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内痰培养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分析

2013-02-02卢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革兰单胞菌耐药性

卢志军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指的是声门之下的气道感染,主要有肺炎、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的急性加重等。近年来有关呼吸道感染菌群变迁和不断提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菌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困难[1]。多重耐药菌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对于其定义是一种微生物对于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能够同时耐药。所以对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耐药菌的分布特征和药敏性了解,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对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院内痰培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院内下呼吸道染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并且经过痰培养结果确认多重耐药菌。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3个月~87岁,平均年龄61.2岁。

1.2 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胸部经X线检查显示有片状或斑片状浸润性阴影出现,且有或没有胸腔积液,痰培养至少连续两次为同一种菌病,其次院内感染临床诊还需符合以下之一:①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或者痰性质发生改变。②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增高或减少。

1.3 方法 首先进行痰标本的采集,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在进行常规漱口后,在使用无菌盐水进行3次漱口,或者在对空腔护理后用力咳出深部痰液,取痰液放入无菌盒内在1 h内送检。实施人工气道患者选用一次性无菌痰液管手机下呼吸道分泌物然后进行病原菌的培养;然后进行细菌鉴定全部标本均经过镜检筛选,检验合格的标准接种培养基;最后进行药物敏感实验,选用K-B(纸片扩散法)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中心标准进行结果判断。关于细菌学诊断应该是3次连续分离出的同种病原菌,同一个患者同种菌类的标本。多重耐药菌的定义是是对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抗感染药物能够同时耐药的病原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是构成比对其描述。

2 结果

2.1 呼吸道患者来源与病原菌的分布 发生院内痰培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原因是机械通气、院内应用抗菌药物、留置胃管,重症监护室;120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耐药菌149株,排前4位菌株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0.2%(45株)、鲍曼不动菌19.5%(29株)、肺炎克雷伯菌18.1%(27株)和黄金色葡萄球菌14.8%(22株),还有大肠埃希菌10.0%(15株),阴沟肠杆菌7.4%(11株)。

2.2 病原菌耐药的分析 关于院内下呼吸道多耐药菌感染最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对于舒巴坦、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院内痰培养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学对其都有良好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于舒巴坦敏感率85.8%、美罗培安83.8%;而鲍曼不动菌敏感率分别为91.6%与75.8%;肺炎克雷伯菌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有主要的耐药机制。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头孢他啶、氨曲南的敏感性分别为69.9%与71.2%,鲍曼不动杆菌对其敏感性21.2%与2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先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逐步成上升趋势,并且感染病的病原菌大多为耐药菌,已经成为临床各科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大多出现在免疫力下降且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3]。结果表明,在临床各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相当复杂,机制原因是细胞质膜的通透性下降,由此产生了灭活酶,近而改变了抗生素的靶位,形成的生物膜和主动外排泵的机制等原因导致了该种细菌的多重耐药性,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难题。院内获得性病原菌主要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其耐药性较高,因治疗困难而备受关注。不断出现并应用的新型广谱抗菌素,在重症感染病的治疗上虽有疗效,但是滥用现在却是普遍存在,导致细菌抗药性与院感染出现了新问题。革兰阴性杆菌结构的变化,使得对于广谱抗菌素较敏感的肠杆菌的分离率有所下降,应该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对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破坏口咽部位正常的细菌,易生长的真菌促使了耐药菌株的出现。

本文研究表明院内痰培养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患者自身内环境、治疗措施的侵袭性与医院环境等有密切关系,比如在行机械通气时,由于气管插管,可对咽喉部产生直接伤害,破坏了气道的自然防御,并削弱了纤毛系统清除细菌的功能对咳嗽机制进行了抑制,促使了细菌定植。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情均都较重,特别易出现口咽部位的细菌定植。

综上所述,对于院内痰培养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的试验,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主要是格兰阴性菌,且耐药性较高,对此临床医师应该加以对病原学检测与药敏感监测重视,及早发现多重耐药株,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出现并对抗生素的使用合理选用。对用药时间严格控制,并加以基础疾病的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完善各种消毒管理方面的制度,是预防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1]蔡兴东,胡成平,钟友清,等.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调查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1):28-32.

[2]吕爱爱,徐建英.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1,4(3):217-221.

[3]廖冰,罗林城,魏茂刚,等.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分析.西部医学,2012,24(1):45-47.

猜你喜欢

革兰单胞菌耐药性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