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研究
2013-02-03吉林省靖宇县特产管理办公室邢云燕
吉林省靖宇县特产管理办公室 邢云燕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研究
吉林省靖宇县特产管理办公室 邢云燕
本文把吉林省区域经济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域,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水平、财政收入、教育水平、固定资产投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呈现出中部地区经济高于东部、西部的状况,据此分析并提出了缩小吉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吉林省 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经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崛起,东北地区的工业因为技术老化,体制、结构矛盾突出,发展缓慢,扩大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近几年来,由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吉林省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总体经济实力得以增强。但是,吉林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找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差距,对于促进吉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极大的现实价值。
1 吉林省区域经济划分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2012年末GDP达到11937.82亿元,占全国的2.31%。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从本文研究的区域经济视角可以把吉林省分为东部(延边、白山、通化)、中部(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和西部(松原、白城)三个经济区域(表1)。
表1 吉林省区域划分
2 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分析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
2011年,吉林全省GDP为11607亿元,而中部地区的GDP增幅为20.9%,占全省GDP的比重高达66.7%,为7747亿元。相比之下,东部、西部GDP的总和则仅占全省GDP的35.0%。其中东部为1970亿元,所占比重为48.7%;西部为1890亿元,所占比重为16.3%(表2)。
计算人均GDP公式是国内生产总值与年平均人数之比,它可以反映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人均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可比较的最主要指标。2011年吉林省的人均GDP为42265元,而东部地区为33427元,比中部地区少13078元;中部地区为46505元,比全省的人均GDP高出3240元;西部地区为38460元,比中部地区少8045元。从以上三个区域分析来看,中部地区的人均GDP高于东部、西部;而就东部、西部相比较,人均GDP也同样存在着西部高、东部低的差距。
从财政收入来比较,2011年,吉林省的财政收入为645.9亿元,其中高达69.3%的收入来自中部地区。而东部、西部的财政收入分别为132.5亿元、66.1亿元,占比分别为20.5%、10.2%,需要指出的是西部松原市2011年GDP总量为1360亿元,仅次于长春和吉林,而财政收入只有41.5亿元,低于通化的45.1亿元和延边的53.5亿元,因此,松原市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运用亟待改进。
表2 吉林省东、中、西部GDP、人均GDP及财政收入的比较
2.2 社会投资情况的比较
2011年,吉林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2266494万元,其中,中部地区为46765824万元,占全省比重为64.7%;而东部地区为14441610万元,占全省比重为20.0%;西部地区为11059077万元,占全省比重为15.3%,从中可以看出吉林省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投资的不足而导致发展资金受到制约,进一步拉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2.3 教育状况的比较
从目前吉林省高校分布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校都集中在长春和吉林,比如,长春和吉林就集中了吉林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24所大学中的绝大部分,为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本文以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来展开分析。2011年,吉林省全省在校学生数为265952人,其中东部在校学生数为46463人,占全省比重为17.5%;中部在校学生数为201193人,占全省比重为75.7%;西部在校学生数为18296人,占全省比重为6.8%。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担负的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毕业后,除了少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外,绝大部分要参加工作,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中职学生的本地化工作,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能够为企业增添急需的技术操作员工。在吉林省中职教育中,中部地区中职学生的在校人数为201193人,占到了全省的75.7%,而东部和西部加起来也不过只有24.3%的占比,企业最基础的技术人才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想这些地区经济能够赶上或者超过中部发达地区是不可能的事情。
2.4 形成吉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只是选取了其中几个关键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其实,区域城市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外商的投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能源消费状况等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因素。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区域经济差距的现实原因:
(1)区域间的自然条件及因此所形成的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
(2)产业结构存在的差异;
(3)人的思想观念及文化底蕴方面的差异;
(4)区域间优惠政策的差异;
(5)先发展起来的中部地区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尚未形成;
(6)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领导人的政策水平;
(7)资金投入及信息资源利用上的差异;
(8)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削弱了东部和西部的发展能力。
这些差距导致本来人才就显得不足的东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造成大量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口外流,使得区域经济水平更加难以提高。
3 缩小吉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
按照国家颁发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来看,“长吉图”区域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重心是要将该区域建设成我国延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并将该区域建设成为我国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此门户的开放必将对吉林省的经济乃至东三省的经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也会作为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预计到2020年,“长吉图”区域经济总量会是现在的2倍以上,前景将不容小视,该区域也将会被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人才储备基地、现代化物流产业基地和东北亚国际商务服务基地。
延边位于东北东部经济带,南北向与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东北地区相连;与俄、朝的港口远东腹地和西伯利亚群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良好的区位条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长吉图”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不久的将来,“长吉图”先导区会为探索延边开放以及缩小东部与中部区域经济差距做出新贡献。
3.2 创建长白山地区标识,并加以宣传、推广和应用
树立长白山地区的区域品牌形象,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发展长白山地区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开发生态和绿色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长白山区域经济发展和长吉图先导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应当在政府的主导下,创建长白山地区自己的标识,像中国免检产品标识一样,长白山地区出产的各种特色产品都要标注此标识,这不仅仅是产品身份的认证,同时,可以提高企业注重品牌发展的意识,提高区域品牌发展的关注程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3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者,政府身兼数职,既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区域发展的引导者、服务者和管理者。作为引导者,政府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区域品牌的发展。在我国市场机制还并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有侧重地发展产业,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投向东部和西部地区,并且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当然,政府作为引导者必须要深入调研,把握区域发展情况,力求将资金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构建产业发展平台,提供优质服务。
[1]王秋影,徐效坡.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1).
[2]谷国锋,张晶.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0(7).
[3]杨海燕.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F207
A
1005-5800(2013)10(c)-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