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企业文化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的思考

2013-02-15任红灵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特色院校

任红灵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80)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并推广的,目前企业文化已成为经营者口中的热门词汇,是各企业通往成功之路的尚方宝剑。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行业特点所培育并形成的被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成为约束人的行为、引导人的价值取向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

我国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高教性”和“职教性”二者的有机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性。从类型视角出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必然要强调其高教性,按高等教育规律办学。从职业教育视角出发,高职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根同源,根植于职业教育,是由中职教育生成、发展而来,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因此必须彰显其职教性。

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就业去向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企业需要。现代企业需要每个员工具有事业心、责任感、竞争意识、协作共事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事业心、责任感,倡导守纪律、讲团结、自觉等观念,引导学生把个人目标自觉地融入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校园人迅速转变成职业人,尽快适应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可见,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文化和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也有必要围绕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来进行。

1.企业文化的融入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就业市场,以企业需要为教育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影响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培养职业素质,使他们毕业后自然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当中。

2.企业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提前培育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了这种文化认同感,学生就会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自我定位等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且就业后他们能够尽快融入企业环境,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

3.企业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主体,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渗透引导,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企业文化的融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优秀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企业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体会到企业对优秀人才的渴望以及企业中优秀人才所体现的价值,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引发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感、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内在动力。

三、高职教育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对走校企合作的教学之路,实现学校与企业“零对接”形成了共识,但是在对接过程中依然存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盲目攀比,脱离对接轨道

一些高职院校将自身的教育定位拔高,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模式,追求所谓的高层次,而忽略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向企业提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因此必须与企业的文化相呼应,才能真正实现校企结合,促进高职学校的发展。

2.学校教育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脱离

一些高职院校简单地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体育活动,在活动的方式、内容、组织上下了大功夫,花了大气力,耗费了学生的很大精力;也有些高职院校把文化建设等同于形象建设,认为在校园摆放名人雕像、张贴名人名言、制定文化制度就是校园文化,就是与企业成功对接了。这种认识的表面化、活动形式的单一化,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也感觉不到与院校的实质沟通,出现两张皮现象。

3.特色不显,对接出现裂缝

高职院校在迎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更要迎合企业特色,按需办学是高职学校的生存之本。然而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也在积极寻找与企业对接的途径、方法、手段,但是没有找准定位,自身的职业特色不明显,没有自己的主打专业,各学科混杂,与企业的联系只是走过场的参观,很难把企业的文化内涵带入学校,企业对院校也没有能够认可的特色专业,因此会出现就业率不高,家长、学生怨声不断的问题。

四、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向企业,把企业文化融入于高职培养目标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尽早熟悉企业的精神、理念,适应就业的需要。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灵活方法,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首先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经常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仿真的训练基地、模拟实验室等。此外要大力推广与企业联合办学,固定训练基地,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就遵循这样的校企联合办学风格,首先在学院内部建立了“对口实训基地”,让学生边听课、边实践,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其次,与采油厂建立了长期培训基地,石油专业学生每年都要到培训基地模拟现场学习,到基层采油单位见习,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工作有机结合,学员亲身感受到大港油田发源地的创业精神、拼搏士气,感受到新时期石油人的精神风貌,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石油文化的熏陶。

2.了解需求,培养企业短缺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仅体现在教学上,更体现在为企业提供短缺人才上,这就需要院校经常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的用工形式、用工需求,结合实际、按需培养才能满足企业需求,才能形成学校与企业的“产销”对接。一些高职院校常抱怨就业难,其实主要是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错位。近些年,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大港油田人员老化严重,关键岗位如电气焊、电工等人才奇缺,对此职业技术学院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相应开设了专门的学科,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油田对专业特长生的需求,使有能力、素质高的学员与企业提前接洽、沟通、实习,让企业了解学生情况,让学生带回企业的文化理念,双方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办学质量,也让一大批优秀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企业需求。

3.互动合作,提升文化的内涵

学校首先要求教职员工对企业文化要知晓,才能在高职院校引领文化的潮流。这样就要求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如邀请企业的成功人士、劳动模范等到院校讲座,聘用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经验的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等。特别是要鼓励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另一方面带回企业的所需所求,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高职文化活动中,让学生有效地吸纳各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校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

4.积极探索,构建职业特色文化

构建“职业特色”文化是基础,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等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特色立校,创新并发展特色办学理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品牌。具体做法是: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文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对口企业中的核心文化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升华,形成迎合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学院精神,营造特色高职文化。二要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创建高职特色专业,使高职院校吸引学生、吸引企业。三要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设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加强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在企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专业技能。如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以石油工程、地质为特色专业,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融入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元素,使学校特色更加鲜明,学生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始终引领着学校的发展。

总之,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实力,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自我、壮大自我,因此融企业文化于高职培养目标之中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1]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2]罗淑云.高职生职业意识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特色院校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