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叶圣陶(五)

2013-02-15朱永新

天津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律令朱永新叶圣陶

■朱永新

之一:父母不要逼孩子

请学生的家长们也读一读这篇调查摘要。像这样的出自内心的呼声,你们过去听见过吗?你们都希望孩子成才,这是当然的。进大学是成才的一条道路,可不是唯一的道路。再说,进了大学还得看自己肯不肯学,会不会学。从这一点来说,进不进大学一个样。不进大学,要是自己肯学,自己会学,同样可以成才。所谓成才,就咱们这个社会的标准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能进大学固然好,不进大学,通过其他种种道路,同样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高中毕业生只有一小部分能进大学,这个情况在本世纪内大概不会有多大改变。所以孩子进不了大学,千万不要责备他们,把孩子逼坏了,甚至逼死了,那就成为毕生的遗憾了。(《我呼吁》)

朱永新解读:

1981年10月31日,87岁的叶圣陶先生在听了儿子给他读的《中国青年》杂志第20期上刊载的《来自中学生的呼吁》之后,心急如焚,当晚就写下了《我呼吁》一文。他描述当时的情况,是“念的人声音越来越哽咽,我越听越气闷难受”。

于是,他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专院校、中小学领导和教职员工、新闻媒体和出版社的编辑,也推荐给有关的父母们。这里就是其中关于父母的内容。

30年过去了,叶圣陶先生的呼吁仍然像针对今天的父母们的。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仍然沉重,父母们仍然那样逼着孩子走考试的独木桥。所以,再听听叶圣陶的呼吁吧!条条大路通罗马,上大学只是孩子的一种选择,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自己问心无愧的人,成为一个内心宁静的幸福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请不要逼迫孩子。孩子内心不愿走的路,即使勉强去走,最后往往也是绝路。走上那样的路,可能会成为父母与孩子终生的遗憾。

之二:写作就是记录说话

儿童既有说话的练习,进于写作,实是自然联络的事,并不烦难。因为写作的本质是情思,本质的符号是许多声音,由本质化为符号,须遵社会的律令,差一点人家便不懂,练习语言的重要意义,实在模仿这社会的律令。律令既明,以下不过写录这些声音出来的功夫罢了。昔人往往说,古文的通不通竟难明其理;熟读书篇,一旦豁然,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缘故。这个疑问正可以说明我义。古文是古人的语言,别有一种律令;熟读古文,犹如练习说话,在模仿其律令;律令学成,写古文自然通顺了。

命题作文,人人知道不对。我以为定期作文,也很不自然。果真儿童心灵充分发展,则随时有丰妙的情思,便随时可以作文。即如阅览书籍,笔记所得,也是一种作文的练习。总之,简单干枯的生活里,一切不能着手,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泉源。(《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

朱永新解读:

我手写我心。写作,其实就是记录自己的话。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其实就是他开始写作的时候了。河南洛阳一对有心的父母,将孩子每天说的话记录下来,编了一本有趣的《宝宝日记》。“新教育实验”的读写绘,就是用教师讲故事、孩子画故事并再次讲述故事、父母记录孩子的讲述的过程,作为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绘画能力的综合项目。所以,训练孩子写作,应该从关心孩子说话开始,让孩子敢说、会说,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写作的丰富性。写作,不是简单地上作文课就能够学会的,也不是上各种作文培训班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还是应该尽可能让孩子多读书、多游历、多实践。磨刀不误砍柴工,不会读与玩,就不会写。

之三: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现在回转去论到作文。假如我们的情感是在那里培养着的,则凡有所写,都属真情实感;不是要表现于人前,便是吐其所不得不吐。写出诚实的话不是做到了吗?

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走在这条路上,再加写作的法度、技术等等,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作文论》之三《源头》)

朱永新解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犹如烧菜,没有原料,即便再好的厨师,也无法烹饪出精美的大餐。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最清楚,作家如何写得出好的作品;他也最清楚,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所以,他告诉我们,写作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字就会充实到什么程度。有了充实的生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倾吐出来,就是好的文字。那些写作的技巧,就相当于烹饪的佐料而已。有了它,可能味道更加鲜美,没有它,也可以做出原汁原味的好菜。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旅游、一起看电影,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就能够积累丰富的原材料,写出缤纷多彩的好文章!

之四:听和说是读和写的基础

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语言教育开始于幼儿园,幼儿园训练的是听和说,这是基本。儿童进了小学才开始识字,开始读课本,这才遇到读和写的事。读和写是听和说的发展,绝不是两码事,凡是语文教师,对这一点必须确信不疑,始终贯彻在教学工作之中。对于语法、修辞和逻辑,教师必须在语言实践(就是听、说、读、写)中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语法、修辞教的详细甚至于繁琐,徒然使学生厌倦,还是简要地教一些,而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随时给他们指点启发的好。假如各级学校精神一贯,学生所受的语言教育就足够了,可以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了。追究到根源,却在于幼儿园训练孩子听和说,基础打得好。从幼儿园的孩子到高中生,各项程度显然有高低之分。但是幼儿园的教师与高中语文教师共同站在语言教育的阵线上,并且做的是打基础的工作,竟可以说责任更为重大,功能更为重要。只要平心静气想想,这样看法该是谁都同意的。(《关于师范教育》)

朱永新解读:

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四种重要能力。但奇怪的是,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父母、老师,都把眼睛盯着读和写,因为考试主要是看读与写的能力。

其实,这是舍本求末。对于孩子来说,听和说远远比读和写重要得多。倾听不仅是人际沟通的重要能力,也是赢得尊重、理解的重要前提。不会听,就不会交往,就无法获得关键的信息。言说,是表达意见、说服别人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自信心的重要体现。所以,“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把“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作为重要的内容。

读和写是听和说的基础,是听和说的发展。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更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听和说的培养上,这是父母和幼儿教师必须认识的重要问题。语言本身是生动有趣的,如果一开始就把拼音、语法、修辞、逻辑等横在孩子们的面前,可能就会扼杀了孩子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的提醒,不仅对语文教师,对于父母也是十分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父母,在家庭中更可以随时通过交流,促进孩子听和说的能力。

之五:学校必须养成阅读能力

国文教师的任务,一般人不大肯想,只觉得茫无涯岸;其实也很明白,只要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阅读,能够写作,就可以俯仰无愧了。这儿单说阅读。学生一辈子要看各种的书,所以在学校必须养成阅读能力。听老师讲过了才明白,这不能算有了阅读能力。必须自己看明白,不含糊,不误会,不但字面的意义了悟无疑,就是言外的意义也体会得出,这才算有了阅读能力。学生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养成的,全赖教师给他们引导,譬如小孩子走路,期先是牵着手走,随后是放了手,可是做着手势跟住他,最后才让他自个儿向前走去,教学国文的方法,细说起来虽然头绪繁多,若能认定一点,使学生渐渐能够自己看书,也就把握住了要领。(《给教师的信》之四《关于禁止读小说》)

朱永新解读: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新教育实验”这些年的实践则反复证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最关键的任务。虽然学习不仅是阅读,但是阅读是一个人认识外部世界最高效的办法,也是一个人接受知识最主要的路径。自学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不仅是能够认得书上的字,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字外的意义;不仅是能够听得懂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能够不需要讲解就可以自己看懂。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吧,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吧,不要期望等到孩子上学,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交给老师。只有父母与老师合力,才能挖掘出孩子更大的潜力。

猜你喜欢

律令朱永新叶圣陶
剪掉重复多余的
卖关子,真有趣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话重要,放前面
霜的工作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两件《天盛律令》未刊残页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