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初探
2013-02-04何声灿李祝芳江宗丽文勤枢
何声灿 李祝芳 江宗丽 文勤枢
摘要:为积极寻找和探索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梁河县茶技站在大面积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力度。文章主要介绍了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茶园建设;技术管理;以草代肥;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132-03
1 概述
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利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措施,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
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常规普通的中低档茶叶产品已相对过剩,价格相对下跌,传统种植茶叶产品的效益下降,茶农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消费产品的需求日趋向优质、营养、生态、保健、自然合成方向发展,将来对有机茶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认识将会越来越高。所以,有机茶产品的价格将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
力强,产品将会供不应求,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2 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
2.1 茶园补苗
用3~5年生优质无性系茶苗于每年6~7月雨季进行茶园缺株断行补植,通过茶园补苗每亩有效茶树达到了1500~1600株,为有机茶园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春茶、夏茶结束时,在有机茶园施有机专用肥100公斤/亩,全年共施有机专用肥200公斤/亩;同时,春茶结束时,茶园开挖肥槽沟深×宽为:40×30cm,施入腐熟有机农家肥1500~2000公斤/亩或沼液(肥)2000~2500公斤/亩。
2.3 茶园覆盖
茶园覆盖是有机茶园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茶园覆盖就是利用本地各种落叶、杂草、作物秸秆等代替部分有机肥进行施肥作业。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必将导致对生物有机肥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呈逐步递增趋势。以草代肥是梁河茶区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个茶园肥源短缺的解决途径。
2.3.1 茶园覆盖以草代肥的可行性。一是原料来源种类多,资源丰富,田间、野外所有杂草、落叶、作物秸秆等均可做草肥;二是草肥富含有机质:各种落叶、杂草、作物秸秆腐烂后形成较好的腐殖质,是茶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化肥代替不了的。近几年,各地茶区出现了“茶叶无味”、“产量难提”、“品质下降”等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退化,土质下降,
其根本原因就是大量施用化肥所致。
2.3.2 施用效果显著:目前,梁河茶区多数农民在有机茶园利用以草代肥方法取得了增产提质和改土培肥的效果。
2.3.3 茶园覆盖以草代肥的必要性。一是节本增效的需要:由于国际煤炭、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已成事实,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在所难免,而落叶、杂草无需购买,可就地取材,用低成本甚至不花成本的“草”代替相对高价的商品肥料是一种明智选择;二是改土培肥的需要:梁河茶区在未施草肥以前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下,而连续多年施用草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2.0%以上;三是绿色有机食品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草肥因无公害、无污染的特性必将成为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所选择的最佳肥料之一;四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各级部门都在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以草代肥技术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及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3.4 茶园覆盖以草代肥技术。
(1)草肥选择:茶园土壤覆盖草肥可选择山草、麦秸、稻草、豆秸、玉米秸杆、木屑等。
(2)铺草时期:为防旱,可在旱季来临之前进行铺草;若作为保暖防冻,应在土壤冻结之前进行铺草;如果以防止水土流失为目的,可在雨水来临之前进行铺草;抑制杂草生长,应在杂草萌芽之前进行铺草;新植茶园,应在移栽结束后立即铺草。
(3)铺草方法:厚度要求12cm以上,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宜。
(4)茶园以草代肥的效果分析。茶园杂草覆盖为有机茶园茶树创造一个“吃饱、喝足、住得舒服”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制作的茶叶产品品质自然优异。
茶园杂草覆盖,可就地取材,用木屑、鲜叶、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等覆盖物进行覆盖,茶园覆盖杂草具有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杂草生长、保蓄土壤水分、调控土壤温度、改良土壤、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降低成本和提质增效的明显效果。茶园杂草覆盖,增施有机肥料,不但春茶芽叶肥壮,发芽整齐,高级茶比例高,而且所制茶叶产品茶内质优,比施化肥茶园的茶叶香气高、味美、鲜爽、醇厚。
外在感官品质特征:鲜叶:芽叶肥壮、匀净齐整、叶色黄绿、芽毫浓密显露、叶质柔软、持嫩性强。针形茶:外观呈针形挺直,光滑匀齐,白毫显露。曲条形茶:外观条索紧实、卷曲、色泽油润、芽毫突显。
内在品质特征及理化指标:茶园杂草覆盖及梁河县独特的宜茶区域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加之茶区优质的品种资源、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独特的加工制作工艺,从而,形成了茶叶独具特色的内在品质特征。茶叶的主要突出内在品质特征是:鲜叶芽叶肥壮,内含营养物质积累较为丰富,茶叶开汤鉴评,口感滋味醇厚,浓酽而不烈、回甘而不涩,浓香爽口,回味突出,余味悠长,而且特别耐冲泡;理化检测,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内含营养物质含量均相对较高。回龙茶样品的检测结果为:水浸出物49.5%、茶多酚23.2%、氨基酸3.2%和咖啡碱2.8%,其具体检测理化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指标 实际检测值
水分(%) ≤7.0 3.0
总灰分(%) ≤7.0 5.3
碎末茶(%) ≤5.0 0.1
水浸出物(%) 40~48 49.5
茶多酚(%) 18~35 23.2
氨基酸(%) 3~5 3.2
咖啡碱(%) ≤3 2.8
(5)茶园杂草覆盖形成生态环境。一是茶园海拔1500~2200m,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量为1500mm;二是茶园覆盖杂草,即使雨水直下,也不至于造成茶园地表径流,而是逐渐流到地面上,缓慢渗透到茶园土层中,保持了土壤湿度;三是茶园周围空气悬浮大量雾气,冬天早晨均有“寒雾”密布于茶园中,大大提高了空气湿度,空气湿度5~10月为85%~95%,11~4月为75%~85%;四是茶园昼夜温差大,当地茶农有“白天穿短衣,夜间穿棉袄”的习惯,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特别有利于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的形成;五是种植遮荫树及多雾的生态茶园环境,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散射质点,使太阳光线中的波长变短,增加了漫射光,特别是蓝紫成分,有利茶树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六是茶园土壤多为高山黄壤区的酸性土,从土壤物理环境、土壤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环境三方面来分析:从土壤物理环境看,由于茶树根系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1.0m以上,以壤土为主,土壤表土层结构为粒状和团块状,心土为块状,这样质地和结构均良好的土壤,既能保水、保肥、保温,仅能及时供水、供肥、供温,使茶树吸收,根系发育良好,生长活跃;从土壤化学环境看,茶树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土壤酸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无机养分。根据云南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08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检测结果,土壤pH4.5~6.5;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2.0%以上,是高产优质茶园的理想之地;从土壤生物环境分析,茶园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丰富而协调。生物与茶园之间构成了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有机茶园茶树的生长发育。
(6)有机茶园远离城市,远离工厂,没有污染,茶叶自然品质好。据梁河县茶技站2011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茶园铺草土壤水分比未铺草的增加10.76%,全年土壤平均温度(20cm处)提高0.3℃,鲜叶产量提高64.1公斤/亩,干茶产量提高14.3kg,春茶提前10~15天采摘上市,产量提高15%以上。
2.4 茶园沼液施用
结合梁河县实施国家沼气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沼液(肥)能源优势,在有机茶园地区实施了“茶—沼液(肥)”工程,为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
2.5 有机茶园有害生物(病虫草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及茶园无害化有机药物防治
2.5.1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种类:茶饼病、白星病;发生时间:8~9月;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方法主要是及时采摘鲜叶、按时进行修剪、保持茶园通风透光,非采茶期,喷0.6%~0.7%石灰半量式波尓多液进行预防。
2.5.2 主要虫害种类:小绿叶蝉、蓟马类;发生时间:6~9月;防治方法:一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黄、蓝板防治;二是用生物农药1%印楝素或0.5%苦参碱,1000~1200陪液喷施。冬季封园分别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尓多液和0.5%硫酸铜,可以有效防治虫害。
2.5.3 茶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茶园修剪的废弃枝叶、自然落叶和其他植物经无害化处理,形成优质有机肥,再返回茶园,实现资源的再
利用。
(责任编辑:刘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