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三株小牛葡萄球菌药敏及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3-02-02明德松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15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西林小牛

周 斐 明德松

1.解放军161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1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泉州 362000

小牛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vitulinus)为人类少见病原菌[1],目前,国内外关于小牛葡萄球菌的报道较少[1-3]。笔者在近年分别从3例患者感染血中各分离出一株小牛葡萄球菌,检测其药敏及耐药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资料

1.1.1.1 患者 1,男,73岁,以“咳嗽、咳痰 20年,加剧 2个月,气喘半天”为主诉于2012年3月8日入院。入院前20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间歇性单咳,咳白色黏样痰,量少,约5 mL/d。无畏冷、寒战,无咯血,无午后低热,无夜间盗汗,无胸闷、胸痛,无头昏、头痛。胸片:“双上肺炎性病变,结核?结合临床;肺气肿改变;必要时行CT检查”。肺部CT:“双肺炎症性改变,考虑TB,请结合临床,建议复查,除外双上肺占位可能,双肺气肿,右上胸膜增厚;主动脉粥样硬化症”。 考虑“肺部感染”,血常规:WBC 22.7×109/L、GR 85.7% 、LYMPH 6.2% 、RBC 4.5 ×1012/L、HGB 159 g/L、PLT 289×109/L。痰检出霉菌,血培养小牛葡萄球菌。予伏立康唑、利奈唑胺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后因病情恶化死亡。

1.1.1.2 患者2,男,72岁,汉族,以“呕吐后致胸闷、气促、右胸痛12 h”主诉于2012年3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T:36℃,P:124/min,R:38/min,BP:133/92 mm Hg, 意识清楚,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强迫体位,平车入院,查体合作。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高电压;胸片:右气胸、右下肺见团片状阴影,右膈下透亮影?考虑膈下游离气体,消化道穿孔待排;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双肾含液性病变—囊肿,肝胆胰腺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胸部+上腹部CT:右侧液气胸,食管下段占位?右肾小囊肿。以“右侧液气胸待查;食管下段占位?肺部感染”收入ICU。2012年3月24日患者体温38.4℃,给予血培养,心率 61/min,血压 90/42 mm Hg,气道内分泌物多,黏稠,呈血性,无腹胀、腹痛等,血培养示小牛葡萄球菌,痰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诊断感染性休克,以抗感染(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后因病情恶化死亡。

1.1.1.3 患者 3,男,45岁,以“服‘甲拌磷’后呕吐、人事不省3小时余”为主诉于2012年8月2日入院。入院查体:T不升,P 125/min,R 24/min,BP 157/103 mm Hg,SpO299%。 意识朦胧,气道内可吸出带有大蒜气味的泡沫状痰液,检查无法合作。皮肤黏膜湿冷,无黄染及出血点。颈部、锁骨上、腹股沟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分泌物多,可闻及大蒜性气味。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25/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腹部压痛、反跳痛无法配合,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肿块,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感觉检查无法配合,肌张力低,双侧病理征阴性。初步诊断:(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重度);(2)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①中毒性脑病;②中毒性心肌损伤;(3)吸入性肺炎;(4)高血压病待定。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6×109/L、Ne 42.9%、HGB 146 g/L、PLT 241×109/L;痰培养: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胸片:可疑右肺炎。8月8日患者反复发热,气道分泌物多且黏稠,双肺湿性啰音有所增加,考虑合并肺部感染(院内),根据药敏情况予改为“左氧氟沙星”并联合“米诺环素”抗感染治疗。仍有反复畏冷、寒战、高热,血培养涂片见G+球菌,并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血常规:WBC:5.8×109/L、NE:78.91%、HGB:124.6 g/L、PLT:163×109/L;于8月9日加用“万古霉素”抗G+球菌治疗。血培养小牛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患者经综合治疗好转出院。

1.1.2 仪器及试剂

分离、检测所用的血平皿、M-H琼脂培养皿为广州迪景公司产品;美国BD公司的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专用 NMIC/ID-55鉴定/药敏板。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菌株)ATCC25923。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

将患者阳性血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皿,置35℃、5%CO2箱 24 h。

1.2.2 细菌鉴定及药敏

细菌涂片革兰染色,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鉴定及药敏试验(MIC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2010)制定的指南进行[4]。

1.2.3 耐药机制检测

用NMIC/ID-55鉴定/药敏板检测,分为:

1.2.3.1 甲氧西林耐药机制检测:NT试验及苯唑西林MIC法。

1.2.3.2 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

1.2.3.3 莫匹罗星高耐检测(HRMP)[5]。

2 结果

2.1 鉴定结果

在血平皿上形成直径0.5~3.0 mm,白色、圆形、边齐、光滑、湿润、不溶血菌落,涂片革兰染色为革兰阳性球菌,氧化酶、触酶均阳性。经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鉴定为小牛葡萄球菌,可信度(ID)均为90%。

2.2 药敏结果(MIC法)

3株小牛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均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磺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利福平(仅菌株80707耐药)、四环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莫匹罗星、莫匹罗星高耐、环丙沙星等药耐药。

2.3 耐药机制检测

2.3.1 NT试验

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苯唑西林MIC均大于2,NT试验均为阳性,即甲氧西林耐药表型。

2.3.2 大环内酯类耐药

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均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耐药,为MLSb耐药表型。

2.3.3 HRMP

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均为HRMP。

3 讨论

文献描述,小牛葡萄球菌是氧化酶、触酶阳性、革兰阳性球菌,小菌落、乳白色、圆形、边齐、光滑、湿润[2]。本文菌株生物学特点均符合文献描述,说明该3例患者感染确系小牛葡萄球菌。

人源小牛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的专题报道较少[1-2],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均为多耐,与文献报道相近。环丙沙星一直是葡萄球菌敏感药物,但近年来耐药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均耐环丙沙星。

此前很少报道小牛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在8株小牛葡萄球菌未检测出β-内酰胺酶[5],而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在β-内酰胺酶检测中,NT试验均为阳性,说明这3株菌甲氧西林耐药机制与β-内酰胺酶相关,与文献的差异可能和时代、地理不同有关。

莫匹罗星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惟一的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内的异亮氨酸合成酶的Ⅱe结合部位进行竞争性结合影响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合成而抗菌;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出现莫匹罗星耐药,已鉴别出两种主要的莫匹罗星耐药表型,即低水平耐药表型(LR M P)和高水平耐药表型(HRMP),后者是因耐药菌携带的耐药质粒编码异亮氨酸tRNA合成酶(ISR)的mup A核心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新的ISR,因其不能与莫匹罗星结合,从而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HRMP质粒的mupA核心基因通常是与多药耐药有关,可以在不同的葡萄球菌、链球菌中相互传播,这使得治疗HRMP耐药菌更加困难[7]。文献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RMP菌株,检出率为6.5%,HRMP菌株对阿米卡星等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80%,且呈多药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呋喃妥因耐药率也较低[8];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也均为HRMP多重耐药菌,可能也是质粒编码的mupA核心基因所致。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主要有三种,即M、ML和MLS,MLS由erm基因介导核糖体的药物结合部位甲基化,使细菌产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9]。小牛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10]。本文这3株小牛葡萄球菌均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耐药,即MLS耐药表型,系由erm基因介导的核糖体甲基化所致。

经检索 CNKI、CMCC、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和PubMed数据库,本文是我国第一篇研究小牛葡萄球菌耐药机制报道(截止2013年4月9日)。

[1]Cirkovic I,Hauschild T,Jezek P,et al.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Staphylococcus vitulinus by the BD phoenix automated microbiology system[J].Curr Microbiol,2008,57(2):158-160.

[2]Trüper HG,De'Clari L.Taxonomic note: erratum and correction of further specific epithets formed as substantives (nouns) ‘in apposition’[J].Int JSyst Bacteriol,1998,48:615.

[3]Koksal F,Yasar H,Samasti M.Antibiotic resistance patterns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s of septicemic patients in Turkey[J].Microbiol Res,2009,164(4):404-410.

[4]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M].2010.

[5]Stepanovic' S,Hauschild T,Dakic' I,et al.Evaluation of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oxacillin resistance in members of the Staphylococcus sciuri group[J].J Clin Microbiol,2006,44(3):934-937.

[6]魏泽庆,沈萍,陈云波,等.Mohnarin 2010年报告:血流感染细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3):465-470.

[7]Patel JB,Gorwitz RJ,Jernigan JA.Mupirocin resistance[J].Clin Infect Dis,2009,49(6):935-941.

[8]胡莉萍,许美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高水平耐药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449-1451.

[9]司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应用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397-4378.

[10]Stepanovic S,Martel A,Dakic I,et al.Resistance to macrolides,lincosamides,streptogramins,and linezolid amongmembersof the Staphylococcus sciuri group[J].Microb Drug Resist,2006,12(2):115-120.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西林小牛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做头小牛
小牛背鹭在哪里
题西林壁
快乐的小牛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