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3-02-14王宝琴崔晓菲

天津护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压疮股骨颈

王宝琴 崔晓菲 姚 珺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 30001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1]。好发于中年以上,以黑质纹状体通路为主的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反射障碍。PD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下降,更易跌倒而致股骨颈骨折。对PD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会提高患者对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2010年10 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股骨颈骨折合并PD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65~77岁,平均71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屈伸活动受限,患侧下肢外旋、短缩畸形,纵向叩击痛征阳性。经神经内科会诊,围手术期前后予以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2周间断拆线,愈合良好。结合帕金森病的特点,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基础上,术后注重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均好转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运动迟缓,肌肉僵直,吞咽困难,流涎等使PD患者出现沉默寡言,悲观厌世,焦虑等自尊紊乱。本组4例患者入院前有焦虑等情绪,焦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精神上表现为紧张、担心、忧虑、思虑等;二是身体上表现为心悸、出汗、不安、失眠等。对此,我们采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对患者恰当的解释病情,并介绍成功的病例以增强信心,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克服悲观情绪;每天定时给患者听音乐使患者从精神上放松,转移注意力,同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配合治疗。4例患者经过责任护士耐心的心理调试,帮助患者理智地对待疾病,控制情绪,使紧张、忧虑的情绪得到缓解,睡眠得到了改善。并争取家庭配合,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

2.2 术前准备 术前维持有效的牵引一般采用皮牵引,皮牵引是使用胶布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本组患者牵引重量为2kg。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状改变。

2.3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由于患者服用多巴胺治疗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0.8g以下,全日总量约40~50g,每日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搭配海鲜类,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并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在饮食中注意增加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成份,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本组患者均服用多巴胺治疗,护士在指导患者进食含蛋白质食物时做好宣教,保证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均未发生营养不良。

2.4 体位及排便的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卧位训练,并说明其重要性;指导床上大小便以及大小便器的使用。

2.5 皮肤的准备 术前按骨科备皮要求备皮。并通知其术前12h禁食水。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评估患者回到病室时的神志、血压、脉博、呼吸。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稳定,保证患者安全,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确保静脉输液及各种导管畅通。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每15min巡视病情,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本组患者由于年龄偏高,术后均给予心电监护24~72h。

3.2 并发症的预防

3.2.1 下肢静脉血栓(DVT)的预防 由于骨折后血管破损使多种微粒进入血循环,骨折本身及术中的机械性操作引起静脉壁损伤,易导致血栓形成。术后每小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12~15次,以增加横膈肌运动,减少胸腔压力;2次/日按摩挤压小腿肌肉及下肢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GEC),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采用留置针技术,并注意避免做下肢静脉穿刺及在同一条静脉上反复多次穿刺,减少静脉附壁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进低脂、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并密切观察下肢是否出现水肿、疼痛、腓肠肌握痛等DVT症状。早期进行有关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通过以上护理措施,7例患者均未出现DVT。

3.2.2 关节脱位的预防 术后加强患肢体位护理,将患者两腿间置三角枕,保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并加强对患侧髋关节的保护,避免内收外旋。术后3周内屈髋 <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不超过90°。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遵循“三不”原则:即不交叉双腿,不坐矮椅或沙发,不屈膝而坐。3个月内避免侧卧位(若健侧卧两腿间置枕头)。坐时两脚平放地面,同时两膝分开15~45cm。本组患者经有效的体位护理,均未发生患侧肢体的关节脱位。

3.3 预防感染

3.3.1 伤口感染的预防 由于手术创口大,术后7例患者均有伤口引流,术后48h内护士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保持引流管通畅,本组引流量为50~100mL,颜色淡红,2~3天拔管;伤口2~3日换药1次,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本组患者遵医嘱给予奥硝唑0.5gbid,生理盐水100mL+头孢地嗪钠2g bid静脉输液,伤口均一期愈合。

3.3.2 肺部感染的预防 保持病室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每日定时通风2次,控制探视人数,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舒适。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2次/日;指导患者咳嗽、咳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7例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

3.3.3 压疮的预防 首先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度评估,本组采用Norton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7例患者评分9~13分,≤14分,则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根据评分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衣服柔软、干燥,每2~3h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1次,变换体位时。尽量将患者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预防压疮的体位很重要,置于45°侧卧是预防压疮的最佳卧位。但对于髋部骨折的患者只能向左或右倾斜30°。故采用软垫垫起身体,角度<30°,以避免患者侧卧时重量压在骨转子上。造成骨折移位,同时减少压疮发生的几率[2]。本组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压疮。

3.4 帕金森病情的观察 个别患者因股骨颈骨折及手术可使帕金森病的症状加重,术后细心观察患者的动作、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柔软性、僵硬程度,与术前对比,发现加重及时报告医生,继续帕金森病药物的治疗。本组患者术后经过细致观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震颤,但与术前比较未出现原有病情加重的表现。

4 功能锻炼

4.1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从48h后开始。48h后行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训练,1~2h/d,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训练、踝关节跖屈背伸、臀肌收缩、髌骨推移运动等;3~4 d后加强肌肉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直腿抬高运动、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 <45°、抬臀运动;8d后,循序渐进,以离床训练为主,患肢不负重使用助行器,防止摔倒。本组患者均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按要求进行功能锻炼。

同时做好安全护理,患者床头挂标示牌;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重视家属或陪护的防跌倒知识宣教;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重要的注意事项及时予以书面告知;在患者下床、入厕、坐立时有护士在旁保护搀扶,功能锻炼时采用稳定性好的鸡爪形拐杖、四边形保护器具及磨擦力大的防滑鞋。本组患者经过责任护士规范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学会了肢体各部位训练要点,术后1~2周均能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下床行走,未发生跌倒等安全问题。

4.2 出院后功能活动指导 3个月后,患肢可逐渐负重,但拐杖的使用应坚持双拐→单拐→弃拐原则。之后可进行简单活动,如散步等。下午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上午散步导致的水肿。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收内旋,站立时患肢尽量外展。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快跑等。

5 小结

通过针对PD患者的病情特点,做好评估。在做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护理的同时,将PD患者的护理重点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严密观察,维持有效的体位、正确的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和按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等,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护理效果。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95.

〔2〕 李欣.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19(4):219-220.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压疮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帕金森病的治疗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