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优秀的教师
2013-02-01于旭波
于旭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把人的培养视为教育的要务,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培养优秀的学生,就必须有优秀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位教师从执教之日起,就应对自己的职业有充分认识,就应把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矢志不渝,终生不悔。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收获更大的成功。
二、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开学初我班转来一名学生陈某,他父母离异,被一中开除后在社会游荡过半年,辍学的日子里他感觉到没有知识的危害,所以费尽周折来到了我校,分到了我班。刚来时他怀有雄心壮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一些缺点和恶习都暴露了出来,和老师顶嘴、骂人、抽烟、打架现象在他身上屡禁不止。针对这些问题,我和他谈心,摆事实讲道理,讲他在社会上遭受的挫折和无知的危害,讲述他母亲如何含辛茹苦,靠打工维持家用,如何舍不得吃穿供他上学,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人。一次次案例分析,一次次说服引导和鼓励,使他深受教育。我还经常把他领到家里吃饭,领他看病打针。一次次感化使他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并渐渐改掉了身上的毛病,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这也使我深感到教师的伟大。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对学生不严格要求就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胸怀,要爱护、宽容、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单单是教书匠,而应转变角色,从“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不能盲目地传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途径的多样化,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备远远超过以往的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是必须以书为载体,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用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内涵、豁达的气度赢得学生的信赖。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因而对教师而言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再学习,再提高,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忧患危机。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
四、增强育人意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负责,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自己的品德、行为、作风以及人格、灵魂会影响一批学生。“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教师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作为班主任的我始终从点滴之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正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会于无形中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烙印,而教师高尚的品德修养、渊博的学识智慧对学生的感召影响更大。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就会学而不厌;教师学识渊博,好学慎思,学生就会勤于思考,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教师责任心强,学生就会力争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教师有爱心,学生就会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教师严谨,学生就不会丢三落四;教师细心,学生就不会粗枝大叶。从教二十余载,我始终把以上箴言作为我的从教信条,用我的实际行动去感召我的学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卓越的学生来源于卓越的教师的引导。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追求卓越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懈奋斗、不懈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一重又一重的困难,但也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实现一次又一次超越。当我们越过一层障碍走向新的高地时,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满足、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不断地朝前走,就会快乐不断,幸福连连。追求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学生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也愿我们的课堂不断流淌出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