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观察
2013-02-02梁敬敏
梁敬敏
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观察
梁敬敏
目的 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院后患者进行12个月的电话跟踪、随访和复查。结果 跟踪调查期间, 58例患者在长期服用华法林情况下, 出现3例皮下出血, 4例黑便, 1例牙龈出血, 2例血尿,根据患者病症, 合理调整华法林剂量, 症状消失。结论 在房颤治疗中采用华法林, 对血栓和栓塞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有效降低和避免血栓和栓塞的发生, 无严重不良反应, 只发生轻微的出血副作用, 可以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房颤, 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华法林;房颤;临床治疗
房颤是心房颤动, 作为常见疾病, 会改变人体血流动力学, 引起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时在房颤临床治疗中, 要有效控制心室率, 避免发生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华法林是双香豆素类抗凝剂, 有着良好的抗凝效果[1], 是治疗房颤最有效药物。但华法林有着潜在出血副作用, 必须要对服用华法林患者进行跟踪性调查。为了进一步研究华法林在治疗房颤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回顾分析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房颤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房颤患者, 均符合房颤诊断标准, 男性30例, 女性28例, 年龄44~70岁, 平均年龄56.5岁。其中15例阵发性房颤, 20例持续性房颤,14例永久性房颤。6例合并糖尿病, 15例合并高血压, 10例合并高血脂, 15例合并心脏病,12例合并其他疾病, 58例患者均无抗凝禁忌证。
1.2 诊断标准 根据心电图(ECG)诊断, 患者确诊为房颤。患者经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 随之显示的是大小、形态不规则的颤动波。
1.3 排除标准 排除年龄超过78岁, 近期有消化性溃疡以及出血史, 或有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另外, 有出血性脑卒中史, 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有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等疾病。
1.4 治疗方法 患者经相关测试, 均无抗凝禁忌证。患者初始每天服用3 mg的华法林, 根据病症, 女性患者可以相应减少剂量, 可每天服用2.2 mg华法林。3 d后, 复查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每天重复测定。2周后计算INR的平均值,若INR平均值在2.0~2.5范围内, 可改为每周检测1次。一个月后计算INR的平均值, 若INR平均值依然在2.0~2.5范围内, 可改为每月检测1次, 6个月后, 改为2个月检测1次[2]。患者治疗期间, 均未服用其他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若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以及栓塞并发症时, 立即复查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INR。对出院后患者进行跟踪性调查, 如电话和复查随访, 详细记录用药量、检测数据和并发症等相关情况。
2 结果
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12个月的跟踪调查, 采取电话跟踪和复查随访方式, 随访率达100%。随访记录所有患者用药量、检测数据和并发症等相关情况。每天服用华法林剂量保持在(3.0±0.02)mg。58例患者在长期服用华法林情况下,出现3例皮下出血, 4例黑便, 1例牙龈出血, 2例血尿。通过检测患者的INR, 在2.0~2.5范围内有4例, 2.5~3.5范围内有6例。根据患者病症, 合理调整华法林剂量, 症状消失,患者均已康复。
3 讨论
房颤又称心房颤动, 经常出现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房颤患者的心跳频率快且不规则, 而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超过10%, 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可达7.5%。据相关资料显示, 男性房颤患者高于女性房颤患者。通常导致房颤发病的原因是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慢性肺部疾病、肺动脉栓塞等疾病引起, 同时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代谢失衡以及严重感染等有关, 并且房颤经常会与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合并。按照时间分类房颤时, 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心悸、眩晕、胸部不适和气短等。
在治疗房颤时, 首先恢复窦性心律。患者只有恢复了窦性心律后, 就可以完全治疗房颤。其次是可以控制快速心室率, 当房颤患者无法恢复窦性心律后, 可以使用相应药物, 降低快速心室率。最后避免发生血栓形成和脑卒中。当患者无法恢复窦性心律, 可以使用抗凝药物避免发生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目前在治疗房颤时最重要方法是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采用华法林药物抗凝治疗, 能够有效减少栓塞危险, 防止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华法林作为双香豆素类抗凝剂, 起到抗维生素K作用, 利用抑制依赖抗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Ⅷ、Ⅸ和X的合成, 使凝血因子I羧化过程受到阻碍, 并且作为凝血因子的前体物质, 也无法得到有效活化。同时华法林能够减少凝血酶的血小板聚集, 而患者口服华法林4h左右才可以发挥抗凝作用[3]。华法林本身具备着药物动力学作用, 这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检测, 及时发现潜在出血等异常情况。
使用华法林治疗房颤, 其理想目标是为了减少栓塞危险,减少发生出血并发症。目前使用华法林, 患者起初每天使用2~3mg, 需要定期检测INR, 未出现特殊情况时, 可以每周检测一次。一个月后计算INR的平均值, 若INR平均值依然在2.0~2.5范围内, 可改为每月检测1次。6个月后, 可以改为2个月检测1次。本组58例患者研究中表明, 经过12个月跟踪随访, 患者在使用华法林过程中, 出现轻微的皮下出血、黑便、牙龈出血以及血尿等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病症, 合理调整华法林剂量, 症状消失, 患者均已康复。
综上所述, 采用华法林治疗房颤, 对血栓和栓塞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减少和避免发生血栓和栓塞, 无严重不良反应, 只发生轻微的出血副作用, 经过对症治疗, 均完全康复, 因此, 华法林可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房颤, 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1] 杜西锋.华法林用于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7(01):656-658.
[2] 郭山岭.华法林治疗房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31(09):113-115.
[3] 李敏.华法林治疗房颤临床观察.用药研究, 2013,37(34):109-112.
457300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