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人情味对高校学生教育启示
2013-02-01刘紫萱
刘紫萱
【摘要】杜甫作为一代“诗圣”,以其心忧天下的精神境界、忠君爱国的道德情操让世人敬仰,除此以外,杜甫也是极富人情味的平凡人,他对于亲情、爱情和友情坚贞信守的态度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在人格养成期内,受到诱惑意志容易动摇。让大学生多与圣贤对话,以圣贤人格中的闪光点来促使大学生对自我修养的完善,以此实现更具价值的人生。
【关键词】杜甫;人情味;教育启示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生活在唐帝国由极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多以反映国家大事和民间疾苦为主,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但同时,杜甫也是极富人情味的平凡人,他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真挚、坚守和忠信,也让他的道德人格折射出更具魅力的光芒。
学子在告别中学时代以后,踏入高校门槛,面临一个全新环境,陌生的面孔,拥挤的宿舍,不断变动的教室等,这都要求学生们要快速适应。自由安排的时间,丰富的社团活动,各种外来因素的诱惑,会让一些自主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茫然、枯燥、苦闷、焦虑、失落等不良情绪。如果无法端正正确的价值观,随波逐流,荒唐度日,那么更多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对亲情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爱情产生游戏心理,对友情感到淡漠无谓。
本文试图从亲情、爱情和友情三个方面阐述杜甫人格魅力中的闪光点,以圣人的优良品格来引领当代的大学生,让学生走近圣贤与圣人进行心灵对话,以此为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铺路。
一、亲情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家庭,儒家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在杜甫的心中,充满着对天下的大爱,他忧国忧民,怜悯百姓,对众生尚且如此,对待自己的家人,杜甫更是能做到孝悌仁慈。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都是为自己的亲人而写的。杜甫年幼的时候丧母,他的父亲又长期在外作官,因而杜甫是由家在洛阳的姑姑抚养长大。天宝元年(742),杜甫三十岁那年,姑姑去世,杜甫写了一篇《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记载有一年,杜甫与姑姑的儿子同时生病了,姑姑找来一位女巫算卦,女巫说房间的东南角比较吉利,于是姑姑把本来睡在东南隅的儿子,同杜甫调换了床位。后来杜甫病愈而姑姑的儿子却夭折了。杜甫以这篇墓志来报答姑姑的深厚情谊,称其为“义姑”,感激涕零。杜甫有四个弟弟,分别是杜颖、杜观、杜占、杜丰,以及后来嫁韦氏的妹妹,都是继母所生。当时的年代,适逢战乱,杜甫长年漂泊在外,除三弟杜占跟随杜甫流离四川外,其余弟、妹分居各地,都长年离散。尽管杜甫和他的弟妹是同父异母,但从他的诗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杜甫对手足不断的关怀。比如“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九日登梓州城楼》)、“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恨别》)、“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等,这些诗句都体现了杜甫在分别的时间里想念自己的亲人,感情真挚,令人感怀。
反观我们现在部分的学生,对亲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好像亲人对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父母辛苦在外挣钱,不知体贴和感恩,只知伸手要钱,更有甚者,把父母赚来的辛苦钱,用在玩游戏、买名牌、吃喝玩乐上面,如果亲人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施以埋怨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上海浦东机场发生过这样一幕惨剧,赴日留学5年的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生命垂危。问其原因,是因为母亲无法支付高昂学费,儿子就怀恨在心,认为母亲刻意刁难,故心生恶念,痛下杀机。以此为代表的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致使亲情观念淡薄,不懂去体贴和关心他人,只知以自己为中心,如果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可能就会做出过激行为。我们要学习古人精神文化中极具闪光点的一面,用杜甫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待亲人宽厚孝悌的精神来教导感化当代的大学生,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要种下一棵懂得体贴家人爱护手足的种子。
二、爱情
杜甫与他的妻子杨氏女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结婚,当时杜甫三十岁,杨氏小他约十多岁,至此他再没娶过小妾,两人可谓是白头偕老。在当时,唐代人娶妾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并且我们现在所知的很多诗句里如果对女人表达爱慕的诗句都与名妓风尘女有关,对于妻子,绝大多数人都只字未提,相比之下,杜甫则完全摆脱了士大夫的虚伪陋习。在他的众多诗歌里,我们能体会到他对妻子缱绻的感情,比如在被叛军俘虏在军营中思念自己的妻子的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在长安为官时牵挂自己的妻子:“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奔途中表达对妻子的歉疚:“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飞仙阁》)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时还不忘与妻子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这点点滴滴的记录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杜甫和他妻子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深情。
进入到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有些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一旦遭到对方的拒绝,就会出现悲观情绪影响学业,更有甚者还寻死觅活,罔顾生命。还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学生认为,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虚荣心理的暗示下,频繁更换女友。这样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所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必要的,以古代圣人对于爱情的专一、互敬互爱来熏陶学生,不可把恋爱当成大学生活的全部重心,不要一有矛盾就做出偏激行为,也不要把恋爱当成虚荣的一项资本,要用真诚责任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端正恋爱观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友情
杜甫交游广泛,一生朋友众多,他是一个非常看重友情的人,与李白、严武、高适、郑虔、房琯、苏源明等交往甚密。杜甫与李白于天宝三载(744)相识,当时李白遭遇政治失败,被唐玄宗“散金放还”,仕途失意,在洛阳遇见杜甫,结为知己,然后一起漫游。在这一段亲密无间的豪情岁月中,杜甫写了很多诗赠李白,如《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等。两人分别以后,杜甫也写下了很多想念李白的诗歌:“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等等。从这众多的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两人之间真挚相惜的感情。对待朋友,杜甫能做到舍己忘我,不畏强权,仗义执言。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当时唐肃宗当时听信谗言,罢去房琯相位。房琯与杜甫是布衣之交,他看到房琯遭政敌谗毁,于是毅然上书,反对罢相,结果惹得唐肃宗勃然大怒,虽没有被治罪,但从此被唐肃宗疏远排挤。尽管这次事件让杜甫的仕途遭到挫败,但杜甫对他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感到后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待朋友是真情真性,在朋友有难之时会毫不犹豫地施以援助,不以急难负友,一片赤诚之心,让人动容。
而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与人交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他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结交朋友开始会考虑家境、身份、地位等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认识的朋友往往都以利益为考量,能做到真诚相待的少之又少,有时为达目的甚至采用欺骗的方式,长此以往,自然会让自己与朋友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些大学生对友情意识非常淡薄,不会想去多了解身边的同学,对于有难处的同学表现得非常麻木,不会积极沟通互相帮助,为人处世非常冷漠,毕业的时候,甚至连自己班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喊不出,对于集体活动也不热衷,似乎自己不是班里成员的一份子,这些现象在高校中也是大量存在的。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杜甫对待朋友热忱仗义的方式,同学之间做到互敬互爱,互相鼓励,互相提升,多与朋友交往,互通有无,朋友有难能做到雪中送炭,用真诚的心对待别人自然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很多大学生对面各式各样的信息冲击会感到茫然失措,不善于选择和思考,易被物欲诱惑,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之精髓,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之精华,追求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杜甫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浓厚的人情味,他对家人的关怀,与妻子的互爱,对朋友的忠义,都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去学习的。让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圣贤的精神走进圣贤的内心,以圣贤自身的行为感化熏陶处于成长期接受期的学生,以此让他们实现更具价值的人生。