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韵飘远《升方壶》

2013-02-14吴卫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方壶器形方器

吴卫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从紫砂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一种自然的天性,这种融合自然风貌的艺术,融合了古往今来家艺术家的不同的思想、文化、艺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等,以及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紫砂艺术是能够表现出个人艺术趣味和格调的,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时代的文化与艺术精神。

紫砂壶的各种造型,在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就有定论,不论是方器、圆器、筋纹器、花塑器、还是其他器型,它们作为紫砂壶的经典造型定式都有着一定的结构和制作方式。紫砂的众多器形当中,方器尤为独特。方器不像圆器那样,游刃有余,也不像花塑器那样多姿多彩,它和筋纹器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棱线贯穿整个形体。

方器中四方形器为最多,四方器型万变,以四方为准的有砖方、方斗、升方、高方、扁方。方器变化多端,都根据器形的变化,直线和弧曲线的运用,紫砂的器形也随之改变。四方形器的基本造型,在紫砂制作时都是以四片镶接而成的,直线为主,曲线为辅,或阴或阳的变化,形成四方形体。方器制作手法较难,成型也较为不易。所以要以十分严谨的态度去创作。

方形器的角线处理也是制作的一个难点,方形器要表现出刚劲、挺拔之势,势必要从角线入手,据设计和构思去衡量角线的基本走势和挺直之势,以此来推断紫砂方器的器形概况,锐角、钝角之间的差异性,寓圆于方,有棱有角,皆别有情趣。手工成型中方器的角线要有一定的对比,根据器形和个人审美来决定角线的表现力度。

笔者创作的这把《升方壶》,线面挺括有力,棱角藏锋,力道和刚劲都内蕴其中。升方壶与方斗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皆为梯形,所以也有人将二者概为一谈。此把《升方壶》壶体由四个正梯形组成,上小下大,从壶钮、壶盖、壶口、壶把、壶嘴、壶身皆是四方形。壶钮为四方桥形,形成与壶体相较的梯形。流、把皆为四方形,壶流与把手均出四棱,明接手法显得流把坚硬利索,刚正大气。壶钮与把更加入曲线变化与虚实关系,整体刚劲挺拔,坚硬利索。

此壶四方基底,下宽上窄,使此壶具备方壶稳重刚强的优点,又不流于呆板单调。壶钮与把更加入曲线变化与虚实空间对应,全器表现出刚柔并济的美感。掌握制壶精髓,能于不变中求变,具备方壶稳重刚强的优点,又不流于呆板单调。俯视,平整的小方盖与大平底的轮廓线梯形变化,正是对笔者的最大考验。

正方形压盖吻合紧密,盖上又弧曲升高一层,整个壶身层次跌宕,步步高升,因而有升方之意。此壶不仅方中见秀,而且清新别致。泥色典雅,晕黄于土色,端庄典雅。壶型若清代黄玉麟制斗方壶,却棱角分明,更加坚挺。

《升方壶》总体造型简练浑朴,寓刚挺于巧丽之中,具有时代器皿造型简朴大度的气势,彰显浑厚肃穆,升方寓意步步高升,实为方器之妙品。壶型方与面的结合得当,气韵稳重,在壶体的大量留白处更是加入了书法刻绘,更添加壶的欣赏性,此壶陶刻“青云、雅碧、茶韵、飘远”八字,慕山水间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茶韵渺渺间,雅韵流芳。此壶刻绘筋骨奇佳,力道雄浑,实为佳品,与壶的功能性相得益彰。表现出一个充溢阳刚之气的男子汉,因而表现出紫砂茶壶应有的气度。

[1]《宜兴古陶瓷鉴赏》 李瑞隆 台湾静观堂

[2]《中国陶瓷》 (双月刊)《中国陶瓷》杂志社

[3]《中国陶瓷文献指南》 徐荣编著 轻工业出版社

[4]《江苏省志 陶瓷工业志》 江苏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方壶器形方器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冠方壶”艺术特征刍议
浅析“弦儒无方壶”的创新特征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文化及其魅力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
浅谈紫砂《六方水平壶》的传承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