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俭成中国主流文化价值
2013-02-08
周鸿军 目前节俭健康的餐饮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这非常令人可喜,但如何从源头上长期杜绝中国式“剩宴”反对浪费,仍需中国社会每个人的反思和努力。这里牵涉到反浪费的制度建设,将餐饮浪费和酒驾一样,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持续地监督执行并培育崇尚节俭、慈善的中华主流文化价值观。 笔者在英国居住期间,与英国前首相等政要在唐人街数次就餐时,五位就餐者点九个菜一个汤,基本上每个盘子见底,若还有多余,也会打包带走。在人均收入38592美元的英国,餐饮节俭,已成为一种习惯和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事实上英国皇家招待国家元首的国宴也是四菜一汤。 英国人在过节、生日、婚礼送礼和请客基本上量力而行。若每月税后收入在4000至5000镑,节假日礼物基本在20~30镑(真正体现了礼轻情义重)。在国外圣诞期间消费,主要是家庭和个人购物、聚餐、旅游,政府没有这一假日公款消费预算。私人股份公司、银行根据一年业绩、利润和员工对公司贡献发放奖金,以及带薪度假和举行圣诞大餐,但吃不完后都打包。 英国大学和各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午餐、晚餐都很简单:三明治、各种色拉、火腿、香肠,每个人吃多少,点多少,“光盘”非常正常。英国人的文化与宗教信仰是:食物是上帝赐予的,我们可以享用,或吃不掉或多余可以打包,但不可浪费,若自我感到很富裕,可以搞慈善捐赠食品衣物。 我的一位南美西班牙裔同学在一次晚餐中,盘中还有1/3食物没吃完就倒掉了,我看了下,有些三明治因即将过期,出售价只有原价的1/5,他可能因便宜,多买了一些吃不完。我们的导师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总统先生,下次若您吃不下,可否也请分一些给我们共享呢?”那位同学从此以后每次用餐后都是“光盘”。在2012年人均收入5800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元)的中国,有人一顿饭吃掉3.8万人民币的事在英国属特大新闻,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和不可思议的。 减少餐饮浪费的效益、效果是直接的,它至少能减少海外谷物和大豆进口。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将这些粮食节省下来,我们可以直接减少成本2000亿元人民币。要改变原有的价值观,需要国民文化改变才能可持续,而文化改变需要几十年始终不懈地坚持。 让节俭、向上、包容、互助、慈善的精神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这些有助于培养中国的品牌软实力和作为建设性大国的责任感。将清新廉政的社会风气,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的行为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完成美丽新中国的内涵与核心价值观。▲(作者是复旦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