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彰显个性
2013-02-01殷维鑫
殷维鑫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广大体育教师应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彰显个性。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体育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个性的最直接体现。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又往往制约了其表现。如好动的孩子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等等。为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除此之外,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要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选择一些多样化、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敞开心扉融入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关注、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针对他们的差异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把体育学习看成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体育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随意放纵学生。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对教学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对客体价值有深度的发掘,对教学方法有灵活的运用,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和比赛,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为此,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要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 “灌输式”教学。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发展。体育运动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体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我曾经在篮球课上,让学生自己体验篮球的玩法,他们自由创造了多种练习,有抛接、投掷、滚球和传球等,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玩与学的高度统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体育课堂的主角,在体育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