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增强扫描在软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鉴别价值
2013-02-02肖军
肖 军
湖南省岳阳市湘岳医院CT 室,湖南岳阳 414000
作为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的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占骨恶性肿瘤的14.2%。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的成年人之间,男性多于女性。软骨肉瘤根据按患者发病部位的不同,软骨肉瘤可分为周围型软骨肉瘤中央型软肉瘤与中央型软肉瘤周围型软骨肉瘤两种;根据按肿瘤起源分可分为原发软骨肉瘤和与继发性软骨肉瘤。为探讨CT 与MRI增强扫描在软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鉴别价值,现对该院2011年1—6月肿瘤科收治的38例软骨内瘤患者38例进行临床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肿瘤科入住的软骨肉瘤患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在37~56 之间,平均年龄45.35岁,发生于骨盆的软骨肉瘤有16例,股骨头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骶骨5例,肋骨2例,髂骨5例,肱骨近端2例。,所有病例的CT 均显示有不同形态和不同数量的钙化,MRI表现为T1WI 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不均匀斑驳状强化2例,明显强化2例,增强有周边及分隔强化呈不规则花环状与蜂窝状9例。
1.2 CT检查
采用PHILIPS BRILLIANCOPLU 16 螺旋CT 机行横断切面扫描,层厚5.0 mm,间隔5.5 mm,行常规及增强扫描。
1.3 MRI检查
采用美国GE(SIGMA)Q 2T 永磁型磁共振仪,应用肢体及体系圈,层厚5.00 mm,间隔1 mm,进行常规T1WI,T2WI 增强扫描。
1.4 CT检查
采用PHILIPS BRILLIANCOPLU 16 螺旋CT 机行横断切面
扫描,层厚5.0 mm,间隔5.5 mm,行常规及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CT检查
根据依据患者检查信息,先扫描获得到前后位或侧位定位像,再在于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层厚8~10 mm,骨盆扫描层厚5 mm,肱骨,胫骨近侧扫描层厚10 mm,远侧扫描层厚3 mm。观察骨机构窗位100~150 HU。软组织病变或者骨病变的软组织部分窗宽400 HU,窗位0~20 HU。在CT 影像检查中29例病灶在CT 影响检查中呈大小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其中9例内示分隔及囊变9例;6例骨质破坏去的边缘呈不同程度滴硬化6例;7例周围型骨质破坏程度不同,呈大片状溶骨、不完全硬化、小片状或浅碟状骨侵蚀破坏。31例骨破坏区或软组织肿块内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和与骨化影,可见沙砾样钙化灶或环弧样钙化灶,周围型呈点环状、绒毛状、雪片状、绒毛状、放射状致密影。比较明确地显示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的存在有30例,呈结节状或者分叶状,并可显示肿块内德不同密度区。其中15例软组织中有大小不等的更低密度区,接近液性密度,CT值约15~20 Hu。采用CT 对软骨肉瘤病灶进行增强扫描时,肿瘤不均匀强化,可见间隔,其实质部分CT值可增加20~35 Hu,但更低密度区部规则或无强化。
2.2 MRI检查
横轴位T2WI 适用于骨周围软组织侵犯的鉴别,矢状或冠状T1WI 适用于对骨髓病变等骨内病变的鉴别。ET1W1(TR/TE,500-600/20~30 ms)能够较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适用于骨髓内病变分期的鉴定,T2W1(TR/TE,1 500-2 000/50-100 ms)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软骨肉瘤对软组织以及骨皮组织的侵犯程度。小病灶采用表面线圈和小FOV;大范围病变以及多发性和跳跃性病灶采用大FOV。采用顺磁性造影剂增强扫描来鉴别软骨肉瘤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利用3DGRE 和3DSPGR 三维梯度回波技术对病灶进行容积扫描,薄层重建。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鉴别软骨肉瘤是否有坏死、脓肿或其他病变。软骨肉瘤的MRI 信号特征为T1W 信号偏低,T2W 分叶状高信号,有低信号间隔分隔。23例病灶MRI 影像影响检查中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或均匀高信号,有些病灶可见分隔、出血、分隔、液平现象。
3 讨论
软骨肉瘤是发病率仅位于多发性骨髓肿瘤和骨肉瘤之后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属于是比较复杂的肿瘤,其不同亚型的病理、临床、病理、影响及预后存在差别异。软骨肉瘤CT 影响检查呈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损坏,且大多数伴有软组织肿块,在骨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内科见多种形态、数量不同的骨化或钙化;若希望进一步确诊鉴别,可以在一次性大剂量静脉注射水溶性对比剂后再进行增强扫描。必要时,可在静脉注射水溶性对比剂后对关注区层面进行连续的动态扫描,扫描时间间隔可为5~15 s,总时间控制在3~5 min。CT 增强扫可见周边及分隔强化、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软骨肿瘤的MRI 扫描可见T1WI 低或等信号,T2WI 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轮廓多呈分叶状,且多伴有不规则分隔。MRI 增强扫描,病灶呈实质强化或实质强化,个别强化不明显。MRI 增强扫描后发现软骨肉瘤的数目比增强增加。增强后软骨肉瘤的范围、边界和病灶坏死区比较容易辨认[5]。软骨肉瘤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中等程度强化信号,可显示肿瘤边缘扇形强化和肿瘤内间隔曲线样强化,其中软组织肿块周边部分强化较为明显。多数病例中MRI 扫描的影像图片上骨髓受侵范围明显大于平片和CT 扫描所显示的范围。CT 与MRI检查方法目前为诊断软骨肉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 与MRI增强扫描不仅可以进一步确诊软骨肉瘤,而且安全无损伤,敏感度高,快速准确,并且可以显示软骨肉瘤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肿瘤侵犯患者的骨范围以及骨髓受累情况和病变与神经血管的关系。CT 与MRI 强化扫描观察供血情况有利于正确鉴别软骨肉瘤。
[1]徐爱德.骨关节CT 和MRI 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2:211-212.
[2]蔡宣松,梅炯,匡勇.现代骨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92.
[3]Lloret I,Sever A,Sjerkehagen B.Primary spinal ehondrosarcoma;radiologic finding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M].Aeta Raiol,2006,47(1):77-84.
[4]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33.
[5]高元桂.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