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2013-02-15郑巧红寇清华

图书馆学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馆际互借馆藏文献

郑巧红 寇清华 祁 冰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00)

郑巧红 女,1965年生,馆员。

寇清华 女,1968年生,助理馆员。

祁 冰 女,1971年生,馆员。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弥补图书馆馆藏不足,利用他馆馆藏达到馆际互补。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已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开展馆际互借可以弥补高校馆藏资源的不足,合理分配图书馆有限的资金,改善信息资源的供求矛盾,对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馆际互借概述

1.1 馆际互借的内涵与意义

图书馆的职能是为人们提供文献资料。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广大读者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之间必须通过与其他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一项传统内容,是图书馆之间根据协定相互利用对方的馆藏来满足本馆读者需求的文献外借方式。它是馆际间合作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将参与协作的其他图书馆的馆藏作为本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延伸,从而弥补各自馆藏信息量的不足,实现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开展务实、高效的馆际互借服务有其更现实的必要性:一是高校图书馆受经费、空间影响,不可能收集齐全所有的出版物;二是出版物数量的剧增,使图书馆文献收集不可避免地带有越来越多的局限性;三是高校在办学上都有着各自的学科、专业侧重点,导致高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也有着各自的特色。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又被赋予了向广大师生读者提供所有可能的资料信息服务的责任。在协调二者之间矛盾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纷纷产生了馆际互借意识。

1.2 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

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是一种全新的服务,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佳方式。它使图书馆从原来的以“保存资源为主”转向以“共享利用资源为主”。在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资源共享是对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是对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内文献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2 具有代表性的馆际互借系统

目前国内的馆际互借系统主要有中国科学院数字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CSDL-IL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NST系统(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es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

2.1 中国科学院数字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

中国科学院数字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字图书馆牵头建设,其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总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各分馆和科学院各所级图书馆等103家图书馆,其服务对象是科学院系统科研人员、学生、员工和图书馆。CSDL-ILL目前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和远程借书/返还型的馆际互借两种服务方式。中科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中心设在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总馆,由服务中心负责维护馆际互借的正常运行,负责整个服务体系的日常管理,包括账户管理、统计、费用结算等。各成员馆的馆际互借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登录到该系统进行文献申请、了解被请求情况、请求执行情况以及进行其他操作。

2.2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权威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和服务中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区,同世界各国著名科技图书馆交流的窗口。统筹协调,较完整地收藏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制订数据加工标准,规范建立科技文献数据库,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多层次服务,推进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组织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数字化应用,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2.3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性的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保障体系。CASHL的资源和服务体系由两个全国中心、5个区域中心和10个学科中心构成,其职责是收藏资源、提供服务。CASHL全国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区域中心设在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是CASHL10个学科中心之一。CASHL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启动并开始提供服务。目前已收藏有7500多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900多种电子期刊、20余万种电子图书,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库”、“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等数据库,提供数据库检索和浏览、书刊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相关咨询服务等。

2.4 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

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CALIS管理中心建立了“CALIS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网”。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是CALIS公共服务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了与OPAC系统、CCC西文期刊篇名目次数据库综合服务系统、CALIS统一检索系统、CALIS文科外刊检索系统、CALIS资源调度系统的集成,读者直接通过网上提交馆际互借申请,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申请处理情况。

3 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人们对文献资源需求的范围和数量也急剧增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各高校、公共图书馆及信息机构等有限的馆藏和提供能力与不断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各高校图书馆对文献数字化建设与资源共享的需求。这样,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服务就成为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但在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服务不断发展完善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客观因素。

3.1 对馆际互借的意义认识不足

许多高校图书馆对馆际互借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性协调机构来促进这项工作快速发展,所开展的馆际互借服务功能还不系统。许多图书馆仅有简单的馆际互借信息,缺乏馆际互借的服务指南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个性化的馆际互借服务更加少见。

3.2 设备与人员素质制约馆际互借的发展

馆际互借工作人员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质量和效率。图书馆一般对馆际互借业务没有固定的人员配置,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职责并不明确,大多数高校馆际互借仍采用手工方式,这大大影响了馆际互借的工作效率。

3.3 馆际互借量不平衡

由于各高校性质不同、所设专业上的差异,决定了读者对各类学科文献需求的程度和范围也不同。即使是同类院校,专业也各有侧重,自成体系和特色,所以各校间能互为利用的资源不多,同时传递文献的效率也不高。

3.4 服务面狭窄

在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中,馆际互借的服务层面比较窄。不仅没有大力介绍和宣传馆际互借服务,还使此项业务仅对某些特定的群体开展,而且在借阅人次中,重复借阅的现象比较多。还有些馆被动地等待读者上门,致使资源共享的利用者、受益者对此项业务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3.5 收费不统一透明

馆际互借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大多各自为政,各馆的服务费、代查费不尽相同,各高校图书馆根据各自的条件提供诸如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服务方式,没有统一的价格,收费较乱,导致馆际互借费用不透明,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这也是影响服务信誉的因素之一。

4 改进及保障措施

4.1 开发数字资源

传统馆际互借请求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信函和电话,而馆际互借请求资料的传递主要靠邮政服务系统,有时也用传真传送篇幅不太大的文章和书籍的部分章节复印件。网络时代图书馆相继采用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馆际互借系统,馆际互借请求由计算机自动处理,为图书馆间开展务实、高效的馆际互借提供了保障。

编制统一的机读馆藏目录放在各高校的图书馆主页中,以及注意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使用户利用统一的机读馆藏目录来寻求馆际互借这项服务功能时,就像利用本馆其他功能模块一样简便易用,这也会大大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率。

我们要根据用户不同的文献传递需求,建成一个多层次、多途径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系统,采用电子全文传递、电子邮件、传真、图书馆联盟内运输传递和传统邮政邮寄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实现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4.2 拓宽服务范围

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对象一般是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馆际互借服务范围的拓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业务不再局限于为高校教职工科研、教学服务,而应成为一项面向广大师生的大众化服务项目。

4.3 提高馆员素质

馆际互借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各馆际互借系统的检索方式、检索平台、收藏范围、收藏的起始年代等详细信息,只有在熟悉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快速为用户申请文献。同时,馆际互借工作人员还应熟悉本馆的馆藏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为其他图书馆提供本馆的文献传递服务。因此,要加强馆际互借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馆际互借工作人员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成为既懂计算机网络又熟悉图书馆文献信息业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以更好地完成馆际互借系统的运行工作。

4.4 合理收费,增加经费补贴

国内相关图书信息机构的服务工作已为高校图书馆制定合理收费标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经验,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文献传递规范及服务价格体系,减少实践工作中的偏差及不合理收费现象。从读者的角度看,对于本馆拥有的馆藏可以免费借阅,而馆际互借的文献则必须支付通讯费、文献成本费及服务费等费用。实际上,可以考虑从书刊采购经费中合理地划出一部分用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费用补贴。这样做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乐于享受馆际互借服务并从中获益。

4.5 加大宣传力度

馆际互借作为图书馆的一项服务内容,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安排专门的馆际互借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并在读者中进行宣传和推荐。同时,要使馆员们认识到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他们树立一种大资源观,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时代只有馆际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使个体馆的服务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资源才会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5 结语

在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图书馆间密切合作的环境下,馆际互借的意识、组织形式、服务模式等都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馆际互借意识使高校图书馆从重视自己拥有到拥有与互借并重,其模式从传统的等级模式向扁平化发展。丰富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与高校读者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为高校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务实、高效的馆际互借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杨晓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用户认识与实践的发展规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9).

[2] 顾小琳,都平平.馆际互借及构建因素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2).

[3] 王芝玲.信息时代的图书馆馆际互借探讨[J].科教文汇,2007(2).

[4] 王宝英,马爱芳.山东省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状况调查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6(5):85-87.

[5] 许桂菊.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研究与展望[J].图书馆,2006(2):52-55.

[6] 陈爱志,王耀先.论高校图书馆开展务实、高效的馆际互借服务[J].情报探索,2006(1):93-95.

[7] 吴洋.网络环境下馆际互借的发展动向与问题[J].情报科学,2006(4):522-525.

[8] 刘加兰.国内馆际互借模式对资源共享的启示[J].云南科技管理,2007(3).

[9] 朱学军.关于国内外馆际互借业务发展的对比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7(2).

[10] 刘兴,孙军强.馆际互借的动因、现状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7(3).

猜你喜欢

馆际互借馆藏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的运营模式研究
全省公共图书馆实施馆际互借推广计划见成效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