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父亲:抗日殉国

2013-02-14朱文楚

检察风云 2013年17期
关键词:铁花胡适

文·图/朱文楚

中国文化名人胡适(1891-1962)的父亲胡铁花(1841-1895)为人一生被评“艰苦卓绝”“求真负责”“绝不苟且”,乃至“一个怪人”。由于历史和时代原因,人们对他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且回顾并缅怀这位有政治见解和爱国胸怀、为抗日殉国的壮士……

东北勘边,海南巡黎

胡铁花,名传,又名守珊,字铁花。徽州府绩溪县上庄村人,为绩溪明经胡宗裔第41世传人,也是唐朝李氏皇族的后人。他的前半生都待在皖南乡间,直到41岁才走出大山,将良知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未及天年,抗日殉国,终年54岁……

在上海求学时,胡铁花“专舆地图书”并“乐此不疲”,此后他一直关注遥远的东北黑龙江。当年,沙俄利用清廷官僚对边徼地理的无知,不断蚕食我疆土,形势严峻,胡铁花认为,“今若有人游历其地,能著书详言其形势”,以此抑国土流失,报效国家。东北之行目的已逐渐明确。这时已届不惑之年的他,两任妻子均已亡故,家存三男三女,最大的15 岁,最小的仅5岁,他把小儿子(胡适远未出生)、二女儿过继给胞弟家,拜别祖宗、老母,毅然离乡启程北上,时为光绪七年,公元1882年。

徽州民谚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不过胡铁花远走他乡已41岁了,并非学生意,谋财利,而是奔走他的政治前程。

胡铁花到达北京后,得到任清廷军机章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的族兄胡宝铎帮助,修书介绍给同榜进士、吉林督办的钦差大臣吴大澂。于是同年七月,胡铁花东出山海关,徒步42天,于十月初六日,到达长白天地的吉林宁古塔(现吉林省安宁县),投奔节驻在那里的吴大帅麾下。他并不为求官而来,只是盼大帅颁他一份通行证,好让他遍历东北,边徼地理形势。自学成才的吴大澂,用人不以门阀为限,眼见这位身躯魁伟、精力旺盛的中年男子,不畏艰险,徒步千里前来投奔,爱才之心顿生,说:“绝塞千里无人烟,子孤身何以游?”遂留身边充作随员,带着巡行阅边。

1883年,吴大澂委胡铁花“赴东大山老林中编参户保甲,兼差(考察)十三道戛河地势”。他认真履职,实地踏勘时“忽缘山,忽渡水,忽窬岭,忽穿林,变幻无定,恒终日不见人迹”。他考察这些既不设防又无管辖机构地区的地理位置、民俗民情,深感正为沙俄觊觎之所在!编参考察结束,他向吴大帅报告中一针见血地点出要害:“俄之谋我,祸莫大于乘隙。”接着就该地区的防务、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次考察后,胡铁花被吴大澂举荐清廷,任用为“以知县留于吉林酌量补用”。1884年,胡铁花被派赴珲春,会同沙俄帝国官吏廓米萨尔,勘定黑顶子边界。此地实际已为俄占领,经过外交上艰苦争辩,终于在光绪十一年(1886年)时要了回来。胡铁花的踏勘、会谈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他在前去的途中,在漫天大雪中迷路,断了干粮,衣履都零落破败了,极其困顿中他发现一条山涧,“忽念水流必出山”,他的小队人马沿山涧而行,终于走出险境,完成会勘任务。

1887年,吴大澂调任广东巡抚。胡铁花因母病故,回乡服丧毕,继续追随吴大帅到广州。吴与两广总督张之洞欲开发海南岛。吴遂派胡铁花下海考察黎峒山乡、天涯海角,而胡铁花因水土不服,并过度疲劳,染瘴几死。胡铁花冒死开展工作,考察结果,得出“生黎驯,不必剿;林木少,不足采;黎峒窄,不值郡”,一个十分客观、具有现代观念的结论,供张吴两帅计划开发作决策参考。这是自明朝海瑞300年以来第一次对海南岛进行认真的实地踏勘。胡铁花考察海南岛时写下了详细日记,后来在地理学杂志《禹贡半月刊》上发表,而这一结论,至少有两点具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一是维护民族和睦,二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胡适的父亲胡铁花(画像)

治黄有方,上海产子

1888年,黄河在郑州决口。8月,吴大澂奉调河道总督,督修黄河河堤。胡铁花随行,被委任负责开厂购料、浇填土坝两项关键工作。他抵制治黄腐化作风,兢兢业业,一心为公。他“治料,则料精而价廉;督工,则工艰而时速”。据传,他采用了家乡徽州篾篓装石料来驳堤的办法,修筑黄河堤岸,实效显著。他也不困惑于流行一时的“河神”(水蛇、蛤蟆)迷信陋习,赋诗讽刺云:“纷纷歌舞赛蛇虫,酒醴牲牢告洁丰。果有神灵来护佑,天寒何故不临工?”由于协理治黄劳绩卓著,吴大澂于“大工合龙,以异常出力奏保”中央,胡铁花奉旨得“直隶州候补知州分发各省候缺任用”的知州官员资格。至此,他才离开恩师吴大澂。

乘等待新的任用间隙,1889年,胡铁花再次返乡绩溪上庄,由他的婶娘做伐,娶了平民女子冯顺弟,做他的第三任妻子。

1891年,他的候补被签分到江苏省城苏州,先后担任阊胥门外水陆总巡保甲局长,省城中路保甲总巡,(上海)淞沪厘卡总巡。后者,总管上海港口厘金税收。这无疑是份肥缺,但胡铁花清廉敬业,夙夜奉公,既不为难商贾,又不拖沓商务,表现出徽商从政后的精明干练,且在官场“平居谦退,不以才智先人”,诚为江苏等多省巡抚所器重,因此得了个“能吏”的好名声。

上海与绩溪上庄胡氏素有深厚的关系。胡铁花的祖上曾在浦东川沙创办了一家名叫“胡万和”的茶叶店。那时川沙还是个小渔村,因此有了“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的民谚。此际“胡万和”已发达,在上海华界与他人合股,开办“馨泰”茶叶庄。如今,胡铁花宦游十年,终于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做官,当然也常去“胡万和”、“瑞馨泰”坐坐。他的新婚妻子就借住在上海大东门外的“瑞馨泰”店铺屋里。更使他心花怒放的是,赴任同年(1891年)阴历十一月十七日(阳历12月17日),也就是结婚两年后,18岁的少妻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胡铁花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胡适。

胡铁花因“能吏”出了名,被新设行省的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请朝廷,调到台湾去了。从此,改变了胡铁花一生命运,使他干事执著,为官清廉的本性升华成崇高的爱国壮举,彩绘了他生命的最后一页。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胡铁花遗物七星钢剑,清廷赐冯顺弟三品夫人诰命箱

受命赴台,整饬海防

光绪十八年(1892年)阳历二月,胡铁花携幕僚,并二子绍之,简装轻从渡海去台湾。赴台前,他将少妻稚子带到沙川,租赁了咸丰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所建的府第“内史第”临街的一间厢房,安置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胡适婴儿时代与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名人同住川沙“内史第”一个大院,那就是黄炎培和宋庆龄。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出生在内院楼上东厢朝南的第一间房内,在该府第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黄氏的祖母沈氏、外祖母沈氏均是沈树镛的胞妹。现在,残存的“内史第”已整修成“黄炎培故居”(陈云书题匾额),成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于牧师宋耀如、倪桂珍一家,胡适后来(1906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时,宋耀如恰是他的英文老师,因此说“蒋夫人(宋美龄)的父亲并不高大,长得又黑又粗,嘴唇有点撅起的。他有三男三女,都很漂亮,都不像他”。“师母倪桂珍,她长得很高,也很漂亮。宋家兄妹都像母亲的”。

是年2月底,胡铁花在基隆上岸,立刻奉檄开展公务。他以“全台营务处总巡”的身份,冒湿热瘴疠毒气之艰险,巡视全台31营28哨的防务,并代邵友濂巡抚前往澎湖列岛视察军情,“凡六个月,往来炎蒸瘴疠之中,从者皆死”。胡铁花因历经北国南疆各种自然极限气候的磨难,经受住了挑战,但还是严重地摧败了他的身体,伏下了致命的湿毒刻骨蚀心的祸根。他深谙军事地理学,一下看出了要害,他直言禀告邵巡抚:全岛炮台要塞防务功能等于零,鉴于中法战争(1885年)之后,我南洋海军基本被摧毁的现实,台湾实质已面临门户洞开的险境!

他向朝廷建议,从速更换逾龄的老式武器,购买新式炮舰,训练组建一支小型的海军,用作全岛防务之用。但昏庸腐败极致的中央政府置若罔闻,却授他一个“提调盐务总局,兼办安嘉总馆”的官职。厘捐、盐务,向是清朝官场大把大把敛财的肥缺,但胡铁花并不领情,“薪水之外,一尘不染”地勤政,半年内,对台湾的盐政有所兴革。就在这个时候,原任台湾布政使的唐景崧升任为台湾巡抚,于1893年5月委任胡铁花为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府,6月又委他兼统镇海后军各营屯。胡铁花就成为台湾唯一一个直隶州的最高军政长官。从1893年6月到1895年4月的两年不到时间里,胡铁花治理自己的辖区,在清廷腐朽没落的大背景下,还是有所作为的,择其举措分列如下:

胡铁花遗墨,手写给胡适的启蒙读物《学为人诗》

——纠正清廷一直来“重防番(指土著高山族)、轻防海(指海上倭寇)”的极端错误的台湾防务政策。他认为这是治台的最大弊病,对内应团结加教化。

——鉴于“台东各处土旷而沃”,鼓励居民多开荒地,多种五谷,多养牛羊,多栽竹木,从而发展生产,厚生利民。

——实行民族和睦、安居乐业政策,鼓励大陆移民与土著居民“共敦和睦,毋相寻仇,以全类族,各安生业”。

——几乎月无虚日地反复视察台东“辖境内五百里”的所统各营屯,并立即肯定正确点滴,教正不当之处,深为诸官所惊服。

——亲自主持军队操练,尤其“步伐打靶”等基本训练。他先身士卒,“黎明即起,赴军中点卯”。

——禁烟禁赌。他极力在军队中禁烟。由于当时台湾疟疾猖獗,而军队中流行着鸦片可防御此恶疾的误妄说法,故几乎全军吸毒。胡铁花下令禁过烟,但积重难返,时间又短,没有明显成效。

——严禁赌博,力戒“隋游”。后者,即土著(男女)裸体上街游荡,沿袭成习,不以为怪。这位大陆去的军政长官发放给他们一衣一裤(或裙),告示必须穿衣裤出门,若有违者,则严刑处置。不久,社会面貌就有改观了。

百姓知道好歹,高山族同胞为此制作了质料、做工俱精美的“万民衣”,赠献给这位为他们做好事的父母官。其中一件完好留存当地,如今已为台东文献委员会珍藏;另一件,胡铁花殉国后,随同他的棺椁一起运回绩溪,胡家精细保存起来,可惜被焚于“文化大革命”。台湾历史留住胡铁花的功绩,台东县已将光复路改名为铁花路,并树立了《州官胡公铁花纪念碑》,有云,“服官勘勤,夙夜匪懈,遇事奋往,不避艰险……”

胡铁花到台一年后,1893年2月26日,把留在上海的少妻冯氏、幼子胡适接来台东团聚,亲笔书方块汉字,教幼儿识字。但宁静温馨的生活只维持一年略多时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1894年),屈辱的《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4月),国家的悲剧、台湾的悲剧、胡家的悲剧接踵而来。

台湾割让,抗日殉国

甲午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国大败后,日军步步进逼,逐次攻陷了辽东半岛的金州、大连、旅顺,进而准备进攻北洋海军司令部所在地山东半岛的威海卫,台湾岛已进入备战状态。胡铁花预测全岛险恶前景,遂于1895年1月,遣送冯氏偕胡适等一行回绩溪,留二子绍之在身边。他给妻子和三个儿子各一份言简意赅的遗书,自己决意在孤岛绝地,以身报国。

1895年2月,日军攻陷威海卫,占领刘公岛,12日海军提督丁汝昌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4月17日,李鸿章到日本,在广岛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我国的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8日,噩耗传到国内大陆,举国大哗;台湾同胞尤为激愤,“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随即,北京朝庭电令台湾巡抚唐景崧“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20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无内渡者,作日本人,改衣冠”。到5月18日,清廷又严令台湾所有文武大小官员,“着即内渡返大陆”。提督杨歧珍交纳印信后,在限定期中渡返大陆。6月6日,巡抚唐景崧内渡返大陆,时限已过,口岸为日军严加封锁,他在淡水登上德国轮船,在德轮炮击掩护下,落海而去。这时台北、基隆已被北白川能久亲皇率领的日本占领军攻占了,兵锋直指台中、台南。

一片撤台尘嚣中,也有少数清朝驻台文官武将不答应,坚持留岛抵抗。在籍工部主事丘逢甲,破指血誓:“抗倭守土!”表示“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惟有开战”。早年移驻台湾的原广东南澳镇总兵、台南新军统领、镇南关抗法名将刘永福,发布《盟约书》:“为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土,分内事也!”台东的胡铁花此时已患严重热带脚气病,行动艰难,他赶去台南(临时省会)汇合坚持抵抗的唯一军事领袖刘永福后,负刘命,抱病策马而去寻找台中知府黎云松——他还掌握台中彰化一带朝廷府库银两物资——为抗日义勇军筹集弹药粮草,终于找到黎知府,完成使命。过不久,日舰进犯台南门户安平。刘永福决定死守安平,保留一条海上退路。刘永福抵抗到最后,因孤军无援,也是在这里渡海撤回广东的。胡铁花也坚守前线安平,但此时他的脚气病毒已攻心,迸发心力衰竭,双腿浮肿,上吐下泻,便血,几近瘫痪,病入膏肓了。刘永福不得已,于8月18日派人护胡铁花和他的二子绍之登舟,渡台湾海峡,送到厦门。诀别时,胡铁花把他在台湾三年中踏勘、建言、施政实录写成的《禀启存稿》交给了刘永福。这部书稿实质上是第一部台湾的兵备志,是胡铁花的朱程理学与近代军事地理学相结合治台理想与实践的结晶,是他爱台报国情之所在。

胡铁花在海上艰苦地行舟两天,21日抵达厦门,寓三仙馆。绍之立即打电报到上海,促四叔介如措资来厦门。这时胡铁花“气益促,病益剧,手足俱不能动”,弥留仅一天时间便逝世了。时光绪二十年阴历七月初一日,公元1895年8月22日,享年54岁。

猜你喜欢

铁花胡适
《胡适》
新见熊佛西集外书信考释
奔跑的铁花
“家乡故事”的多元讲述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铁花飞舞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七律·抗日战争胜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