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天津市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2013-02-15张拓宇孟庆海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300072

天津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果

张拓宇 孟庆海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天津 300072)

政府资助科技项目是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要形式,在促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支持社会民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天津大力推动五项基本计划和两个专项计划组成的“5+2”科技计划体系,组织实施8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形成了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等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支持全市“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等方面产生了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有力扶持了一批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

1 科技计划项目及成果情况

“十一五”期间,天津科技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幅,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72.9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9.56亿元,年均增幅25.78%,其中政府资金翻了一番,由21.11亿元增至44.14亿元;企业投入比重由66.65%增长到74.14%,政府科技财政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全市“5+2”科技计划体系内,“十一五”新增项目4 599项,总投入282.72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21.6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科技成果方面,2 508项结题项目共申请专利4 788件,其中发明专利2 790件;发表论文12 074篇,被三大系统收录3 514篇;获国家级科技奖励5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53项;项目成果转化直接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497.3亿元。

从项目类型看,侧重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进计划”三类项目以实物化技术产品为主要成果形式,直接转化经济效益相对突出,“十一五”结题项目主营业务收入约335亿元,远高于其他计划类别;“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偏重支持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成果储备,以新知识、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等非物化成果为主,结题项目共发表论文4 570篇,其中被三大系统收录1 834篇;“科技支撑计划”衔接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产业化进程,专利、论文等成果产出相对均衡,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体系及条件平台建设计划”着重支持各类科技条件、服务平台建设,其成果主要体现为各类平台技术设施、服务功能及所产生效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偏重理论软科学和政府决策辅助类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为载体,转化应用于政府科技管理和决策等过程。

2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

2.1 政府资助产学研联合转化

整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发挥资源集成、协作共享优势,在创新及产业化全过程或关键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实现从技术成果到市场化产品的转化。“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中产学研合作项目984项,市财政资助7.07亿元,两项指标分别占新增项目的18.3%和32.7%。其中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项目69项,带动10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2.2 政府资助产学研对接转化

一是通过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进等项目计划,支持企业获取优秀科研成果实施转化,如“创新药物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项目先后促成天津医科大学、金耀集团等共同合作开发创新药物;二是通过项目支持合作平台、技术市场等中介组织建设,为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一线转化牵线搭桥,2011年全市技术转移合同总金额8.81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2.5倍。

2.3 政府资助企业自主转化成果

企业是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主体,“十一五”承担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的2 461家单位中,企业占2 004家,获得市财政支持13.81亿元,占市财政投入的63.82%,政府资助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成果转化投入的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过项目支持,促进了超导限流器、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生产线成套装备、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等一系列优秀成果走向市场,也扶持壮大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2.4 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

如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公共卫生、城市人居环境、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等专项,其成果主要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领域,政府是推动此类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一是将创新成果以装备、软件、模型、工具等载体,应用到社会管理服务的实践工作中;二是以“科技惠民”等示范工程为依托,集成应用成熟适用技术成果,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

2.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装备、技术产品,也包括非物化、甚至只能意会和口头教授的技能、经验等,农民个体作为基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担者,其生产需求和知识、技能水平也直接影响转化效益。转化模式上,有农技部门技术推广,市场化技术服务、培训,以及技术承包等方式。

2.6 科技战略研究成果转化

此类成果通常以专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转化融入相关部门规划、政策文件,或为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辅助依据。如在部市会商、科技体制改革、创业领军人才政策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等本市科技重大工作中,都有该计划项目成果的应用。

3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本市科技项目总体情况,以及对近3年承担项目的部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调研,梳理出以下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3.1 可转化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

科研院所和高校掌握着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或由于科研人员缺乏产业化意识和实践经验,在项目选题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断层,或缺乏工程化研究的资金、人才、技术条件支持,往往造成成果科技含量高,产业化成熟度低,与市场结合困难。

3.2 承接成果转化的有效需求不足

主观上,出于对成果转化长周期、高风险性的考虑,很多企业对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顾虑重重,对成果的即期需求有限。客观上,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硬件设施、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难以承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从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指标看,天津“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指标尽管位列第3,但绝对值仅相当于北京的1/9,上海的1/2,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还没有充分激活。

3.3 缺乏充足的风险投资支持

由于缺乏完备的风险投资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补偿机制,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对支持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有限,企业获得相应外部金融支持的难度还很大。同时,金融机构投资流向集中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优质企业,而承担长周期、高风险成果转化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竞争力脆弱、信用基础低、信息透明度低,很难获得投资支持。

3.4 政策支持环境还不完善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天津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但总体支持力度还较弱,原则性政策条款过多,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政策信息透明度不足,也导致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发挥作用。此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风险投资和科技中介服务等专项政策还不健全。

3.5 科技中介服务问题较为突出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承担着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服务职能,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行业整体规模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服务机构;服务模式依然以牵线搭桥为主,服务功能有待拓展,服务资源有待集成;联接产学研各环节的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大量科技成果信息资源有待发掘利用。

3.6 科技产业化人才资源匮乏

缺乏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懂经济规律、商业化运作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化人才。在中介组织中既懂技术,又熟悉市场和法律的高素质人才匿乏。此外,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仅为38.16%,研究人员过于集中在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单位,远离生产一线,缺乏产业化经验和市场意识。

3.7 缺少科学评价和引导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依据,难以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准确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的水平和效益,因此无法根据不同转化模式、不同转化主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同时,也会造成产学研主体间在成果转化方面信息不对称,认识上出现断层,阻碍彼此间的合作。

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链

积极探索灵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紧密联系,形成“以产为主”的格局,引导优秀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向生产一线转移转化。对产业化前景看好的项目积极引进企业参与,从源头减少科技研发与市场产业化需求的脱节。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通过技术交易、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方式将科研成果供给企业转化,支持企业积极承接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并依据实际贡献分别给予补贴或奖励。支持共建国家和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在实践中探索产学研彼此互信、信息互联、资源互动的长效合作机制。

4.2 创新政府科技项目投入方式

一方面,继续优化政府科技投入配置,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实现对创新链全过程投入的连续统一;以产业化为目标导向,选择技术集成度高、产业带动性强的“杀手锏”产品,集中资源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战略;以项目为牵引推动产学研资源优化配置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探索创新型政府资本投入方式,突出政府科技项目成果的资本属性、产权属性,激励项目参与方关注、参与成果的推广转化。如通过政府组织的科技成果产权收购、转让,将优秀科技成果供给条件成熟的产业化承接方,从而避免本地区科技知识产权流失,保证政府科技投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对新项目的再投资。

4.3 加强科技项目目标考核管理

在立项环节,除基础性前沿研究、平台建设及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外,严格要求项目选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申请者提出明确的成果转化方向和初步计划。项目技术性分析时,对技术领先性指标和现实转化环境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淘汰技术成熟度差的项目。在项目阶段性检查及结项审查环节,加大有关成果转化的指标考核力度。延伸对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的后续跟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档案,有针对性地给予跟进支持。研究制定科学完善的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机制,逐步建立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4.4 创新人才管理激励措施

一是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创业,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允许条件成熟者在职创业、离岗创业、休学创业,并在职称、身份、档案、工资、社保等人事管理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员分类考核、管理、评价工作机制,逐步改变“重项目数量、轻成果质量;重论文专利、轻成果转化”的弊端,对长期从事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论文等考核指标相对弱势)的科研人员要在职称考核等方面给予保障,对企业科技人员给予同等的公平待遇;三是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者的奖励,继续鼓励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激励手段,使知识资本化,资本人格化,激发人才积极性。

4.5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保障,制定切实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信贷管理和投融资服务政策,引导建立起相应的激励与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的风险。进一步发展壮大和规范风险投资市场,鼓励风投机构调整优化投资方向,扩大对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比例。完善信息公开、信用评定、风险补偿,以及风险资本退出等保障机制,消除投资顾虑,降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鼓励金融机构为缺乏有形抵押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4.6 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

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指导原则,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所必需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各类工程技术平台、信息平台、技术交易平台、人才基地等资源,鼓励面向企业开放服务。挖掘高校、科研院所、情报机构及留学归国等群体资源优势,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科技中介机构业绩考核档案,通过考核与评优奖励,激励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自律与行业监管,规范持证上岗和机构资质认证等管理制度。加快构建懂技术、懂法律、懂市场、懂经营,具有丰富的成果转化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中介服务人才队伍。

[1]郑毅.浅析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J].科技经济市场,2011,(4):56-58.

[2]石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对策 [J].科技成果纵横,2011 ,(2):45-49.

[3]杨栩.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8):106-108.

[4]周欣,给予转化链的科技成果转化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5]万金荣,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林业大学,2006.

[6]王晓莉,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果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系统产业化之路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