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2013-02-02侯森
侯森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侯森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手术治疗的6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后60例患者中52例痊愈, 好转2例, 死亡6例, 痊愈率为86.7%, 6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患者入院后及时控制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状, 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确定最佳手术时间, 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表现形式, 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导致了胆管内压升高, 肝脏胆血屏障遭到破坏, 大量的细菌和毒素进入了血液循环, 进而造成肝胆系统受损, 且合并有其他器官损害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1]。它的发生带有地方性, 多发生于东南亚,我国也是此病的高发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因此需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目前比较有效的手段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本次研究选取来本院治疗的6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手术治疗的6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28例,年龄 41~69岁 , 平均年龄 (59±4.7)岁 , 病程 5~48 h, 平均病程22.5 h, 入院时进行常规检查确定患者发病原因:胆道蛔虫6例、肝脓肿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6例, 肝胆管扩张8例, 胆总管癌6例, 其他6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等症状, 10例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 2例患者有意识障碍。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立刻给予补液抗休克, 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纠正患者的紊乱体征, 对重要的器官进行功能维护, 为接下来的手术治疗做准备。具体措施有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对自主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物理方法降温, 补充患者血容量等。
1.2.2 手术方法 检查确诊后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不同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是:应用胆总管处切口取石减压, 并应用T管引流进行胆囊(全部/大部)切除治疗的患者41例, 进行胆囊造痿手术治疗9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
1.2.3 观察指标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并记录其脉搏、白细胞计数和体温等指标。
1.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 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 脉搏和体温数据显示接近正常, 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术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 60例患者中痊愈52例, 好转2例, 死亡6例, 痊愈率为86.7%。其中有3例发生肺部感染, 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 6例死亡患者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伴发其他化脓性或细菌感染, 胆道积脓或胆道结石增加了胆道的负担, 多种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加快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的休克和死亡, 发病时大都有腹痛、发热等急性症状, 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 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有既往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在胆道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腹痛与黄疸程度差别很大;病情严重的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都会失调, 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休克显著出现, 因此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常规检查, 以免发生误诊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重要措施就是及时解除梗阻、引流胆管[2], 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手术方式的选择在根据患者自身状况以及病情发展的情况下遵循简单、高效的治疗原则, 目前外科手术中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和T管引流术, 对相应的患者进行治疗, 大都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简单, 能够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梗阻情况, 引流脓性胆汁, 并避免了其对胆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胆总管结石残留,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要严格操作程序, 并在取出结石后进一步确认结石是否清除干净;对于体质较差, 不能进行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胆囊造痿术, 合并有胆囊穿孔的患者不宜进行此手术。
3.3 手术时间的选择 本组患者送入医院的时间均在5~48 h之间, 不少学者认为最佳手术时机是在常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的2~4 h内治疗, 而熊建斌[3]在对4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分析中认为在48~72 h内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术后痊愈率。本组60例患者均在临床症状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了死亡, 这可能是因为就诊时间较晚导致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胆道感染的细菌已经由血液蔓延到其他器官组织, 引起了全身性感染, 进而导致器官功能快速衰竭, 手术治疗无法完全控制病情, 患者治疗无效死亡。为了减少死亡,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症状的患者, 特别是身体机能衰退, 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增加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 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入院后及时控制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状, 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确定最佳手术时间, 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 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对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 王跃.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研究.内蒙古中医药, 2011,30(19):119-120.
[2]吉宏涛, 王宇新, 秦金薇.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4(3):205.
[3] 熊建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4例临床分析.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6):63-64.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