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之夜》教学设计

2013-02-01李敏

黑河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夜景巴金夜色

李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退去、渺茫、幻景”等词;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语言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屏幕展示香港的美景)看来同学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景象深深吸引了。你们知道它是哪里吗?(板书:香港。“港”字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右下半部分容易出错,教师可以重点强调一下)谁愿意说说你所了解的香港?

在74年前,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一个夜晚离开香港,那一刻他记录了当年香港的夜景,今天我们就跟随巴金先生走进香港之夜。(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声音响亮地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正音。自学提示一:边听边想象香港夜晚的景象,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香港之夜的特点,把它画下来。文中有一句话也概括了这样的意思,请你再一次读文,找到这句话,并加上你自己的理解,给这句话换种说法。

3.香港的夜色之美,甚至美到了不可不看的程度。我们借助以下方法来读懂课文。出示自学提示二:(1)默读课文,画一画你从哪里体会出了香港之夜的美。(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要做好标记。(3)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你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名汇报,读句子,谈感受。重点分析以下语句:(1)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2)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到了无数的灯光的私语。(3)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4)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曲。在这一环节中要提示学生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扩词、换词,适时播放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句。建议:适时出示远看香港的图片;教师在学生汇报时要多追问,当这个词映入你的眼帘时,你想到了什么;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万颗星点的聚合”“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的意思。2.欣赏香港的风光图片,激发再次阅读的兴趣。3.过渡:看着这美丽的风光片,你能像作者一样来赞美一下香港之夜吗?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香港之夜的美。朗读方式: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论——示范读——齐读。4.自主质疑,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把你不懂的地方画下来。(2)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提出的问题。(3)集体交流。(疑难语句:“不禁疑惑地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明确:这种疑惑从侧面更强烈地表达出香港夜色之美和“我”心中的留恋与失落。)

四、以文传情,升华“美”

结合板书小结过渡:如此迷人的夜色,真的是不可不看。巴金先生抓住一个“亮”字,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绘香港夜色之美,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完美结合,更自然地抒发出喜爱之情,语言优美细腻,尽显散文之魅力。

(此处可以设计问题:巴金先生在描写香港之夜时,抓住了最大的特点来展开想象,用一个字说就是?(亮)作者是乘船一点点远离香港的,他所看到的夜景也是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视野中。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呢?)

五、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这么美的文章同学们想不想再读读?师边播放图片、配音乐,边和学生互动读文。

1.师读3、8自然段,男生读5、7自然段,女生读4、6自然段。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生齐读4至结尾段。

六、以文抒情,传递“美”

1.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照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香港的知识,然后小组交流。

2.动笔书写《我眼中的香港》,可以是课文的拓展,也可以是课外的资料与文本的融合。

3.全班交流。

本环节也可以换成写《黑河之夜》,学习巴金先生的观察方法,结合家乡的夜景练习写作。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夜景巴金夜色
海上日出
不妨写夜景
夜色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夜色可餐”的天府之国
夜色真美
夜色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小巴金“认错”
城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