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2013-02-02秦绪华
秦绪华
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会导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推迟、出现开裂等, 严重的情况会发生全身感染、器官功能出现障碍, 引发患者死亡[1,2]。腹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致病因素包括多方面。本文对2008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卫生院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 并探讨相关的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08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实施开腹手术患者共50例, 将其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 观察组手术后皮下放置流管, 对照组手术后皮下没有放置流管。观察组有14例男性患者, 11例女性患者,年龄段为17~83岁;对照组有13例男性患者, 12例女性患者,年龄段为20~79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因素和年龄因素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比较。
1.2 切口发生感染的标准[3]①切口发红、肿胀、疼痛以及分泌脓液;②深部切口有脓液流出;③自然裂开的切口或者手术打开的切口, 有脓液流出, 局部压迫有疼痛感;④医生诊断出切口发生感染;⑤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 检测为阳性;⑥将切口脂肪出现液化进行排除。
1.3 方法 将出现切口感染的一组作为观察组, 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的一组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因素、体质量指数因素(BMI, kg/m2)、并发疾病因素、手术时间因素、手术实施季节因素、抗生素使用因素以及手术操作时间因素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组间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切口发生感染的比例 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比例为4%(1/25), 对照组没有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2.2 发生切口感染的致病因素
2.2.1 年龄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 观察组为(57.7±7.3)岁,对照组为(43.7±5.3)岁, 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BMI 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 观察组平均是(25.6±1.2)kg/m2, 对照组平均是(23.8±1.1)kg/m2,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 基础疾病 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的2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4 实施急诊手术 观察组中实施急诊手术的有7例,高于对照组患者21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5 夏季实施手术 观察组夏季实施手术的次数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6 手术时间 平均手术时间, 观察组为(2.3±0.5)h, 对照组为(1.7±0.4)h,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7 抗生素使用 观察组手术后抗生素使用量高于对照组, 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是手术切口发生感染, 本文发生比例为4%。本次研究对切口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了探讨, 主要有高龄患者因素、BMI指数过高、患有基础性疾病、进行急诊手术、夏季实施手术、手术操作时间过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因此应针对这些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 对感染进行预防。
临床发现, 患者实施麻醉后进行切皮之前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手术结束后4 h加强抗生素使用剂量, 可以使得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身体内抗生素保持有效浓度, 使手术切口感染比例大大降低, 因此麻醉前配合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预防, 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进行推广[4,5]。
[1]李莹,黄存林,朱小琴,等.1878例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16(7):758-760.
[2]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18):44-45.
[3]刘春芙,刘玉娇.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护理措施.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0):102-103.
[4]马红丽.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7):21-22.
[5]崔健,彭健,张阳德,等.皮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