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探湖,解读五湖四海的水文密码

2013-02-12

中国西部 2013年20期
关键词:鄱阳湖湖泊西湖

小伙子穿一身老式对襟衣,手拉牦牛缰绳往前走,不时深情地回首看一眼春风满面的新娘;身披洁白婚纱的新娘骑在牦牛背上,用一种无限期待的眼光眺望着远方。远方是深蓝色的纳木错湖水和连绵起伏的雪山,一群候鸟扑腾着翅膀从水面掠过,溅起了一串晶莹透亮的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令人炫目的斑斓色彩。

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结婚照选择到纳木错拍摄,与其说是别出心裁,不如说是追求心灵的回归。1900多平方公里的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是一道举世无双的风景线,壮美的天造奇景与超凡脱俗的人文图画完美结合,把蒙古语称之为腾格里海的天湖演绎成了美丽神圣、纯洁无瑕的化身。

藏语把湖称为“错”,纳木错即纳木湖。立于湖边,心醉神迷地遥望四周,看一座座雪山在蓝玻璃似的湖水尽头起舞,柔软的白云像堆积的棉花挂在天边,或像马尾一样甩到空中,扫来扫去,平坦的草地好似一块块巨型地毯向四野铺展,在阳光下不断变幻着色块,珍珠般的沙粒从金色沙滩上缓缓弥漫到湖心……赏心悦目的沉醉,把世俗的一切奢望和烦恼忘却得一干二净。

美能征服一切,在纳木错,4718米高的美丽天湖不但统治着人们的思维和嘴巴,也统治着人们的眼睛、表情、脚步、心脏、汽车轮子和照相机。云流动,风静止,影如梦,透明的光影世界,唤醒了休眠的童心,点亮了冰清玉洁的灵魂

陶醉在湖泊、忘情于湖泊、感动在湖泊,其实在西藏,在中国西部,还要说感知、认知也在湖泊。以前以为湖泊都是灰蓝色的,或者是灰绿色的,到了西藏才知道湖泊是深蓝色的,比远洋时的大海和雨后的天空还要蓝,就像从油画颜料里直接挤出的那种深蓝,没有经过任何调色,只是任凭你想象,有一只无形的巨手铺天盖地把它涂抹在地球上,展示在银河中。

西部还有绿色的湖泊。是的,透明的绿,翡翠般的绿,绿得让你看上一眼,就由表及里感觉得出湖水的甘甜,直想马上掬一捧送入口中,让它溢满口腔,沁入心扉,或是跳进湖里享受一下湖水对肌肤的抚摸和滋润。总之,所有生命力的彰显和感知似乎都能够从这片灵动的绿色中找到答案。太神奇了,这无需任何夸张,藏东工布江达县境内的巴松错就是如此迷人的一个绿色之湖。还有青海省的茶卡盐湖,青白色的湖面诠释着青盐的意义;喀纳斯湖,上帝的调色板里调和出和谐的大地五色;昆明翠湖,因为有了红嘴燕鸥的加入,使得湖面变成了欢愉的艳红色;更有黄河上的天鹅湖,在天鹅的黑白两色里蕴含了水墨画的韵味……

沧海桑田,是什么造就湖泊

“湖”字从水从胡,“胡”字从古从肉,本义为“远古之人体毛浓密”,“水”与“胡”联合起来表示“水面长满了像胡须一样的水生植物”。“泊”字从水从白,“白”本义为“虚空”“空无一物”。“水”与“白”联合起来表示“水面空无一物”。按《说文解字》对“湖”字的解说可知,古人对“湖”是利用它来灌溉农田。从汉语“泊船”“泊位”“停泊”等词汇来看,可知古人对“泊”是利用它来航运。

其实湖泊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千差万别的,大型湖泊可达数万到数十万平方公里,小型湖泊只有几公顷;有深达千余米的深湖,也有水深仅几厘米的近于干涸的湖泊。中国湖泊的分布,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东南为外流湖区,以淡水湖为主,湖泊大多直接或间接与海洋相通,成为河流水系的组成部分,属吞吐性湖泊。此线西北为内流湖区,湖泊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陆盆地之中,与海洋隔绝,自成一小流域,为盆地水系的尾闾,以咸水湖或盐湖为主。从湖泊成因上来看,我们国家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成因最具有代表性。

每当在地图上看到外形南宽北狭的八百里鄱阳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长江,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上,都会令人想起曾经出现过的鄱阳湖前身古彭蠡泽。正是两千年以来长江河道不断南迁,古彭蠡泽的主体逐步演化,乃至湖水南侵,城池淹没,“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最终形成了现代水域占据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湖前传有着沧桑而又精彩的故事。

左图 /宋鄱阳湖行势图

右图 /鄱阳湖萎缩趋势图随着长江和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水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加上海面平面上升所导致的长江南迁,五河来水受强烈顶托,流水不畅,聚集成湖。长江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鄱阳湖湖面大小。如今,每当鄱阳湖水位下降之时,偶尔显露古城的蛛丝马迹,便屡屡刺激着探索者的神经。

如今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常人绝难想象到,这里在汉代以前还是一个1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在2.5-0.7亿年前的中生代,正是恐龙称霸的时代,鄱阳湖盆地就形成于这个时期。燕山运动使盆地周围地区强烈褶皱上升而形成诸山,盆地本身却下陷成为一个地堑式断裂洼陷,但直到全新世的中期,鄱阳湖仍是赣江下游的河谷盆地,积水区仅限于盆地北部的湖口地堑内。

随着长江和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水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加上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长江南迁,五河来水受强烈顶托,流水不畅,聚集成湖。长江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鄱阳湖湖面大小。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长江出武穴后,摆脱了两江挟持,进入望江凹陷而分为九派,这在卫星照片上和地图上均可看出。大约在公元400年前后,长江主泓道移至湖口一带,长江水直接阻碍了赣江水系的泄水,于是湖水迅速向南扩张。此时由江湖作用形成的梅家洲的不断伸长,缩小了泄水断面,也加速了湖泊向南扩张,最终形成鄱阳湖。

古人逐水而居的同时,湖水的流转也在侵蚀着人们的农田和村镇。在汉代,现在松门山以南的广阔鄱阳湖面仍是赣江下游平原。综合《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史籍中记载的枭阳县的设置,汉昌邑王封邑,海昏侯封邑的记载,都说明汉魏六朝时期,今日的鄱阳湖在当时是河网纵横的膏腴之地,并不存在大面积的水体。到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枭阳县就因水浸而被撤销。东晋末年作为商旅通途和军事要地的雷池和桑落洲,到了六朝末年销声匿迹,被江南的湖口所替代。因此鄱阳大水面形成的时间应在《庐山记略》问世和枭阳县撤销的时间间隔内,即公元400年前后,也就是说鄱阳湖距今仅有1600年左右。如今,每当鄱阳湖水位下降之时,偶尔显露古城的蛛丝马迹,便屡屡刺激着探索者的神经。

五湖四海,正在远去的古地理格局

在陆地表面上的径流成了江河,而一些能够蓄相当水量的天然洼地就是湖泊。江河湖泊不仅使我们的星球更加璀璨,还是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也融入了古代地理堪舆学上的风水格局。

因此,我们读史书不难发现,古人谈地理总有一套一套的数字,比如四海、五湖、五岳、九州等,用数字描述世界是古人认识世界的特点。同时,熟悉中国地理观念的人都知道,四、五、九是最常用的地理数字,或者说古人的地理认识总围绕着四、五、九这三个数目……

《禹贡》是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贡》以山川为纲划分全国行政区域,并确定向朝廷贡赋的种类及多少。《禹贡》提出了“九州”“五服”等中国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被列为儒家经典、后世典则。“九州”从空间结构看,就是四正(东、南、西、北)、四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加上中央。“五服”就是从中心向外,每500里为一服,象征着中央与地方的空间调控关系。

后世中国的山川条理大都按照《禹贡》,寻找山的脉络、水的踪迹。唐宋时期形成了三大干龙的概念,即北龙、中龙、南龙,北龙位于黄河以北,环阴山、贺兰山经幽燕入辽海,中龙位于黄河以南,汉水以北,为关中之山,从蜀汉而来,北至长安,东至嵩山、泰山,南下扬州,南龙从岷山而来,一支延长至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一支南下湖南、江西、广西等地。三大干龙的代表乃北京、西安、南京三大古都,王气兴盛,龙兴之所。在这个中华古代地理大格局中,湖泊如一个悬停在风水龙脉上的珠玉,回转出风水地理藏风聚气的别样光影。

以古代风水地理格局中的五湖四海来看,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所谓八荒,指八方荒芜极远之地。北魏时期的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唐代司马贞认为“五湖”指“具区(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等五个湖。近代则一般以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古时五湖之一的长荡湖:又名洮湖,是镶在苏南平原上的一面“明镜”。它位于常州市金坛市境东南部9公里处,跨金坛、溧阳两市,系古太湖分化湖 之一。古时水面较大,北至金坛建昌,南至溧阳南河,南北逾50公里,故晋时即有长塘之名。后经历年围垦,今日仅剩8500公顷,大部分在金坛境内。

太湖:面积 2425.0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 3.34米, 容积 51.5亿立方立米。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还有射湖,就是现在江苏射阳湖,位于美丽的江苏射阳镇,处于扬州、淮安、盐城、泰州四市交界处;以及位于广东省龙川县的贵湖和位于江苏武进西南部与宜兴东北部间的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

为什么古五湖和如今的五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都集中连片地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江浙一带的土地上,而西部广袤高原和山间谷地里的绝美圣湖却没有涉及,这恐怕还是古人除了地理认知以外,对湖泊的偏爱。山川形胜可以以西部为龙脉之源,通天之柱,而湖泊却必须来自于身边,和生活密切相关。如今,中国风水形胜的格局正在因为西部的加入而变得丰满,中国旅游格局也因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再次兴盛。青海湖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消息传来,中国西部的湖光山色已经改变了古代地理学家的认知范畴,而中国第一个成功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湖泊却是西湖!

得水而兴,来自于江湖的馈赠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杭州西湖获全票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专家按照世界遗产的6条评价标准,认为西湖符合其中三条标准,即交流价值(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见证价值(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关联价值(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中国的申报文本从西湖山水、城湖空间特征、西湖十景、文化史迹、两堤三岛、特色植物6个方面展示出这些价值。

衡水湖 摄影/白 英

从旅游角度看,也许更好理解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西湖作为与杭州城唇齿相依的文化湖泊,深厚的文化价值从历史演变至今,被人们所共享共存,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中华祖先留给子孙也是奉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不能作为部门和区域的“自留财产”,西湖景区的开放性在遗产旅游开发和管理中十分值得借鉴。遗产具有科学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在重视经济意义的今天,西湖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演绎了城与湖的生态良性发展,文脉的深厚延续、景观的动态演替,同时被杭州市民与游客共享,杭州市民的真实生活也成为入景入画的真实,比起用一堵围墙一道大门封闭的遗产地,西湖共存着历史与现实,生活与旅游,本土与世界。“世界共享了西湖,杭州就共享了世界”,这就是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真谛与魅力。

西湖申遗产初期,一位来自北欧的专家曾说过:象你们这样的湖,我们有上千个。其实他没有理解中国城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西方著名城市规划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深入人心,他认为一个城市的意象是可读的,城市的生动图像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组成。在比较西方城市与中国城市时,他说道:中国的城市与环境是开发式的,是蕴含着诗意的。西湖即是典范,湖滨构成城市的边界,又有流畅的道路,既是独立的区域又与城市相融,还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中国古城大都以“八景”“十景”为代表,但杭州城内没有,只有西湖十景。徜徉在西湖边,在“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中,在“两堤三岛”格局中,“西湖十景”构成了与西方城市意象相对应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城市意象”,这也是西湖申遗对世界城市史的一大贡献。

泸沽湖 摄影 /可 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既是西湖景观的塑造者,也是文化景观的传承者,与其它许多盛装登场的遗产旅游地不同,西湖的“浓淡总相宜”是一种从容。

湖泊和城市的唇齿相依不能不说是中国湖泊景观和人们生活最好的结合,而西部湖泊恰恰是在湖泊景观上绝佳,而人文积淀不足。这也是中国西部湖泊养在深闺,如今才渐渐被大众熟知的文化根源。

正因如此西部的湖泊的宁静、透明、纯洁无瑕才备受追捧。如今,在人类居住密集区的一片片水乡泽国纷纷被污流侵蚀后,这些美丽的湖泊已成了我们这个蓝色星球最后的风景。走近她,感受她的神奇与超脱,渺远与深邃,多情与温柔,我仿佛捡回了童年的梦,寻觅到了一处静谧的、甜美的心灵港湾,一如外出奋斗折腾得筋疲力尽的游子,歇息在劳累人生旅途中一处理想的、无比幸福的驿站。

猜你喜欢

鄱阳湖湖泊西湖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湖泊上的酒店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奇异的湖泊
当西湖遇上雪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