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病人护理要点与创新

2013-02-02王琳娜

中外医疗 2013年6期
关键词:老年病病情老年人

王琳娜

江苏省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江苏南京 210029

1 老年病人常见问题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院老年科室及各科室老年病人逐步增多。 而在长期老年护理的实际工作中会频繁遇到以下几个方面情况,需要对相关护理知识熟练而有成效。

1.1 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 岁,临床统计上以收缩压升高为多数,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如果舒张压≥90 mmHg,则称为混合性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会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心力衰竭、肥胖等并发症。

1.2 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主要是两类: 60 岁以后发病和60 岁以前就有糖尿病但一直延续至60 岁后,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多数。

老年糖尿病人者同样伴随多种并发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患病率还会提高。

1.3 心理问题

病人生病入院,本身都有一定的心理波动,因人而异,但老年病人由于自身身体和生理条件,在心理问题上有自己的特点,最突出为:猜疑焦虑、寂寞、消极悲观、恐惧等。

2 老年护理的常见护理要点

本部分以实际案例的护理体会分析老年护理要点, 不追求护理知识的叠加,重在实用性。

2.1 老年高血压病例

男61 岁,稍微肥胖,有长期饮酒习惯,对油炸食品有偏好,最近数周经常感觉到头痛、昏沉、疲惫、心悸等不适反应,工作后尤其表现突出。 入院检查BP140/90 mmHg、T37.5℃、P82 次/min,以老年高血压入住本院。

2.1.1 护理诊断 患者入院后,经过临床观察,问询,我们总结出护理诊断,医学知识缺乏、对病情存在焦虑情绪、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心脑血管、高血压急症)可能。

2.1.2 护理要点 ①适度运动,劳逸结合。鉴于病人年纪和身体状况,建议慢跑、散步、练习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不建议剧烈运动。高血压如果太严重则卧床休息为主。

②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 病人原先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肥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在普及饮食健康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患者应食用含盐少、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类食物,对动物内脏和鱼子等饮食进行限制。 建议病人戒烟、戒酒。加强微量元素的摄入,尤其是含钾、硒等食物摄入对高血压有益。

③遵医嘱,药物治疗及时。 很多老年病人对待药物治疗没有形成习惯, 对药物不良反应不甚清楚。 在护理中要求病人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降血压药量。 注意降压过程不适宜过快和过低,如果服药后有头昏、四肢乏力等症状应平卧,并尽量采取头低脚高位来增加脑部供血量。 老年病人在服药后不宜久站,上下床等动作不宜过快、过猛,外出活动也要有人陪护,防止晕倒产生外伤。

④对待老年病人的焦虑症状,要求护理人员平时给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 让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病只要遵守医嘱, 控制饮食,完全可以控制,不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 并建议病人进行放松身心的训练,比如手脚按摩、太极拳等,的确可以舒缓心情。

2.2 老年糖尿病病例

女,74 岁,糖尿病已经20 余年,长感口渴,饮水多。典型老年糖尿病案例。 并发有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因病情加重,加之上了年纪入住该院。

2.2.1 护理诊断 患者病史较长,已经对自身病情较为熟悉和了解,故常规性护理不做特殊重点。 考虑到患者年纪大,受长期服药和控制饮食的影响,患者情绪低落,思想沉重,不够积极,决定对病人加强心理护理。

2.2.2 护理要点 ①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向患者普及老年糖尿病医学知识时,态度和蔼,言语关切,要求做到比亲人还亲切。以一流的护理知识加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要经常和病人交流子孙的情况, 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积极治疗才会让子孙放心工作,让她相信自己的病情依然可以控制,不要给亲人增添麻烦。 逐步稳定患者情绪,利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②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身体差,抵抗力不够,因此除常规护理之外,更要注意卫生状况,要保持身体情节和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要对卧床患者每晚用温水擦身,经常翻身防止压疮。 ③饮食。 老年糖尿病者每天摄取热量要限定在生活必须的最低值。 对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必须适当分配, 蛋白质摄入要充足对脂肪摄入不必太过谨慎,以植物油为主即可。 要适当加大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摄入。④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注射胰岛素的时间要准确,餐前15~30 min。 注射胰岛素之后,要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首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过敏等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再做一次注射胰岛素科普培训,让患者加深记忆。 ⑤低血糖反应护理。 要给患者家属普及低血糖反应护理知识,比如外出时带水,携带小糖果等,以备不时之需。 戒烟戒酒,控制饮食是关键。 按时就餐、轻度运动、控制血糖,最好有便携血糖仪,定期检测血糖。

2.3 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从前文病例看出,老年病人在临床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特点,故也要针对性的做出护理动作。 重要心理问题及护理要点如下。

①猜疑焦虑。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条件退化,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容易敏感,产生情绪化。 比如子女、医护人员谈话,当其听不清时就会自己去联想是不是病情加重了,产生一些不相关的联想。 护理中要照顾到老年人的这种情况,不要在老年病人面前嘀咕,要让其听清楚。 尽量少用或不用医疗术语。

②消极悲观。 现代家庭老人子女难以时时刻刻陪在身边,对老年人心理疏导做的不够,再加上老年人由于对自己病情的不熟悉,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在医学上对病情恢复极为不利。 护理中要特别注意给老年病人讲清楚病情,告知只要遵医嘱就可以治愈。 要经常给病人阳光般的微笑,将信心传递。

③感情寂寞。 这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个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多和老年病人交流沟通,多聊聊孩子,生活,多聊些高兴的事情,有一些简单的活动叫上老年病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年人把护士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就是因为感情沟通到位。

3 老年护理创新尝试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看到,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上,我们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认为,在现代护理体系中,护理工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而是一套工作体系。 这个体系中,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引导,友善交流,有效沟通,对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都有积极的作用。 这个引导、交流、沟通等工作对护理而言,就是心理护理。 尤其是对于内科老年病人,慢性疾病居多,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同时在老年病人护理中,非语言的心理护理也是要逐步加强的,就像前文提到手脚按摩,对病人热情、亲切、阳光自信的面部情绪传递都是有重要效果的。 总之在老年病人护理中,适当加大心理护理是必要且必须的,对于老年护理的工作还需要大家继续挖掘创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88.

[2] 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

[3]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S1):199.

[4] 王芸,文欣,罗杰珍,等.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J].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5,5(36):94-95.

猜你喜欢

老年病病情老年人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