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条件下黑土水分湿润特征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013-02-09刘伟卓董守坤赵恩龙龚振平马春梅刘丽君
刘伟卓,董守坤,赵恩龙,龚振平**,马春梅,刘丽君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哈尔滨 150001)
干旱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2.5%[1],黑龙江省是全国春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发生春旱的频率高达70%左右。近年来,夏季干旱也时有发生,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年际间降水量变化较大,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的农业生产。
滴灌是解除干旱最有效的措施,滴灌必须使作物根区得到充分的水,一般情况下作物根系体积的1/3~3/4应得到充分湿润[2]。大豆根重、根长多集中于0~20c m土层[3],根系以植株为中心向外展开,滴灌使20c m土层和植株一侧的区域得到充分湿润,就可以基本达到灌溉的目的。
为了明确黑土条件下土壤水分湿润特征,本试验进行滴灌模拟试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设置了110c m大垄滴灌模式,研究滴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效益,以期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滴灌模拟试验: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以玻璃吊瓶和静脉输液管为工具模拟水分滴灌,用输液器控制水分速度,试验用水量为1600m L,分为两组,一组滴定速度为320m L/h,另一组为355m L/h,滴定后0h和18h(次日)测定水平和垂直扩散距离,重复3次。根据土壤水分扩散距离确定垄上双行大豆的行距。
大田试验: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试验基地进行,设置常规垄宽65c m和垄宽110c m,垄上双行种植大豆。采用贴片式滴灌带,管径16m m,毛管滴头间距20c m,单管双行滴灌方式。垄宽65c m的大豆双行间距为12c m,分为不灌水和滴灌2个处理;垄宽110c m的大豆双行间距为40c m,分为不灌水和滴灌2个处理;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335m2(5亩),品种为黑农48,种植密度为25万株/h m2,滴灌处理根据天气条件进行灌水2次,每次灌水20m m,灌水量为13.3t,常规田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湿润特征
在自然降雨时,通常认为降雨量10m m时为有效降雨量,为了明确水分在土壤中的湿润特征,试验以玻璃吊瓶和静脉输液管为工具模拟滴灌。第一组滴定速度为320m L/h,耗时5.0h,测量湿润土壤表面直径和深度;滴灌结束时,湿润土壤表面直径为38c m,中心深度为16c m;次日(18h)土壤表面直径为42c m,中心深度为19c m(见表1、图1)。第二组滴灌速度为355m L/h,耗时4.5h,测量湿润土壤表面直径和深度;滴灌结束时,湿润土壤表面直径为38c m,中心深度为17c m;次日(18h)土壤表面直径为42c m,中心深度为19c m(见表1、图1)。根据研究,滴灌必须使20c m土层和植株一侧的区域得到充分湿润,才可以基本达到灌溉的目的。因此,为满足双行大豆滴灌时能够使大豆根区得到充分的水分,大豆植株距离滴灌点应该为20c m左右,即大豆双行之间的距离应≤40c m。
2.2 滴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根据以上依据,建立了大豆大垄双行滴灌模式,其大垄底宽110c m,垄顶宽70c m,垄高20c m,垄上双行大豆间距40c m,滴灌毛管放在2行大豆中间,距大豆的距离为20c m。在遇到干旱时进行灌水,2009年灌水2次,每次灌水20m m。
试验产量效果见图2。不灌溉条件下,65c m传统垄作处理大豆产量为190.3kg/667m2,110c m大垄大豆产量为188.3kg/667m2,二者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滴灌条件下,65c m传统垄作处理大豆产量为272.3kg/667m2,110c m大垄种植的大豆产量为261.3kg/667m2,二者产量也没有显著差异。65c m传统垄作滴灌处理与不灌溉处理相比,产量增加82.0kg/667m2,增幅为43.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10c m大垄滴灌处理与不灌溉处理相比,产量增加73.0kg/667m2,增幅为38.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10c m大垄滴灌处理与传统垄作不灌溉处理相比,产量增加71.0kg/667m2,增幅为37.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1 滴灌土壤水分扩散特征
由此可见,灌溉能够极显著增加大豆产量,110c m大垄滴灌模式与65c m传统垄作效果相同。
2.3 滴灌条件下大豆效益分析
大豆滴灌的投入情况见表2,在具备水源工程条件下,110c m大垄滴灌模式和65c m传统垄作滴灌模式当年投入分别为426.5元/667m2、531.5元/667m2,每年平均投入134.8元/667m2、204.8元/667m2,铺设滴灌管的人工费、水电费50.0元/667m2,合计年均投入184.8元/667m2、254.8元/667m2。灌溉可以使大豆单产稳定在220~260kg/667m2,较目前大豆平均单产(130kg/667m2)提高90~130kg/667m2,大豆价格国家保护价4.0元/kg计算,110c m大垄滴灌模式增加的收入为175.3~335.3元/667m2,65c m小垄滴灌模式增加的收入为105.3~265.3元/667m2,110c m大垄滴灌模式效益明显高于65c m小垄滴灌模式。
图1 滴灌结束时及次日的湿润距离
图2 不同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比较
表2 大豆滴灌的投入情况
由此可见,灌溉能够极显著增加大豆产量,110c m大垄双行滴灌模式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垄作,因此,在生产上可以大力推广。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点源供水条件下黑土水分扩散半径约为20c m,中心深度为20c m;滴灌条件下,垄上双行大豆间距离以≤40c m为宜。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大豆大垄双行滴灌模式,垄底宽为110c m,垄顶宽70c m,大豆双行间距40c m;与不灌溉相比,该模式下大豆产量达到261.3kg/667m2,产量增加73.0kg/667m2,增幅为38.8%,其效益明显大于65c m传统垄作。
[1]顾贺.地面不同垄沟形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2,32(5):1-6.
[2]张振华,蔡焕杰,郭永昌,等.滴灌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17-20.
[3]崔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应用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