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013-02-15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张静秋

天津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课程标准观念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张静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受教育者通过数学学习获得人类文化、形成基本素养,而空间观念正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形成,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有效工具,是一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课程标准》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四个表征出发对空间观念进行了描述,即,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它是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在空间观念方面所要达成的目标和基本的能力要求。

空间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要经历几个阶段:观察实物—建立模型—抽象出几何图形—形成表象—思考、概括。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将表象重新加工、组合,发展为想象力,通过体验对数学形象和经验进行总结与升华,最终形成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培养目标的达成,主要是借助于图形与几何这一学习领域来实现的,并且贯穿于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全过程中。从认识物体和图形到观察物体、从图形的拼组到图形的变换、从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到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知识间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我们的教学,要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基本理念和精髓、细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作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必备保障。下面我就结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部分实施建议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构建空间观念的过程不缩水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经验积累之上的,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他们空间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学生要获得这些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思考基础上,有效的学习不是传授,而是亲身体验。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更多的体验和探究空间,使其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中我努力突出几个加强:

1.加强感知,夯实空间观念的基础。

在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我通常会借助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形成感知表象。第一,看——充分观察实物模型的形状特征。第二,画——用笔把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画出来。第三,想——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物体拼摆或旋转后的样子。第四,找——到生活中去寻找学过的数学知识。经过日积月累,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逐步由具体化、形象化向抽象化、概括化进行过渡,达到即使离开了实物、模型,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

2.加强操作,明确空间观念的途径。

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直观、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如,学习圆的周长时让学生摸一摸圆的周长在哪里,它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并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用割补法、拼凑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用12根小棒亲手搭一个长方体,在搭建的过程中感知棱长的特征……学生通过摸、剪、量、拼、摆等不同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关系、深化认知、发现规律,这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辨析,建立空间观念的保障。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注重对知识本质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关联。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概念较多并错综复杂,学生极易出现混淆现象。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从概念含义、计算方法、常用单位、实际应用等方面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进行辨析。

4.加强应用,达成空间观念的目标。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标准》特别提出要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将这些数学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有利于深化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结合教学的内容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数学真好玩、数学真美丽、数学真有用”等不同角度感受数学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二、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让空间几何的学习充满智慧的灵光

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有人把数学内容比作数学课程的肌体,而把数学思想比作数学课程的灵魂,因为学时有限知识无穷,而思想方法常常是终身难忘的。学生建立、形成空间观念同样离不开数学基本思想的支撑,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善于思考,学会有效地探究新知识,才能使他们真正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让不同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应是一个筛子,将所谓“不聪明”的学生淘汰,将“聪明”的学生留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成为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在教学中为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空间,才能实现基本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任务,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不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课程标准观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维生素的新观念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