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3-02-01朱翠红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教学内容

朱翠红

想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和创造,并产生一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想象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学生如果不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增进想象力

想象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想象。想象力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没有想象力,学生的思路就会受阻,内容空洞,立意不新。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没有生动的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内涵。

初中生正处于想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思维具有生动和逼真的特点,因而想象十分丰富和活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揣摩和体会各类文章中的形象。例如,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必须凭借想象,在凝练的语言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想要唤起学生对诗歌的想象,教师要善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朗读诗歌的时间,让朗读成为学生自己动脑的过程。这种朗读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思考性的朗读,思考性的朗读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当然,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朗读顺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先启后读,也可以边启边读,还可以先读后启。启发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想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朗读,再让他们品味诗的意境和韵味,应从主体着眼,再逐句分析作者的思路。

二、充分利用习题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在利用习题提高想象力时,应注意阶段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文章是如何描写隆中景色的,然后进一步探讨为什么这样写。学完课文,再让学生学习课文描写隆中景色的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描写一处景色,把自己的感情写进去。这样,通过练习题就起到了感悟语言、领会感情和学习写法等多重作用。九年义务制教学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阅读要求,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阶段性。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刚刚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就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来说,字词是阅读的起点和基础,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需要教师提供直观形象的情景,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通过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学生达到获取材料中有用的资料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想象力

拓宽知识面的方法很多,比如组织学生订报刊,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报刊和杂志,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想象力,贮备材料。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语言是想象的工具,感知、储存、提取想象的材料都需要语言,否则人们的想象就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在阅读和写作中所表现的想象能力也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也丰富。为了使学生掌握和使用语言工具,一方面应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词汇,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语言,使学生有新鲜感。

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当学生被肯定和欣赏时,都非常高兴。学生的想象力被教师肯定时,更是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不管这些学生的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适当的引导,他们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教师首先要有激发学生思维的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二要合理限制,不宜让学生偏离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可控的环境里,不宜过分限制学生思维,当学生思维偏离教学内容时,不应阻止,而应引导学生回到教学内容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教学内容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