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3-02-01金长太
金长太
当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然而,由于初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以及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比例的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他们之所以感到数学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动力。因此,探寻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受到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再加上当今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是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家庭原因。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教育,由于老人的娇惯,使这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更无心学习。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观原因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持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课上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班集体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现象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学习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4.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平时缺少巩固练习,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中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八年级学生又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另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最终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2.构建平等环境,克服自卑心理。许多数学学困生往往伴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内心孤独冷漠,常处在一个“冷”环境中。他们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锁在同学的圈子之外,始终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要尽量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交流环境,时时处处尊重学困生的人格,激发他们参与数学讨论,使他们意识到“其实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
3.强化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教会其学习。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费时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表现为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对待这类学困生,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找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误区,从而对症下药。
4.创造成功机会,战胜恐惧心理。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屡受挫折、缺少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成功机制,积极为学困生创造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要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的特点,从七年级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总之,学困生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因而他们是完全可以转化的。为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根本转化学困生。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