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遏制官僚主义当做反腐倡廉的着力点
2013-02-14董振华许春华
文/董振华 许春华
(作者董振华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许多好的作风,从而保证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党内一些不良的风气一直存在着。官僚主义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不良风气,它是指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官僚主义是生长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赘瘤,是毒素和祸害,如果任由官僚主义滋长、蔓延,终将导致党和国家的覆亡。
因此,党长期以来就一直在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非常痛恨官僚主义,曾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同志专门写有《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系统为官僚主义者“画像”。邓小平同志对官僚主义也深恶痛绝,多次痛斥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对官僚主义的表现和危害作了深刻揭露。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同样深刻意识到官僚主义给党的肌体和党的事业构成的危害,指出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官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严肃指出,“要下大力气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的见面会上,他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今年4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部署下半年开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会议上,他又明确指出,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并着重指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
就着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某些官员大吹“幸福”的号角。(图/东方IC)
确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征途中,“官僚主义”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严重障碍。不清除官僚主义思想,不解决官僚主义习气,就无法凝聚民心,汇聚力量,“中国梦”就难以实现。
官僚主义滋生的深层原因
官僚主义的产生并非出于某个简单的因素,而是具有深层历史根源、制度基础和认识论根源。
首先,官僚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世界上封建关系发育得最充分、封建体制建立得最完整、封建统治维持得最长久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我国封建的惯性力量也就越强大,反封建的任务也就越艰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反封建的历史却是相当短暂的,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也极不彻底。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8月18日的讲话中就指出了党内存在着官僚主义、人身依附、家长制、一言堂、个人崇拜等带有封建色彩的现象。他指出,我们党进行了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我们没能完成,现在应该明确提出并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这种封建主义过分强调统一和集中,过分强调对权威的服从,造成了我们在民族心理方面的妥协性有余,原则性不足,这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官本位”的思想,为官僚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其次,官僚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制度性根源。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别人都要唯命是从,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甚至形成“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的怪现象,官僚主义自然就会滋生蔓延。
再次,官僚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源。我国现存的官僚主义作风也有思维方式的原因所导致的,尤其是不重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导致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长期以来,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比如,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作假;有的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这就是因为背离了现实活生生的实践,没有深入基层,没有深入群众,缺乏调查研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官僚主义产生的严重危害
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严肃斗争。这个任务和斗争的重要性十分清楚,因为官僚主义危害巨大。
首先,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直接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作为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即是脱离群众。人心向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要安身立命,就必须自觉、主动地去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党执政后,对权力资源的全面掌控支配,以及实际上形成的党和群众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往往容易凌驾于群众之上,忽视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紧迫性更是不那么强烈了。漠视群众意愿和要求,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就会滋生蔓延,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共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特权的官僚阶层。有人估计,这个官僚特权阶层大约有50万~70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300万人之多。严重脱离群众,从而被人民所抛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次,官僚主义侵蚀了党风政纪,导致腐败的滋生和繁衍。实际上存在的一些违反党纪国法的现象,如一言堂、买官卖官、领导的意见不能提、领导的看法是最大的法、领导身边的人相当于领导等现象,都是官僚主义在背后作祟。官僚主义盛行,在现实中就表现为放弃我们这个社会被法律、道德、文化、规律等因素所支撑的健康的社会秩序,从而侵害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存在官僚主义,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但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比较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其中对官僚主义的危害做了深刻论析,断言官僚主义是导致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地方的政策法规之所以无法落实,流于形式而无力无效,除了腐败分子人为地破坏法规、逃避惩罚外,官僚主义带来的管理不严、执行不力、扯皮推诿、放任自流等也是一大原因。
再次,官僚主义不仅严重破坏社会公平,还严重影响社会效率。一方面,官僚主义盛行意味着人情的力量大于规章制度,危害民主法制与公平正义。官僚主义任人唯亲、任人唯财,只讲私利,不讲公理势必影响社会的民主法制和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我们的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官僚主义会导致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有些本位主义严重的人,甚至遇到责任互相推诿,遇到权力互相争夺,扯皮拖沓,这势必会影响效率。
率先垂范,遏制官僚主义泛滥
正因为官僚主义危害十分巨大,且因其久治难愈,因此,确实“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从源头上加以治理。
当前,必须狠下“药石”,通过加强教育、推出有力的举措努力遏制官僚主义的泛滥。
首先,加强宗旨教育,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现阶段,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从而在行动中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秉持科学态度,夯实为民意识。不高高在上,不专横跋扈,不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不瞒上欺下,不奢靡享乐,切实消除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等官僚主义行为,脚踏实地地工作,真心诚意地服务。
其次,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确保在制度的约束下真正做到运用群众化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并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消除文山会海,使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同时,轻车简从,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走进居民小区、农家小院,与群众敞开心扉、真情交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尤其是珍惜民力,不干劳民伤财之事。
克服官僚主义,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引导形成良好的政风民风。
强化党内、民主、法律、舆论监督,使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在强化监督的基础上,加强责任追究力度,尤其是需要在严肃纪律处分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完善具有可执行、可操作的法律制度,对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源头治理,根除官僚主义病根
要消弭官僚主义产生的深层“病根”,就要痛下“针砭”,着力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改革,通过改革使官僚主义作风无从兴发,这是解决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
首先,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公开制度,确保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直接导致了滥用权力、推诿扯皮,以及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因此,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按照科学设权、用权原则,合理界定和规范人、财、物每项权力运行的程序、责任,对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周密设计和安排,确保公共权力切实为公共利益服务,从而避免责权脱节、制约缺失和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
公开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利器。按照公开透明原则,从公开决策、程序、监督和结果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和完善公开制度,切实做到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紧紧围绕重大战略论证、重要官员任免、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事件处置、大额资金使用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其次,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时代已大不相同,如今,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开展运动来反对官僚主义,而是必须着力于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发展党内民主,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之间的关系,发挥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作用,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切实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政府结构、职能责任,着力解决在纵向行政层级方面“上下一般粗”,在横向行政层级方面“左右一样齐”,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相互扯皮、争权推责的弊端;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在机构设置上,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围,将类似职能尽量集中在一个部门之中,从而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减少行政管理层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从而有效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现象。
再次,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在党和国家机关中形成一个官僚特权阶层是克服官僚主义在组织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就需要把好干部“进口关”,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让群众真正行使选举权,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并从而有效杜绝做官动机不纯者混入党和国家机关;把好“管理关”,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群众测评制度,促使党员干部不敢当官做老爷;畅通“出口关”,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让那些官僚主义习气和做派严重的党员干部出局。
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有效铲除官僚主义赖以“存活”的温床,也是解决官僚主义的釜底抽薪之举,即从源头上治理的有效途径。
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就先从克服官僚主义开始,也只有解决了官僚主义,才能真正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而进一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