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
2013-02-03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毕梦昭金彩红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毕梦昭 金彩红
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毕梦昭 金彩红
本文在界定生活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并对其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上海要想尽快完成“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必须重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其产品、服务用于解决购买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生活性服务业是连接物质、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载体,物质、精神产品只有经过生活性服务业才能被人们所消费。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包括文教卫生、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娱乐健身、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
我国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大类,本文以我国第三产业行业分类为依据,参考上海统计年鉴,根据研究需要和统计资料来源,将生活性服务业分为以下几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 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特征
1.1 上海市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上海市走的都是以工业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1978年,上海GDP的三次产业构成为4.0:77.4:18.6,第三产业依旧严重滞后;进入90年代中期,受惠于改革开放和浦东大开发,上海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飞跃,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0年,上海GDP的三次产业构成为0.7:42.0:57.3。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特征。上海市第三产业在量变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质的提高,内部构成呈现多样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产值构成和就业比重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波动中快速成长,从1978年的18.6%增加到2011年的58.0%;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011年也已达56.3%,说明上海第三产业就业容纳水平较高,对经济发展起着较大的拉动作用。
第二,从发展速度上看,1978~2011年,上海GDP年均增长10.45%,而第三产业同期平均增长11.14%,高于GDP增速,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
第三,从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看,上海市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断丰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为8.5%,批发和零售业占26.4%,这是生活性服务业中从产值来看比重最大的行业。此外,生产型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也在第三产业中占较大比重。以上四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绝对优势,可见,目前上海第三产业中传统产业仍为主导,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许多新兴服务行业迅速兴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增长势头强劲,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类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体现了上海第三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升级的趋势,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服务化和高效化的演变规律。
1.2 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变化与现状特征
鉴于现有统计资料分类较粗,要对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内部的每个行业作细致的分析比较困难。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得性和分析的要求,本文主要采用每个行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等指标,来分析和评价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变化与现状特征。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很快。如表1所示,2001~2010年,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产值由64.2%提高到66%,就业由82%提高到85.4%,对整个服务业的贡献不容忽视,在保持绝对优势地位的同时稳步增长。同时,生活型服务业各个构成行业的发展也都有各自特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产值和就业人数都有明显增长;虽然这类行业起步晚,在上海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小,但发展势头迅猛,并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说明上海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型行业不断成长。批发和零售业,无论从产值还是就业比重来说,都是上海生活性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在基数较大的基础上仍有明显发展,说明上海市商品市场活跃,消费能力强,内需旺盛。其他行业的指标在绝对值上都呈增长趋势,但相对比例基本无增长甚至部分出现下降,政府应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支持力度,行业自身也应抓住机遇,谋求改变与创新,使各行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但内部结构不合理。2010年,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已占第三产业的66%,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举足轻重。就业人数占比也高达85.4%,充分发挥了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但生活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从表1可以看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从各个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最高,为1.82,其次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为1.19,超过了生活性服务业的总体平均比较劳动生产率0.78(见表2),说明这些行业尽管就业人数比重不大,但劳动力的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属于高盈利、高收入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生活性服务业中地位相对突出,比较劳动生产率也高于平均水平,说明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需求很大。而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环保以及文体娱乐等行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表明这些行业尚未发展成熟,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表1 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变化情况(亿元、万人、%)
表2 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第三,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是由其历史原因、自然禀赋、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的不同决定的。上海生活性服务业的低水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活性服务业层次较低,传统产业占据优势地位,新兴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多是规模很小的公司,整体服务技术含量低,发展水平低,发展潜力不足。
(2)市场化程度偏低,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中的很多行业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尚未发育成熟,很多机构和企业是政府、大专院校的附属机构,仍带有福利、公益性质,很多行业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开放市场,未形成健全的市场机制。
(3)各行业竞争力较弱,与国际化目标相去甚远。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技术和设备落后,专业技能不扎实,管理运营机制不合理等。
2 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差异
2.1 上海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
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从某一侧面评价上海市17个区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如表3所示。2010年,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排序来看,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黄浦区、闸北区、长宁区,产值比重均高于80%,未知数据的虹口和静安正位于这三区周边,是上海最为中心的几个区,可以判断市中心区域第三产业发达,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量商业中心、购物场所积聚在市区,零售商贸业发达;人流量大,带动相关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很多服务性机构,如银行、医院、学校等也集中分布于市中心。嘉定、松江、奉贤等郊区的发展仍是第二产业主导,第三产业发展严重落后于市中心区域,这是因为这些区域分布着很多工厂和工业园区,而且居住密度小于市区,对服务业的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缺少动力。上海市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显著,不利于整个上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不利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表3 上海市17个区县三次产业的GDP比重
2.2 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上海市17个区县的生活性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地位存在明显差异(见表4)。本文主要从产值比重这一指标来进行分析(无法找到数据的行业未在表中列出)。
从表4可以看出,虽然只进行生活性服务业中四个行业数据的分析,但仍有很多数据缺失。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生活性服务业的概念也未明确界定,导致各区县的统计口径不同,有些类别数据在某些区县的统计中无法找到,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区县的数据未及时更新,导致数据查找困难。但是,尽管数据有限,还是能从表4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由表4可见,从生活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浦东新区和青浦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高于其他区县。原因分析如下:上海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港口城市,浦东新区濒临东海,是天然好港口,外高桥保税区和临港新城的建设促进了浦东航运业的发展,上海浦东机场也是世界吞吐量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这些都对浦东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青浦区位于上海西部,连接江浙沪三地,地理位置优越,很多快递企业都在此设立仓库,带动了该区仓储邮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说明地理位置是影响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关键因素。从现有数据可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徐汇、闵行、松江和嘉定都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较集中的区域,对新兴科技的需求大,同时,能提供大量掌握高新科技的人才,这对该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已超越交通运输这类传统行业,说明上海市的生活性服务业正朝着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演变,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能起积极的带动作用。批发零售业是传统老牌生活性服务业,其在整个生活性服务业中以及第三产业中占绝对优势地位,各区县的统计数据均如此显示。这是有其历史和现实依据的,由于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的一批城市之一,商品贸易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商业自古繁荣,上海现在又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人均GDP在全国居于前列,消费能力强,消费需求旺盛,自然拉动批发零售业的发展。住宿餐饮业成为生活性服务业中的重要一环有其内、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上文所说的上海的经济地位和居民消费能力;外部原因则在于上海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
表4 上海市17个区县生活性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比重(%)
总体来讲,上海市各区县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其各自特点,具有特定优势。但就目前看来,生活性服务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应加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
3 结论与建议
生活性服务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面向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体制与政策、认识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上海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仍不高,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上海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以高新科技为主,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应朝着高科技、信息化转变。上海要想在服务经济时代有所作为,早日完成“四个中心”建设目标,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需要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和政策的有利扶持。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加强人力资源投资和开发,拓宽资金渠道,有选择地积极扶持生活性服务业各行业发展,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教育等行业,使上海市的生活性服务业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1] 上海统计年鉴(2000~2012).
[2] 陈宪,程大中,殷凤.中国服务经济报告2008[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 城市服务经济与贸易编写组,编著.服务经济与城市发展[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F719
A
1005-5800(2013)10(c)-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