
中国疆域底定视域下的西洋火器之海上传入及使用于逢春(11.111)
海防地理视域下的明代福建水寨内迁王日根 黄友泉(11.118)
日用类书的出版与晚明商业社会的呈现张献忠(12.120)
古代君主自谦词流变考证——以诏令为考察对象 徐 红(12.128)
抗战时期粮食伪造文书案与粮食安全徐德莉(12.133)
中央苏区时期的交通建设 黄惠运(12.138)
【法学研究】
法治的人文精神论析 杨金颖(1.132)
对“见死不救”事件的道德和法律追问 周安平(1.13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分析——以广东的实践为基础 黄俊辉(1.142)
特殊动产所有权变动的公示方法探析——兼评我国《物权法》第24条 陈益青(1.147)
提单法律性质诸论评议 陈 芳(1.152)
社会管理法律机制及其完善 关保英(2.126)
论社会救助法的价值功能及其制度构建林 嘉 陈文涛(2.135)
社会救助权的可诉性及其证成 冯彦君 张凌竹(2.142)
转型期弱势群体犯罪的刑法适用与民意 徐光华(2.147)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思考 黄亚宇(2.153)
欧洲产品责任的立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胡 荻(2.158)
从清代坟山风水争讼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之殊相魏顺光(3.139)
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人力资本与离婚损害赔偿余延满 梁小平(3.148)
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解构与重塑 吴 琦(3.156)
从实证角度解析“习惯法”概念 邓峥波(3.160)
网络侵犯版权归责原则的发展 王 斌(3.164)
税收犯罪刑事立法的宏观透视——对我国刑法修正案的释读张书琴 赵羚男(3.168)
欧美金融立法新价值取向研究——以金融衍生品与金融包容为例 霍昱廷(3.173)
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动力与路径 王耀海(4.128)
“应当”和“可以”的另一种法哲学解读——兼论对现代法学的启示 张纬武(4.133)
股东资格认定证据的证明力研究 唐 英(4.138)
我国住房租赁法立法宗旨的选择——美、德两国立法例的启示 周 磘(4.143)
网络虚拟财产刑法规制的理性思考李长兵 彭志刚(4.148)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宽严相济政策诠释 何显兵(4.155)
案卷电子化与我国司法的变迁——以法院审判管理为视角 贺小军(4.160)
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刑法调控 张 勇(5.145)
辩护权和监督权的调整对刑事审判程序的影响——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叶 扬 褚 宁(5.151)
试析“孤儿作品”的保护与利用 彭双五(5.156)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及其制度构建 张 璐(5.161)
论近代中国股份公司制银行的法律规制 李 婧(5.167)
国际协议在内地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适用陈 虹(5.171)
国际货物贸易中价格待定合同的效力认定刘长霞 秦岭南(5.176)
论法偿货币——兼论电子货币非法律意义上的货币徐冬根(6.152)
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角色定位:争议与实践叶文庆(6.158)
刍议入罪慎行与严密法网二律背反之化解蔡 军(6.164)
刑法解释迷局在司法思维层面的探讨 毛玲玲(6.170)
论我国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完善——美、日、德三国制度比较及启示 倪 静(6.175)
体系化视角解读劳动法律关系 李德进(6.180)
司法裁判的考量因素——以民意的可接受性为视角 陈怀峰(7.148)
论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完善路径 吴兴国(7.155)
行政立法评估制度论析 李瑰华 姬亚平(7.160)
我国自由刑执行改革的系统论研究张德军 赵 森(7.165)
论我国民间合会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 廖天虎(7.170)
农村集体土地与小产权房问题研究 高亚军(7.176)
职业教育财政投资法律救济研究 刘建发(7.182)
公共财政信息公开的法理分析与制度完善豆星星(8.152)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制度的法律思考 黎晓武(8.159)
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义务及法治保障 冉富强(8.165)
死刑限制之立法对策 王水明(8.170)
“街角青年”非刑罚处罚的司法保护 肖中华(8.175)
论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立监督机制——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为切入点何志强 陆 静(8.180)
知识产权法引入惩罚性赔偿研究 朱启莉(8.184)
法国民事诉讼法律发达史及其理论意义徐 昕(9.131)
隐性知识视角下我国法官制度的改革 胡学军(9.137)
台湾地区小额诉讼程序及启示 汪 静(9.143)
多元慈善合作及其法律规制 马金芳(9.148)
商业性农业原保险人的法理界定 舒伟斌(9.154)
我国实质课税原则的立法建议 姜 美 何长松(9.159)
论刑事推定在犯罪所得没收中的适用——兼议我国犯罪所得没收制度的完善王君祥(9.165)
论WTO争端解决中食品安全国际软法适用的分歧及其消解 曾文革 林 婧(10.140)
食品危险的刑法规制及其改进 刘媛媛(10.151)
论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性治理张志勋 叶 萍(10.157)
我国金融犯罪调查模式本土化问题 彭志刚(10.162)
从法官和律师的冲突与合作视角看法庭秩序的失范与规范 贺红强(10.169)
澳门与内地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之比较韩雨潇(10.175)
论公共服务视野下的公私法关系贺林波 李燕凌(11.126)
行政强制中的父爱主义及其司法控制 董伟霞(11.132)
为权利而斗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视角解读李修棋(11.137)
美英反洗钱立法共性分析及其启示 谢常红(11.143)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辨析 谢丽珍(11.148)
网络侵权行为法立法思考 李 响(11.154)
构建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兼论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颜运秋 张金波(12.145)
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理论创新与制度优势余 彦(12.15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司法实践分析阮丽娟(12.157)
我国流域水空间管理的立法完善 高明侠(12.162)
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中适格原告的认定邓冰宁(12.167)
作品署名权可转让之证成 杨 信 余德峰(12.172)
财产罪中财产损失的现代展开——兼论刑法与民法的界限冯春萍 张红昌(12.177)
论地方立法起草主体法律规制的完善肖 萍 周 娟 辛振宇(12.184)
【政治学研究】
制度创新视野下的中国模式 张泽一(1.163)
关于统战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刘新庚 傅建平 李佳晁(1.168)
中国思想库在决策过程中的运行逻辑及实现途径徐梓彦(1.173)
中国转型的创造性力量与顶层设计——基于自发秩序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唐高平(2.163)
共同富裕的内涵、价值及其紧迫性 孙武安(2.168)
政治空间转换中的仪式实践策略 王海洲(2.173)
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改革绩效评估——以河南邓州强县扩权为例邓 悦 周宇航(2.178)
政府与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合作机制研究——以上海市的实践为例 敬乂嘉(4.165)
政府治理视野下的网络社团:角色与挑战顾丽梅(4.17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正义的两个路径刘影春 舒前毅(4.176)
论气候伦理中的个人权利 陈 俊(4.180)
行政成本过度增长与制度控制 罗文剑(4.185)
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发展看世情变化李明斌(5.18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稳定执政的经验及启示冷 波(5.186)
经济转型中政府主导模式的伦理原则思考范 静(5.190)
中国廉政研究队伍与学术质量——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0-2012年)的分析 曾 明 刘 婷(6.194)
自信与创新:世界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 孙 斌 颜 玲(6.198)
危机管理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组织的互动龙献忠 蒲文芳(7.18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朱再昱 赖冬蓉 许跃峰(7.191)
论政府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新定位陈叶兰(8.189)
对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良性运行的几点思考黄杰华 李赫之(8.194)
构建中国特色公务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初探陈永华 唐长瑛 毛孜毅(8.199)
战略机遇期背景下再提党的群众路线的动因和价值汪立夏 卢忠萍 李卫东(9.170)
协商民主:理论逻辑、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冯志峰 廖清成(9.175)
农地产权正义实现的路径探讨闵桂林 饶江红(10.179)
网络反腐:缘起、问题与破解 肖扬伟(10.184)
政府的起源、本质及监管——论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曹会勇 张明勇(11.160)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代性探析 王 婷(11.164)
政府介入社区物业管理的路径选择——以和谐社区治理中政府职能“正位”为视角刘 媛(11.169)
中国财产申报执行问题对策研究 戴昌桥(11.175)
道路自信与中国梦 韦幼苏 宋艳粉(12.220)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及启示廖元新(12.225)
我国公共生活的嬗变——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的论述为视角熊 涛 陈付龙(12.230)
【社会学研究】
包容性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方 堃 冷向明(1.177)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非制度障碍与制度性矫治王爱华(1.182)
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银才 付建华(1.186)
减灾救灾的社会参与机制重建 肖 超(2.183)
对网络舆论场及其研究的分析 聂德民(2.188)
家庭暴力与社会工作介入:本土化的问题向度及干预策略 潘泽泉 杨又天(2.193)
网络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张天清(3.179)
社会稳定与社会控制的科学化 魏 磊(3.185)
我国灾害救援社会工作研究的现状及反思柴定红 周 琴(3.190)
农村养老保障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香允(3.196)
公共政策议程研究的成果、限度与发展走向陈宝胜 刘 伟(4.190)
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的维度分析及路径框架徐顽强 蔡永强 陈 涛(4.196)
全球气候问题解决的应然之道 蔡 果 华启和(4.201)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研究刘 斌 李丽清(4.206)
乡村非正式组织与新型权力文化网络建构傅 琼 曹国庆 孙可敬(5.194)
流动人口犯罪的综合性预防 游小华(5.199)
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梅 亦 龙立荣(6.203)
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农民工组织化问题研究杨 舸(6.208)
社会组织及其管理制度改革探析 周 健(6.213)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清晰化配置与实现——基于农村土地功能变迁视角 彭新万(6.219)
失地农民市民化满意度分析 王慧博(7.196)
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赖丽华(7.204)
我国农民工组织力缺失的原因探讨邓大松 吴 菲(7.210)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张惠华 官欣荣(7.214)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社会管理的协同治理 刘卫平(7.218)
“后乡土”时代人际关系理性化与农民合作的困境与出路 赵泉民 井世洁(8.203)
农民工城市融合:概念厘定与理论阐释韩俊强 孟颖颖(8.209)
制度成本理论视角下的“低成本城镇化”探析李建斌 李 寒(8.214)
弱势群体怨恨及媒介疏导策略研究 袁爱清(8.218)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社会矛盾防控米正华(9.180)
村庄社区化管理与村民民主参与 吴爱萍(9.185)
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体系的构建钱 芳 陈东有 周小刚(9.189)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吴新慧 黄兆信(10.189)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李红浪(10.194)
新型内生城镇化进程中的保障房建设与城中村改造华 伟 贺小林(10.198)
民间信仰的功能——基于湖北某地的实证考察 阙祥才(10.204)
在法治中国理念引领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纠纷的解决为中心 程关松(11.180)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公众参与 程 昆(11.185)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基于某管教所的调查江雯斐 汪荣有(11.189)
青少年的理想与网络人格中的精神飘离及救治王 凡 徐建军(11.193)
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周琢虹(11.197)
基于游客分类的宗教旅游产品体系构建陈志军(11.201)
包容性治理:生态公共治理变革新向度林 琼(12.190)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探析 蒋牧宸(12.194)
和谐理念下的城市发展: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视角李晓琼 余熙文(12.198)
【管理学研究】
多学科视角下的信任及信任机制研究洪名勇 钱 龙(1.190)
论组织学习和职工绩效之关系 彭明明 刘汉民(1.195)
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机理分析——基于资源竞争优势观 陈 建 章华强(1.201)
企业间关系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林 明 任 浩(1.205)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探析刘 骏 李 庆(1.209)
企业新技术引进与扩散行为决策分析肖灵机 黄亲国(2.198)
对追随力理论中若干观点的思考曹元坤 许 晟(2.203)
“与民同乐”理念与提高企业效率 孟军本(2.207)
欠发达地区区域品牌培育问题研究 黄万林(2.211)
基于价值链协同的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以服装企业为例 喻 汇(2.215)
基于信息平台的低碳直线—矩阵组织结构研究任竞斐 任佩瑜(3.201)
特色农产品企业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杨海龙 唐小飞 邓 琪(3.205)
我国三网融合的格局与政策取向陈富良 王 林(4.210)
物联网技术下农业供应链的构建 陈秉恒(4.214)
研发人员工作生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饶惠霞(4.218)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径——刍议商业银行主导整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朱孟楠 邓文轩(4.222)
企业慈善伦理责任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邓丽明 李小红(5.204)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组织协同肖建华 乌东峰(5.209)
文化差异视角下商务谈判合作机制研究 程骏骏(6.224)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内企业竞合关系分析——基于生态位理论 程玉桂(6.229)
企业碳会计核算内容论析 杨 博(8.223)
税收评定制度:构建现代税收管理新模式陈 沁(8.227)
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刘芳莹(8.231)
产业转移中的政府学习及学习效应 杨公齐(8.235)
基于SNM理论的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罗嘉文 张光宇(8.241)
员工工作态度、情绪劳动与顾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占小军(9.193)
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分析系统的构建——以南昌市为例郝建平 吴 松 周美芳(9.198)
区域经济内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与政府行为研究寻晶晶(9.202)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实证检验况学文(10.210)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稳定性研究——以我国路桥产业为例 李书学(10.215)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宋思嘉 何 筠(10.219)
产业集群条件下区域品牌的发展演变——以混沌理论为视角谌飞龙 程月明 周泽宇(10.223)
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及对策熊国保 姜 曼(12.202)
学校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研究何明辉 王 晶(12.206)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夏 昱(12.210)
江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指标设计及应用毕正华 李 卫(12.215)
【教育学研究】
公共精神培育:高校德育的应有向度徐锋华 赵 飞(1.214)
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评价——基于2007—201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李 瑛 孙 涛(1.218)
生命力建设视野下大学治理结构的滞后与重塑余科豪 程样国(1.222)
基于柔性管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韩 嫣(1.226)
学业发展公平:基础教育实践的理想样态朱晓颖(1.230)
论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回归及创新机制改进张 渝(2.2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汪春翔 王 员(3.233)
教育公平视角下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洪 熊 曾菊新(3.238)
教师行为的“麦当劳化”及其批判 赵 联(3.243)
论教师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廖圣河(3.248)
发达地区农民职业教育路径建构——基于江苏省与日本的实证比照李 红 何红中(4.226)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对策齐 宁 赵梦圆(4.231)
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施永川(5.214)
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的挑战及应对——以QQ群信息传播为例 王兴国(5.218)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约束分析模型构建 陈 岩(7.223)
论精神性与精神性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反思 吴 旻 郭斯萍(7.227)
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的构建 范雯芩(9.239)
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建议许 莉 唐天伟(9.244)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践反思与路径选择李玉保 谢丽惠(10.244)
跨文化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开展途径及原则高雅丽(10.249)
“9·11”事件后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马文琴(10.253)
国家助学金制度绩效调查分析陈绵水 付剑茹 施文艺(11.232)
大学生专业满意的内涵及测量 李淑芬(11.237)
中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启示——来自中部三省的数据刘庆宝 臧凯波 吴海涛(11.244)
虚拟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程 艳 赵沙鸥 苗永春(11.248)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分析蔡菲菲 平 莉(12.235)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李枝秀(12.238)
新时期音乐师范生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李素萍 张 翔(12.241)
【文化研究】
文化自觉与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以浙江温州为例 任映红(1.234)
文化自觉与红色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李 霞(1.239)
论保护和开发非主流语言文化——方言影视作品热引发的思考 付欣晴(1.244)
注意力制度化与文化经济发展周期 何振科(1.248)
佛陀造像缘起探析 徐 晶(1.253)
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保护 江灶发(2.241)
试论陶艺符号学体系的构建 肖 绚 陈致敏(2.245)
论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拓展与创新胡 辛 何 静(2.250)
晚明金石碑刻书学意识的形成——从倪元璐书风之转变说开去吕金光 樊 琪(3.211)
我国公众参与文保行为选择机制研究 张国超(3.217)
略论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之差异 黄洁茹(3.221)
中国社区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建构策略黄 凰 贺鸣明(3.224)
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移情 单 敏(3.229)
新国学:中华文化的时代表达 何志鹏(4.23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大学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实践路径 魏晓燕(4.242)
新记《大公报》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及其启示张 显(4.246)
音乐人类学视阈下的南丰傩乐文化研究石 磊 黄玉英 刘 云(4.250)
客家古村宗祠的建筑特色探析——以江西瑞金为例 罗 天(4.253)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战略构建 李建军(6.233)
乡村旅游的文化转向——以江西为例 谢 珈(6.240)
泛欧电视频道对中国文化产业海外发展的启示桑莱丝(6.243)
论苗族古歌的道德映象与传承策略 周 亮(6.247)
近代新加坡华人社会生活变迁——以1887—1932年《叻报》广告内容为中心胡亚丽(6.251)
2012年中国文化研究的进展与探索李昕揆 张清民(7.231)
从中古石刻文献看大型辞书训释之不足——以涉佛词语为例 谢国剑(7.239)
现代性与自反性现代性的双重奏:对麦当劳现象的一种解读 肖文明(7.244)
数字禁忌的文化内涵 陶 芸(7.249)
我国传统音乐传承制度刍议 董海燕 程 灏(7.253)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流行音乐的价值叙事——以阿多诺的音乐美学为参照贺晓蓉 陈德志(8.246)
江西傩戏汉族族群文化的表征 曾 澜(8.251)
中国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万吉琼(10.228)
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何其鑫 向国华 余雪源(10.235)
网络谣言的负效应与社会正能量应对 郑晓燕(10.240)
中国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王伟杰(11.206)
造物之美:中国传统生态美学观照下的艺术设计俞大丽 罗 燕(11.212)
论当代美术商品的艺术性——从行画说起 郭和平(11.216)
大学品牌的文化内涵及网络传播 曹 辉(11.221)
文化多元视阈下群体文化构建刍议——以高校教师党员群体为例魏志玲 王燕丽(11.225)
赣傩文化传承与体育健身关系论析苏 华 张 岩(11.229)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青阳腔艺术传承与创新张丽芬 代 君(12.244)
当代汉语的新方言词研究 何干俊(12.249)
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的网络语言研究 周慧霞(12.253)
【文化·语言研究】
个体性至上:先秦道家文化观的一种释读王敏光(5.222)
现代西方价值观传播视角下的文明冲突分析杨梓涵(5.227)
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 黄纪针(5.231)
艺术空间中的时尚文化探析 刘明哲(5.235)
植树造林的文化内涵及其启示 甘义进(5.239)
从赵孟頫到董其昌:古典绘画规范的量变与质变曹院生(5.244)
认知隐喻在现代汉语方位后缀语法化过程中的层级作用 张海媚(5.249)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汉语谚语的认知阐释查清兰(9.206)
严复译著的中西互释 李 涛(9.211)
斯宾塞与赫胥黎之间:《天演论》中的严复李 萍(9.216)
话语角色与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使用 陈丽霞(9.221)
语言视角下的赣湘文化关系 卢继芳 罗昕如(9.225)
文化软实力视阈下中外文化交流思考——以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为例 李 涛(9.230)
消费社会语境下视觉文化的体验与超越张 为(9.235)
【叙事学研究】
听觉叙事初探 傅修延(2.220)
设计叙事:从自发、自觉到自主 张学东(2.232)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胡亚敏 闵建平(6.184)
论文本中叙事空白的填充 涂年根(6.190)
【名家大讲堂】
社区管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在香港城市大学的演讲 汪玉奇(5.253)
【海外传真】
剧照漫画小说:不只是照片构成的连环画[比利时]简·贝特恩斯文 叶 冬译(3.253)
超大系统论:基于制度设计与解释的中间概念的论点剖析 菊池纯一文 杨林凯译(9.249)
从民族和民族性到文化认同——欧洲民族学核心概念的转变[德]白瑞斯文 吴基诚 马倩霞译(11.252)
【书 评】
怎样认清儒学——评介刘绪贻《中国的儒学统治》高 放(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