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血小板及其有关参数检测的几点体会

2013-02-02李文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2期
关键词:计数法抗凝剂血细胞

李文华

关于血小板及其有关参数检测的几点体会

李文华

目前,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及其有关参数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建立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法相结合的复检制度、建立本实验室的复检范围、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血小板形态学的诊断技巧问题以及抗凝剂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几点体会,以期引起关注。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 显微镜计数;血涂片

血小板及其有关参数的检测, 是临床工作中血液常规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对某些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检查的主要内容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密度(PDW)等。目前, 国内医院检验科绝大部分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等优点, 但在实际工作中, 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作者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结合有关文献, 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报告如下。

1 建立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法相结合的复核制度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及其参数受很多因素影响, 如采血因素(采血不畅、血液凝集可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仪器因素(试剂空白背景未达要求、白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溶血剂残留等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抗凝剂因素(抗凝剂过量可使血小板溶胀、崩解, 从而影响计数及参数分析)、标本储存温度(室温储存, 低温可激活血小板, 影响计数分析及MPV值), 标本放置时间(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易产生巨大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计数偏低), 患者因素(正常血小板大小、形态之间变异较大), 试剂质量(稀释液不新鲜, 杂质和微生物的污染也会影响血小板及MPV值)。综上所述, 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检测结果的更加准确, 利用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法进行复查校正势在必行。

2 建立本实验室的复检范围

在多年的工作中, 作者发现, 血细胞计数中血小板计数最为困难, 这是因为:第一, 血小板体积小, 其形态学的识别特别容易受其他杂物的干扰。第二, 血小板在体外易于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及其参数方便快捷, 重复性好, 是目前临床筛检疾病的主要检验仪器, 但是仪器不能将血小板及其他类似大小的物质(如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或灰尘等杂质)完全区别开来[1]。所以, 当检测结果太高或太低时需要复检。常用方法是:①用相差显微镜计数经草酸铵稀释液稀释后的血小板, 作为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进行复核。②用同一份血液标本制备良好血涂片, 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 进行核对。各个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复检范围。有报告称, 当PLT<50×109/L时,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显微镜检测结果[2]。应该根据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以及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符合的程度等方面确定是否需要复检以及复检的范围。一般认为PLT>600×109/L或PLT<100×109/L时需要复检, 以确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型号、分析测试原理不同, 各医院应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

血细胞分析仪测试原理主要有电阻抗法、激光散射分析法, 流式分析法等。不同的仪器, 不同的测试原理, 血小板计数的体积范围不同, 如Coulter Hmx将2-25 fl作为计数血小板的体积范围。也有仪器将2~30 fl作为血小板体积计数范围不等, 故应用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 参考值范围应有所不同。如划定的范围较小, 易把大的血小板漏计, 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如划定的范围较大时, 易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以及微粒等计入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所以, 各实验室有根据仪器型号不同建立本实验室参考值范围的必要。

4 血小板形态学诊断技巧的问题

无论是显微镜计数法还是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计数血小板均可能出现计数误差, 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 可以大致估计血小板的数量。一般地, 正常情况下, 在血涂片厚薄适中、红细胞分布均匀区域即体尾交界处, , 每个油镜视野约有8~15个血小板, 或每20~30个红细胞见到1个血小板, 这就可以表明血小板数在一个大致的正常范围。如果发现血小板散在罕见, 血小板减少无疑。有时我们会遇到采血不顺利或速度太慢, 血小板聚集成片或成条索状聚集, 分布不均, 应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全片, 特别是片尾部, 否则会误认为减少。一张血涂片除了能观察血小板数量外, 也能观察血小板大小、形态, 有无巨大血小板以及畸形血小板, 结合MPV、PCT、PDW等, 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如ITP、MDS,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小板无力症, 巨血小板综合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5 关于抗凝剂问题

由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对血细胞形态和计数影响较小,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K2做抗凝剂, 用量为EDTA-K2·2H2O, 1.5~2.2 mg (445±0.85 μmol)/ml血液。目前, EDTA-K2抗凝剂在临床已经广泛使用, 近年来, 有关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越来越多, 引起临床更多关注。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 EDTA-K2可导致血小板活化, 引起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表位发生构象改变, 与血浆中自身抗体结合, 形成血小板聚集体[3]。第二, EDTA-K2可是血液发生免疫介导,产生冷抗血小板抗体, 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上,诱导产生“卫星现象”。无论是血小板聚集, 还是“卫星现象”,血细胞分析仪均不能识别凝集的血小板, 导致血小板检测结果假性降低。发现这种情况一定要用不同方法进行复核。例如用枸橼酸盐抗凝血或用末梢血草酸铵稀释后, 显微镜重新计数, 以防止漏诊、误诊, 为临床提供准确无误的结果。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方法虽然快速、重复性好, 但只能作为常规筛检手段, 其结果异常时, 仍需要结合血涂片染色和显微镜计数法来复核结果。各医院检验科应重视血小板形态学的培训工作, 在工作强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 保证检验质量仍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5.

[2] 李海荣 手工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比较.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6(8):614.

[3] 高琼.EDTA盐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3):584.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计数法抗凝剂血细胞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显微镜手工计数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神奇的计数法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尽显“科学计数法”的魅力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