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的演化:从稀缺经济学到丰饶经济学

2013-02-18袁振辉袁轶群

关键词:经济学境界财富

袁振辉, 袁轶群

(1.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2.无锡市山禾集团办公室,江苏 无锡214122)

在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中,经济学曾经被认为是数学化程度最高、最接近于自然科学的显学。随着它对其他社会科学的渗透和对社会现实生活话语权的提升,又被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但是,从世纪之交以来,对连续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令人忧虑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经济学似乎又失去了它的解释力量和应对之策。新古典经济学无视自己的理论匮乏和其他科学向经济学的有益渗透,成为“皇帝的新衣”。本文试图在复杂性科学和自组织理论的平台上,通过对资本与财富的复杂性网络分析,探讨经济学从稀缺经济学到丰饶经济学的演化历程和未来走向。

一、经济学与人生境界

一百多年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阿弗里德·马歇尔指出,经济学一方面是“一种研究财富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它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个部分”。[1]1在欧洲,经济学最早以家庭财产管理为对象,到中世纪末,经济学逐步扩大到以个别部门为重点研究对象,产生了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等经济学说。直到18世纪,才由亚当·斯密等人把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扩大为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研究。随着边际革命的到来,西方经济学开始偏离古典学派重视人的价值的研究方向,新古典经济学逐渐成为解决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的学问。人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简化为生产要素、价格要素,追求财富增长、实现效用最大化成为经济学的对象与目标。然而,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不仅仅是价格要素与生产要素,人类的生存境界也不只是一种功利境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学研究开始重新注重于人的因素,“在绕了‘经济学地球’一圈之后,新经济学重新回到了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人本身”[2]355。

所谓人生境界,是指人们对于存在世界的认识与觉悟状态,它对于人的行为及其人性的判断具有直接的影响。境界表明的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意义联系,它建立于人们对存在世界的不同的“觉解”之上,因而自有高下的差异。“境界”与“存在”的关系是互动的;一方面境界依存于存在;另一方面,境界也会给存在的世界以新的发展和动力。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把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3]34所谓自然境界,是指人类尚处在一种自在而不自为、“由之而不自知”的意识阶段。在功利境界中,人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关心的是对于自我之利的追逐。而道德境界则是一种把利己和利人、个人快乐和最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的人生境界。天地境界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人不仅是“自我”的,也是社会的一员;人不仅是社会的,而且还是宇宙的一员。人类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便超越了人己、内外、物我的区别,天人合而为一,最终使人道与天道走向统一。

人生境界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人生境界的多层次性;二是多层次境界的融合性与辩证统一性;三是人类总体境界状况的逐渐进步性。人本主义经济学的“人生境界融论”认为,首先,人生境界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系统。古代社会的人类虽然在总体上处于自然境界的意识状态,但他们也并不是对功利境界及至更高的人生境界毫无察觉与追求的。像老子、孔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就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与境界。同样,现代社会中的人类主要处于功利境界状态,但一方面仍在相当程度上受自然境界的约束(宇宙对于人类永远存在着不可“觉”性,即信息的不完全性),在许多行为上表现出无知与盲目;另一方面也同样存在着道德天地两种意识境界,福利经济学、社会均衡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就是存在于当今社会中的更高意识境界的一种反映。其次,四大人生境界又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这种境界差异与对立经常表现为人们生活中处理群己、天人关系的态度;另一方面,各种人生境界之间存在着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将利己、利人、利天等诸种人生境界统一起来,使之和谐化,各种现代经济病态才能获得根治,人类社会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36

不同人生境界中的经济学有着不同的视野及其核心概念和方法,而经济学的演化则表现为视野的扩展、核心概念的升华和方法的转换。

在现实经济的发展阶段上,自然境界相当于传统社会的短缺经济时期。而这一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和人类迫切面临的饥荒、赋税、劳役等短缺经济相关的问题。由于历史上人类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的状态和混沌的自我意识状态,这就导致近代以前的经济学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境界主要局限于短缺状态相联系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学成为“经邦济世”之学。由于宇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有不可“觉”的一面,因此人类的自然境界意识也难免会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更高境界的经济研究之中。

古典经济学以来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主要研究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问题,便是属于人类在功利境界中的经济学说。由于受功利境界的局限,这种经济学说还没有达到对人的经济行为作价值判断与规范分析的觉悟与境界,而只是把人抽象为一个简单的价格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它主要是在功利境界中并以人的功利境界作为人性的假设来讨论经济问题的,至于人人关系、天人关系等功利境界以外的对人类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有更加广泛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则往往在他们的视野之外。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精当与局限皆在于此。

道德境界涉及到对人的经济行为的复杂的价值判断和经济伦理问题。它不仅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是与不是”的问题,还要研究人类经济行为中的“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福利经济学、伦理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这一范围内的经济学说。

天地境界研究人类经济运行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全面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天人矛盾的尖锐,使得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也有了日益增多的关于天人关系的研究。罗马俱乐部、环境主义、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便是属于对人类存在更高境界思考的经济学问题。

综上,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人类的境界和觉悟在提高,经济学在这种境界进步中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功利境界的狭隘财富观念与狭义成本概念,是造成国民财富增长过程中自然财富大量损失、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经济学只有走出功利境界的局限,确立天人共富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才能真正有利于现实的环境、资源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得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于更高境界中的经济学将以人生成本最小化和快乐满足最大化来取代功利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之概念,从而将进一步突出经济学的人本思想。清风、明月、绿地、蓝天,这些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快乐需要的物质对象。我们要打开西方经济学的成本与财富的封闭圈,把自然之物也纳入于满足快乐需要之中,经济学的财富与成本学说都将面临一个新的突破。[4]81

二、资本:从有形资本到无形资本的转化

“资本”(capial)一词最早出现在12-13世纪的欧洲,用来表示贷款的本金,与利息相对,含有增殖之意。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的形式、内涵、特点、规律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最全面的深刻分析。他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揭示了资本的内涵。

首先,马克思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资本的自然属性即一般共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一般”是“表现出一种古老而适用于一切社会形式的最简单的抽象。”[5]42“资本一般”具有以下共性:一是资本具有增殖性;二是资本具有运动性;三是在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一切要素只有从属于资本才能被利用。即“所有社会劳动的一切生产力都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6]418。

其次,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资本的社会属性、特殊性。“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的生产关系”。[7]834这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它才变成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它才变成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了”。[7]487

综上,资本是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而存在的。前者属于物质资本,属于有形资本;后者属于社会关系,属于无形资本。两者的统一才具有资本的完整属性。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分析的资本,主要是以货币和生产资料为实体的有形的物质资本以及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社会关系。因为当时物质资本的稀缺性远大于非物质资本。随着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非物质资本的稀缺性开始显现。信息、知识、教育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因素日益显得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使传统的资本理论受到了挑战。于是,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乃至社会资本等概念应运而生。20世纪下半叶以来,舒尔茨等经济学家把人力资源看作资本的一种类型,即把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的才能、知识和技能等形式称之为人力资本。布尔迪厄则把“人力资本”包含在他的“文化资本”的内涵中。他认为文化资本有三种形态:一是身体化的形态,即体现在人们身心中的素质(人力资本);二是客观化的形态,即体现在文化物品中的东西(书籍、词典、机器等);三是制度化的形态,即体现在那些特定的制度安排上的行为规范(如教育资格认定的规定等)。科尔曼在1988年指出,社会资本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一起表现为资本的三种形态。物质资本是有形的,它存在于看得见的物质之中;人力资本是无形的,它存在于人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之中;社会资本也是无形的,它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普特南曾经花了二十年时间就社会资本对意大利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把作为社会规范的信任和作为组织形式的网络列入社会资本的概念之中。随后,世界银行在国家财富的指标中,也将网络、规范和组织列入社会资本的概念之中。[8]103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道德资本”概念。日本学者西松指出:“具备美德或者优秀的品质可以被视为道德资本,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是一种财富形式,而且还因为它们在个人身上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生产力的能力和力量,其积累和发展途经是在时间、努力和其它方面的投资,其中也包括在资金方面的投资”。[9]41事实上,道德的经济价值是毋容置疑的。在宏观层面,道德能够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韦伯认为,新教的入世禁欲主义观念产生了一种合理化的经济伦理即“资本主义精神”,促进了理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福山通过对社会信任度的实证分析,阐述了“信任”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与效果。一个社会信任度的高低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道德作为一种“隐形的制度”(康芒斯)是不可或缺的资本性资源。这种资本的存在及其运行,可以通过减少交易费用、保障正式制度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的作用。在中观层面,道德能够通过投入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带来利润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企业通过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观念和诚实守信的经营方式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回报。在微观层面,道德能够通过对经济主体品质、素养和境界的提升而成为一切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道德资本的实现要求资本的道德化:即道德渗透到资本的形成、使用和增殖的全过程中,从而使资本被赋予道德属性而成为“道德资本”。因为“资本逻辑”必然造成资本使用和增殖中的人性关怀缺失、人际关系淡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也成为资本无法逃脱之“罪”。而要实现道德资本即“资本”的道德化,首先,以劳动力使用的人性关怀实现人力资本的道德化。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穷困的生活和低贱的地位,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批判的重要依据。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本与一般物质资本之间的区别,即劳动力所有者是“人”而不是“物”。其次,以生产要素使用的生态取向实现物质资本的道德化。如果企业将自然资源作为资本获取利润是基于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更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资本就是“恶”。最后,以企业利润获取的价值伦理责任实现资本增殖的道德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以慈善捐赠为代表的自行决定责任构成且责任度递减。构建并践行经济责任与伦理责任内在统一、相互交融的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资本增殖道德化的有效路径。[10]

综上,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使资本概念摆脱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成为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资本的概念和理论成为一个网络系统,而作为其构成要素的物质、人力、文化等自身也是一个网络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动态的复杂关系,而不是一种线性的因果的简单关系。任何一种资本的具体形式只有放到资本网络的复杂性平台上,才能得以准确地理解和完整地把握。如果说,具体的关系网络以及所由承接的制度规范,可以成为人的资本或资产;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可以成为我们的资本或资产。古典的资本概念是货币、金钱等等,但在“资本”的概念延伸后,个人知识技能等等也可以成为可计算及交换的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可以是个人的财产,而社会资本为相关个人所共同拥有,但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占社会资本。而且,个人所拥有的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也只有通过社会资本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利润或效益。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必须超越长期以来整体主义的结构分析和个体主义的理性选择在方法论上的对立与局限,而在结构与主体能动性相互缠绕的复杂性平台上升华为网络分析的方法论。

三、财富:从物质财富到能力财富的生成

在人类历史上,土地财富观和货币财富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财富观。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石是劳动价值论,即把劳动或劳动能力理解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的《资本论》考察了财富的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使用价值形态的物质财富;交换价值形态的货币财富和生成形态的能力财富。劳动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具有本源意义;交换可以实现财富的价值,具有实现意义;而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是最大的社会财富,是财富的真正基础和活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的财富观是一种人本财富观或能力财富观。[11]

在经济学上,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却不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只有自然界和劳动一起才是财富的共同源泉。但是,“劳动+土地”创造的财富又不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这就提出了财富的结构与分层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讲的财富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类学与社会学意义上的财富。它是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有意义的东西,或者叫对人类生活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因此,人类学意义上的财富也可以被称作广义财富,它相当于经济学上使用价值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很少重视人类学与社会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没有人去理睬阳光、空气、水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然而,随着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紧迫,人类学意义上的这种广义财富观念才逐渐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据科学家测算,地球上的森林、海洋、沼泽等资源每年无偿向人类提供总价值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财富,超过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之和。然而,在经济学上,财富与价值概念常常是与分配、可交换、产权可分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学意义上的财富并不是全都可以用于分配的,即可以进行产权界定而由个人支配的。这样,被称之为人类学意义上财富的东西,在经济学上并不全都具备财富的意义。二是经济学与分配学意义上的财富。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即必须包含人的劳动,产权易于界定,成果易于分配并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那些虽然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却是无限可自由取用、产权无法界定的物品,就不具备经济学上的财富特征。

综上,财富至少包含两种形式:一是自然财富;二是包含人类劳动的财富:国民财富。[4]201所谓自然财富是指所有自然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水土、矿藏等存在于地球内外的物质。而自然财富依其人类获取它是否需要支付成本(即加入人类劳动),可分为“无成本自由取用之物品与有成本取用物品”两类。阳光与空气是无成本自由取用物品的典型。但是,今天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环境污染的生态中,阳光与空气也由“无成本自由取用物品”变成“有成本取用物品”。可见,两者是可以转化的。所谓包含人类劳动的财富是指通过与自然的物质与能量变换,通过人力对自然资源的改造、加工而生成的符合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人类生产的各种物质产品都是人类劳动与自然资源的共同产物。而包含于人类物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的价值构成了收入分配的唯一源泉。由于受到功利境界的局限,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可供分配的国民财富即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而忽视了人类学意义的财富。事实上,人类学意义上的财富比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具有更为深广的内涵与意义。

西方经济学将生产与人生分开,使成本分析仅仅停留于生产成本这一表象,无视所有经济学成本之源的“人生成本”。而东方文化则讲生产与人生的合一。生产是为了人生,人生组成生产。于是生产成本就应包括人生成本。我们至少可以从隐性生产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人生成本等层面来超越传统经济学的显性生产成本。

现代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一般是指显性成本,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形支出,这些支出主要是由各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利息、地租、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以及科研管理费用等组成。由于这些成本是直接显示在生产过程中的,故显性成本又称会计成本。而生产的隐性成本是指难以计入显性生产成本的成本,如产品销售的风险、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等。这些人与自然打交道的“外部”成本,常常是隐蔽而难以计入的。然而,它的意义却非常大,甚至有时隐性成本比显性成本还要大,成本承担主体的确定也更复杂。

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应当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替换成本,是现在得益与放弃的其他机会的得益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机会成本概念比会计概念更重要:它考虑的不仅是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考虑你进行了这项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而放弃的那些具有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机会,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真实成本。

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了必须与自然打交道,形成生产成本外,还要与人打交道,形成人与人打交道的费用,新制度经济学把它称之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传统经济学注重对生产成本即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成本分析,而忽视交易成本即人与人打交道的成本分析。这些交易成本一般由签约成本、计量成本、监督成本、信息成本等组成。然而,交易成本比生产成本更难以计量、更容易被忽视、对现代经济运行的意义也更大。交易成本的高低则与制度安排、政府效率乃至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降低交易费用,增加人际亲和力与信任度是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生成本或生命成本是经济学中归根结底的成本,是决定所有其他成本的成本。人生成本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生命支出,体力、脑力、时间三者构成了人生成本的三个基本要素。于是,人生安排问题,即对每个人来说如何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使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以达到人生成本最小化与快乐满足最大化,便是人生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一个大问题。人有两种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类的重要标志:一是“以自然界反对自然界”,二是“以钱生钱”。[4]184以自然界反对自然界就是工具的发明,这可以概括整个人类经济的技术进步运动。以钱生钱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生息运动与其他资本盈利活动。无论是发明工具省力,还是发明货币生息,讲到底都是为了人生成本的节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看,人类随自身能力发展而来的经济进步将经历四个重要阶段的角色转换,即自然人阶段、经济人阶段、社会人阶段和自由人阶段。人的这四种角色即相当于人类所处的四种境界”[4]190。对人类已经经历和将要经历的发展阶段和人生境界的深刻认识,无论是对作为经济学核心概念的资本与财富的认识,还是对人类由争取充分就业向争取无人就业的转化趋势的认识,都是极有意义的。

能力财富的观念还得到了科学前沿发展动向的昭示。复杂性科学和自组织理论告诉我们,“技术元素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因而也是生命的产物,甚至是最初导致生命出现的物理和化学自组织的产物。与技术元素共享深层次根基的不仅有人脑,还有生物和其他自组织系统。”[12]16广义的技术元素不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以及各类思想。它包括无形的事物,例如软件、法律和哲学概念。最重要的是,它包括人类发明所具有的“繁殖”动力,这种动力促进新工具的制作和新的科技发明,鼓励不同技术进行沟通以实现自我更新。这个系统开始具备某种自主性。深入了解覆盖全球的庞大的信息网络,我们可以发现科技已经具备初级自主性的证据。网络文档的链接数量大约等于大脑神经元突触连接数。今天,信息以自组织的分形模式在全球电信系统中传播。“没有哪一次科技转变像第一次——语言的发明——那样全面地影响我们的物种世界。”[12]49因为语言使人类能够比基因更快地修改和传播知识。文字、观念和概念是社会动物(人类)创造的最复杂的事物,也是任何类型科技最简单的基础。文字使理念轻松地跨越地区和时代,广为传播,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学习速度。“第三次转型动力是科学,更确切地说,是科学方法的结构。这是能够产生更多发明的发明。科学方法不依靠随机发现、随机失误或者试错法,而是系统地研究万物,创造新理念。”[12]343就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科学还发展出了其他的进化形式。我们正在深入改造自己,以调节体内的控制旋钮,搅乱身体的原代码,包括形成大脑、产生思维的代码。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和基因疗法使我们的思维得以直接控制基因,从而终结了达尔文进化保持了40亿年的霸权。“技术元素在扩展过程中,促使首先出现的生命进化过程加速,现在开始发展进化理念本身。进化之进化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宽广的洪流——不断增加的机会、自发性、复杂性、多样性等——回答了科技将去向何方。”[12]344今天,世界经济正从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以无形资产(例如软件、设计和视听产品)为主的知识经济转型,正是向非物质稳步迈进过程中的最新动态。今天,美国出口有40%是服务(无形的),而不是制造品(原子)。我们正逐渐用无形的设计、灵活性、创新和智能化取代刚性的沉重的原子。从非常现实的意义上说,我们向以服务和理念为基础的经济迈进,是延续某种从宇宙大爆炸就开始的趋势。“物质化的宇宙从虚无到丰富的旅程可以被视为自由、选择和明显机会的扩展过程。在起点,没有选择,没有自由意志,除了虚无,还是虚无。从大爆炸开始,物质和能量的构成方式增多,最终,生命的产生为可以实现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随着想象力思维的出现,甚至于可能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几乎可以认为宇宙就像一个自我组合的选择。”[12]354

在自组织性的物质和能量实现更高层次的复杂性和可能性的过程中,思维是迄今为止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探索性最强的创造秩序的技术。一种新思想就是一种新财富。现在我们的星球拥有植物的模糊思维、动物低等思维的多种表现形式和无止境的人类思维的自觉意识。技术元素始终在组装像大脑一样的网络,规模之大已超出了人类个体的能力范围。“它们表现出100万种新思维方式,与人类自己的复杂思维一起被纳入全球性思维中,这一全球思维正在努力理解自我。”[12]335在这一全球性的、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中,我们人类应该谦卑好学。如果有一天人类具有了植物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学会了的光合作用的能力,那将是一个没有环境污染以及为了争夺能源而战争杀戮的时代,一个“能力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当然,这更是一个天人合一、共荣共富的时代。这是一个值得全人类为之奋斗的新时代。

四、丰饶经济学时代的来临

近几年来,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轰动了商界内外,因为它的影响不仅限于企业战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更有评论者认为,任何关心社会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而在笔者的视野中,《长尾理论》的一大亮点是它对“丰饶经济学”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和丰饶经济学时代来临的展望。

《长尾理论》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稀缺资源下的选择”)提出了明确的质疑:“实在难以服人”。[13]144整个西方经济学是围绕着利益权衡和权衡方法建立起来的。比如,亚当·斯密就是用时间和金钱的权衡理论开创现代经济学的。有限蛋糕的分割方法就成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明显没有考虑要素投入的丰饶性。“但我们正在迈进一个空间无限的时代。在数字产品的长尾市场中,传统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的稀缺函数——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销售成本,因为字节可以在几乎毫无成本的前提下复制和传输。经济学一定能解释这个问题吗?”[13]145丰饶性随处可见,特别是技术领域。摩尔法则就是一个经典范例。类似的丰饶法则也存在于储量、宽带和其他任何一个数字领域中。某种程度上说,就连“理念”也是丰饶的。十多年前,丰饶理念的倡导者乔治·吉尔德指出:“经济学家之所以强调稀缺性,是因为资源短缺可以衡量,到零为止。…而丰饶性既不可数,也没有明显的上限。它们象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而且它们是不可见的——此所谓‘外部性’。然而,丰饶性实际上是所有经济进步和变化的驱动力。”[13]146相比牲畜和人类挥汗如雨的时代,工业革命中的物理动力几乎是免费的。整个经济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拼命去利用这些物理动力。今天,丰饶性正在以一种我们司空见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世界,无论我们能否用一个等式来描述它。

丰饶经济学显示了同质化大批量物质产品在满足了人们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要求自由——即经济学中的多样化选择——品种多样化从不经济向经济转化。此前,大热门或者大规模生产统治了一切。如今,尽管我们仍然对大热门着迷,但它们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市场。大热门现在正与无数大大小小的细分市场开始竞争,而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多样化市场。根据流行度排序的顾客消费数据曲线,其头部意味着单一性的大规范生产,而长尾意味着差异性、多样化的小批量生产。今天的市场上二者并存,但后者代表着未来。这就是所谓的“长尾理论”。如今,长尾市场几乎无处不在。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程序,如Linux和Firefox,是编程天才的长尾;而外包产业则挖掘了劳动力的长尾;微酿啤酒可称为“酒类长尾”;个性化的T恤、鞋子和服装可称为“时尚长尾”;网络大学的发展则是“教育长尾”。“我们可以把长尾理论浓缩为简单的一句话: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和市场。在一个没有货架空间的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时代,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主流热点具有同样的经济吸引力。”[13]51

安德森认为有三种力量推动了长尾的出现:第一种力量是生产工具的普及。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个人电脑。个人电脑可以将打印、电影制作、音乐制作等置于任何人的掌控之中,它的威力意味着“生产者”的队伍已经壮大了上千倍。第二种力量就是通过普及传播工具降低消费的成本。个人电脑把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生产者或出版者,但是把每个人都变成传播者的是互联网。今天,任何人只需要在eBay上开个店,就可以接触到毫不亚于沃尔玛的广阔市场。第三种力量是连接供给与需求,将新产品介绍给消费者,推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这种作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Google的“群体智慧”搜索引擎,也可能是口头传播效应或消费者的博客。这意味着寻找非主流内容的“搜索成本”降低了。“三种力量中的每一种都代表着新兴长尾市场中一系列新的机会。生产工具的普及使生产者的队伍急剧壮大;超高效的数字经济学创造了新的市场和新的交流中心;最终,利用群体智慧联络供给与需求的能力带来了崭新的推荐和营销方式,本质上扮演了新时尚领导人的角色。”[13]56概括起来,这三种力量无一不是“人力资本”与“能力财富”在现实经济中的生动展示和未来走向。

长尾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正在由被动消费者变为主动生产者。英国民间智囊机构Demos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说:“天文学正在迅速变成两种力量共同推进的科学:一边是如火如荼、海纳百川的半专业——半业余运动,一边是远比从前要小的专业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队伍。”[13]6220世纪最伟大的天文发现之一(超新星1987A的发现)就是这样产生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劳动——也就是被迫、非自发的有偿工作,将被主观积极性取代。他希望人类能最终迎来一个极大丰富的时代,物质生产为每一个人留下了从事其他活动的剩余时间。今天,简单、廉价的软件和服务令在线出版变得轻而易举,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尝试。今天,我们是为兴趣而生产——“业余者”(amateur)这个词来自拉丁语的“爱人”(amator)一词,动词词义是“去爱”(amare)。作家丹尼尔·平克在评论“维基现象”时指出:“维基百科全书没有标榜权威二字,而是依赖于极度的分散化和自我组织。这是一种最纯粹的开放。大多数百科全书在印在纸面的那一刻便开始陈旧。然而,只须加上维基软件和某些热情的助手,你就能得到一部自我完善、近乎永生的百科全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模式创造了一种灵活、迅捷、自由的产品。”[13]68维基百科全书既有一部世界级的参考书所应该有的一切内容,也包含成千上万出人意料的新奇主题。有些文章写得象教科书一样深,谈的是量子力学这样的高深领域。还有一些条目则活似传记,讲的是漫话书的人物角色。这种“集体生产”,也就是大规模的志愿加入和业余参与,是互联网创造的一个非凡现象。我们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任何领域中的大多数生产者都是无偿贡献的业余者。“我们可以把长尾理论归结为一句话:需求曲线开始于头部的传统货币经济,终结于尾部的非货币经济。头尾之间则是两者的混合体。”[13]72我们可以把这条长尾称为“声誉经济”。因为声誉也有一种吸引力毫不亚于金钱的财富,它可以转化成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工作、头衔和各种各样诱人的商机。“从这个角度看,长尾有望变成创造力的熔炉,在这里,新理念可以在演化为商业形式之前继续融合和成长。”[13]77

综上,长尾理论的全面性在于,它不仅是关于商业的新经济学,也是关于文化的新经济学。与大规模物质生产相对的,是小领域文化。长尾的意义无非是无限的选择,无限的选择就是个性化。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与我们志趣相投的人,其中许多人我们从未谋面。博客世界可以说是新观念的最佳传播媒介。博客的主要风险在于主题的泛滥而不是主题的贫乏。既然网络内容没有什么是权威的,你完全可以独立地参考足够多的资源,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决定。这将结束正统机构高高在上、不容挑战的特权时代,开启一个海纳百川的新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探索精神,也鼓励探索精神。今天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使用工具,如何避免被纷繁的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击败。因为从根本上说,一个能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社会要优于一个只知道接受专家教诲的社会。“今天,与其说我们正在四分五裂,不如说我们正在沿着不同的维度重新组织。……在未来,我们的文化将是以兴趣纽带为基础的广而杂的平行文化。”[13]192-193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

[2]宋承先.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3]冯友兰.觉解人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日]西松.领导者的道德资本——为什么美德如此重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0]王露璐.道德与资本的冲突与整合[J].哲学研究,2011(9).

[11]韩庆林.马克思的财富观及其当代意义[J].哲学研究,2011(4).

[12][美]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13][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经济学境界财富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简明经济学
品“境界”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慎独的境界
经济学的优雅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