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简介

2013-02-18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青藏成矿沉积

刘家铎教授 男,汉族,1949年8月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硕士学位,1988年获法国里昂克洛德·贝尔纳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1月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成都地质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院长助理,成都理工学院副院长,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成都理工大学校长等职。

他是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学术带头人,四川省矿业专家,成都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

他十分重视学科建设,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潜心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绩突出。

在教书育人方面,他已培养10名博士研究生和多名硕士研究生,正在培养3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对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勘查有深入的研究,完成国家“八五”攻关项目5项、国家攀登计划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及协作项目7项,在研国家和部、省协作项目6项,为节约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含油气盆地分析、岩相古地理、石油储层地质和区域成矿学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是《沉积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实验地质》、《古地理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和《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等期刊的编委。

作为项目负责人,在“东营凹陷通61断块沙二段构造储层精细模型研究”项目中,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1.26亿元的经济效益,获1997年度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在“扬子地台西南缘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中,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域基底演化与成矿、岩浆活动、峨眉山火成岩省及其成矿效应等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主攻矿床类型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2004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中,他开展了青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首次对青藏地区20多个盆地进行了以油气地质条件为基础、以油气资源评价为中心目标的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研究。通过大量综合分析研究及评价,得到青藏地区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22.45×108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33 966.08×108m3。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羌塘盆地,其次在措勤、昌都等盆地。研究成果明确了青藏地区油气勘查开发远景,为今后在青藏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被评为2007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项目,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成岩作用、成藏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对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获得2009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他还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等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关系;在现代沉积学和海洋钻探领域,与法国多所大学和研究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论文曾4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

猜你喜欢

青藏成矿沉积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电弧沉积TiSiN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
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的研究进展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新疆伊犁成矿带成矿系列特征
青藏星夜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生命青藏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