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高风亮节》壶的造型意趣

2013-02-14沈小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12期
关键词:意韵器形竹节

沈小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1、前言

江苏宜兴多山、多水、多兰、多竹,有“陶的世界”、“竹的海洋”之美称,笔者对竹更为偏爱。紫砂竹壶形制丰富,在众多的器形中也颇为人们所喜爱,其源于竹本身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古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言,又有成竹于胸的故事,还有竹林七贤等美名传扬,人们因竹而虚心向上,因为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竹,宜诗、宜画,让人油然而生诗性,“立根原在破岩中”坚定不移的竹节情怀,也留下了许多千古英名。

古时有一句话“未出土时便有节,待到凌云总虚心”,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竹为儒佛道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文化意韵。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壮志,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令人崇拜。以竹喻人,意为人的青云之志、高风亮节,不屈不饶的品质。古今的制壶大家中,有很多对竹偏爱有加,他们将竹比作君子,以竹之形象入壶,有明代陈仲美的“一捆竹壶”,清末民初冯桂林的“五竹壶”,还有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等等,一件件精品以竹为题的壶,流传后世为人所敬仰。

《高风亮节》壶作品平易朴实、苍浑淳厚,融大自然与传统为造型,以底蕴丰厚、清奇、文质兼备为特色,作品中无不传递出笔者对生活的豪迈气度和他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表达了笔者对竹的执着热爱。寄托于对自然物象的写照,以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艺术精神,借笔墨抒情怀。壶型优雅别致,加上竹子的衬托更显高雅之风,壶的造型很有高风亮节的意韵,线条柔和,砂质感强。《高风亮节》壶以竹子为题,将竹子正直、品德高尚的品质表达尽美,作品由竹片捆札而成形。四方形壶体,壶嘴、壶把分别用竹节塑造而成,统一中有变化。壶身每处竹节采用筋纹手法,显得通体挺拔俊朗,排列有序,自然天成。壶钮至壶盖、壶口、壶肩梯次而下,线条延伸至壶底,流畅自然。器形稳重中见灵秀,俊秀洒脱,更增添了几分雅意;壶腹以细长的竹枝条系成结,几片竹叶贴塑在壶腹,舒展自然,凌风俏丽。壶钮为传统方器的桥钮,盖为四方,壶盖饱满牙合紧密。每一处装饰都恰到好处,全壶雕塑之法,佐以筋纹的装饰效果,在壶体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竹节线饰不对称地装饰,也更为自然,贴合现实。与此壶色泽温润典雅,壶体胎薄体轻,蜿蜒挺拔而出的壶嘴、躯干坚挺的壶把,这无不昭示一片高风亮节。“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唯有竹当得起“高风亮节”。

《高风亮节》壶是竹壶中的珍品,此壶全面体现出设计、造型、雕塑、贴塑技法上的精湛技艺,壶的器型高爽、气势雄伟,嘴、把,及束腰的竹枝劲挺灵动,静中有动,取其名为“高风亮节”,以竹拟人,令人观之无不肃然起敬。

[1]《阳羡砂壶图考》李景康、张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华文物鉴赏》 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3]《紫砂壶全书》韩其楼编著,华龄出版社,北京,2006

猜你喜欢

意韵器形竹节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竹节人”中说“趣味”
意韵丰满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韶光荏苒 意韵流长——纪念张韶教授诞辰90周年学术活动在京举行
品意韵之美
浅见楷书意韵之美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