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
2013-02-02李文清
李文清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
李文清
目的分析探讨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与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30例进行了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征象。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可以将30例患者分为A型9例,B型21例。CT检查可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征象为:主动脉壁粥样硬化19例,内膜渗漏6例,穿透性溃疡14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7例,胸腔积液18例,主动脉瘤5例。结论CT血管成像检查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对于接下来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主动脉;壁内血肿;CT影像
主动脉壁内血肿是血管壁中层发生血肿的主动脉夹层,其他内膜并没有破裂口,主动脉夹层没有内膜片,没有真假两腔,一般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其实两者的临床病理并不完全相同,主动脉壁内血肿属于主动脉中膜病变,而主动脉夹层是内膜病变,主动脉壁内血肿应该是主动脉夹层的变异,也可以说是它早期的症状,壁内血肿会自发出现,原因可能是主动脉内部的血管自然性的破裂,也会在中层病变部位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及胸部钝性外伤后继发,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30例进行了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上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30例进行了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43±4.3)岁。临床症状为胸背部呈撕裂样疼痛,有4例患者伴随腹部疼痛,其中28例伴随有高血压病史。
1.2方法 30例患者使用的设备为SIEMENZS公司的双源CT,同时进行平扫和血管成像,扫描部位从头至足,平扫完成后增强扫描,人工智能触发扫描系统应用增强扫描后如在扫描过程中发现主动脉根部达到预设值,需延迟5 s后自动扫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以3 ml/s的速度注射渗盐水30 ml,扫描参数:120 kV,320 mAs,根据扫描心率的变化调整螺距,球管旋转时间每圈0.33 s,层厚1.0 mm,间隔1.0 mm。诊断以两套X射线形成的二维图像为主,运用最大密度投影法、溶剂显示法、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进行三维重建,根据图像进行分析诊断。
2 结果
按照Stanford分型可以将3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分为A型9例,B型21例,3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主动脉壁均呈现环状增厚,增加的厚度为5 mm~15 mm,17例患者的主动脉壁为新月形增厚;双源CT平扫过程中发现高密度血肿4例,等密度16例,低密度10例,增强扫描后的结果无明显强化,没有伪影出现;主动脉壁粥样硬化19例,6例发现增厚的管壁上有点状或线状的渗漏,穿透性溃疡14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7例,胸腔积液18例,主动脉瘤5例。
3 讨论
3.1发病机制 主动脉壁内血肿位于中膜和外膜之间,血肿的存在让主动脉内管壁更加脆弱,因此也容易发生破裂,在破裂后会形成典型的主动脉夹层,继续向外扩充会形成动脉瘤,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继续向外扩张导致主动脉壁被穿通,发病时多表现为胸背部疼痛,不同程度的刀割样、撕裂样疼痛,部分患者胸腔内会有积液。目前对于它的病因和发病原因还不明确,医学上一般认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发生与主动脉粥样化和高血压有关,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大都有明显的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征象,而且血肿形成的部位多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附近,主动脉壁内血管的破裂出血会自动形成血肿,血肿膨胀后会将主动脉中层形成分离出来的假腔。
3.2双源CT表现 本组30例患者中有主动脉壁粥样硬化19例,内膜渗漏6例,穿透性溃疡14例,CT表现上包括:主动脉壁内成环状或新月状增厚,且厚度均大于5 cm,CT扫描过的高密度、等密度和低密度在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变化,也无内膜破裂和真假双腔;内膜渗漏,血管内膜破损后内膜片上有相应漏孔,注入增强剂的时候会有渗漏情况的发生;穿透性溃疡,增强扫描后可以发现增厚的主动脉壁内在对比剂充盈的情况下有局部外突的龛影。
进行CT检测时要注意主动脉壁内血肿和主动脉夹层的区别,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患者多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在影像上增厚的管壁环绕主动脉,常发于降主动脉,可以自然吸收,无内膜片的破裂,而主动脉夹层的影像沿主动脉长轴螺旋状剥离,多发生于升主动脉,无法自然吸收。为了区别于老年患者的粥样硬化,需注意主动脉壁内血肿内移距离一般大于4 mm,而主动脉粥样硬化并无明显移动,而且病发区的CT检测值高于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域,管壁也比不规则增厚的主动脉粥样硬化光滑;会发生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不会发生的并发症,如胸腔积液等;主动脉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主动脉壁内血肿,但是因为血液动力学的原因粥样硬化很少发生在升主动脉。
3.3双源CT的应用价值 由于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未免病情延误需及时进行治疗,双源CT可以准确的反应出患者的主动脉壁内血肿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清楚的影像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创造了条件。主动脉壁内血肿特别是伴有穿透性溃疡的病程多变,因此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患者术后都需进行定期检查,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1] 张小鹏,马翔兴.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7):842-844.
[2] 鲍红梅,苏雪娟,李云奇,等.双源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论坛杂志,2012,33(5):109-110.
[3] 郑敏文,孙立军,葛雅丽,等.主动脉壁内血肿-一种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响杂志,2003,14(3):173-176.
[4] 印隆林,杨志刚,陈加源,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病变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5):522-526.
[5] 赵松枝,苏唏.1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治体会.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8):571-573.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